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福建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waing 收藏:0 回复:2 点击:5346 发表时间: 2003.10.02 19:31:46

随谈阅读


  
  要谈阅读,应该先知道何为阅读,为何阅读。在我的认知范围内,阅读应该首先是文字的阅读,逐步推进成为生居的阅读。当你大量阅读文字后,对人生的感悟就越多,也便是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固然,文字的阅读只是一种手段,生活的阅读才是真正的目的。正如挣钱只是生存的手段,生存才是最终的目的。而人为了达到目的,必须通过手段,所以说,文字的阅读是达到生活的阅读的必经之路。
  阅读文字,重在质的优劣,而不在量的多少。同样的一袋大米,经过精挑细选之后煮出来的饭才会香喷喷,而不加以挑选的杂米,煮成饭后肯定令你不屑一尝。通常,我们阅读都要经过选择,选择后的文字才能令人赏心悦目,从而令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越加丰富。
  所以,经过选择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可是,在不同年龄段的选择标准也是不同的。
  儿童时期,我们应该选择《安徒生童话》、《小王子》等此类的童话、寓言故事书。如果挑选言情小说让小孩阅读,那他不就会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向老师提问“什么是爱情?”这种问题了吗?青春时期,我们该选择具有健康意义、积极向上的书阅读,这样才能抑制青春时期固有的冲动。不过,我们也是可以阅读一些披着朦胧的神圣的爱情面纱的书籍的,毕竟青春时期就该有青春;成年时期,我们可以选择深度较高、内涵较大的人生之书阅读,这样对增进成年人的阅历有很大的帮助,对认识人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中年时期,我们该选择闲静的书,以抚慰“老之将至”的哀愁,填实“老来”的空虚……
  我们不仅要学会选择书,而且必须学会读生活。读生活、就是读时代。我们不仅读现代,也读历史,读未来。读历史,可以以史为镜,通过古人的倾心力作,了解历史的发展;读未来,可以跟随现代作家的想象力在未知的世界里遨翔;读现代,可以读周围的作家从文字中反映出来的一部部现代史。
  历史由年代组成,年代由事件串起,而事件又是由古人发起。从而要了解历史,必然得从了解古人开始。读古人,让我们了解古人的伟大抱负,感受不凡的生平经历,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发我们“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何而不为?”的思考。
  从《论语》中,我们认识孔子的高尚品质,及其周游天下而处处碰壁的不凡经历。
  读《庄子》,我们知道了庄周的内心深处其实仍为国家兴亡而忧,为百姓安乐而忧……我们还可以读“三国”,读“西游”,读“西湘”,读“聊斋”……一部部反映社会真实的巨作,正是我们了解历史的桥梁。
  读完了历史,本应读现代。可是,历史与未来同样是远离我们的天书,同样对现代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两者从某种意义上是等同的。因此,应该先读未来。读未来,科幻小说家应该是最大功臣,他们与我们分享了未来的种种奇迹,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若果真让你见到人类在火星上安居乐业,汽车可以在空中飞驰,苹果不用种植而可以直接制造,飞机在地球内部穿梭……这些景象保证让你目瞪口呆,可在未来人眼里这仅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的。
  回顾完历史,畅游过未来之后,我们就该面对活生生的现代,阅读现代这本发生在周遭的厚书了。读现代,我们可以读贾平凹的幽默,读余秋雨的老成,读村上春树的忧郁,读刘墉的创造,读韩寒的反抗,读痞子蔡的浪漫……现代这本大书真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的确,一部好的作品可以把人生百态浓缩为一段简洁的文字。我们的阅读也就应从这些好书开始。
  阅读文字,品味人生!
  

------------------------
渔夫

原创[文.世事杂谈]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姬友 Re:随谈阅读 回复时间: 2003.10.02 22:06

    “如果挑选言情小说让小孩阅读,那他不就会在少年时期就开始向老师提问“什么是爱情?”这种问题了吗?”
  好象不读言情小说,也会提出这种问题。灰姑娘,白雪公主……很多童话故事里的主题也离不开爱情啊。在少年时期提出这种问题,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啊。
  
  “青春时期,我们该选择具有健康意义、积极向上的书阅读,这样才能抑制青春时期固有的冲动。”首先青春时期固有的冲动是无法抑制的,不是说看了几本生在红旗下,长在阳光里的书就不青春期了;其次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抑制青春期固有的冲动。连生物课本上都讲的很清楚,这是正常的,没什么的,有什么不好吗?
  
  “不过,我们也是可以阅读一些披着朦胧的神圣的爱情面纱的书籍的,毕竟青春时期就该有青春。”
  看看爱情书籍就叫“有青春”了?还是“披着朦胧的神圣的爱情面纱的书籍”!爱情就是爱情,不必回避,披面纱才能看的,是心理变态!《简·爱》《傲慢与偏见》等等,太多了,好多青春期该看的好书不都是堂而皇之写爱情的吗?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中年时期,我们该选择闲静的书,以抚慰“老之将至”的哀愁,填实“老来”的空虚…… ”中年正是人生的颠峰时期,怎么就开始抚慰、填实了?这话说得太凄凉了,太老庄了。我们活着就应该把握生活,不能被生活左右啊。
  
  “贾平凹的幽默,读余秋雨的老成,读村上春树的忧郁,读刘墉的创造,读韩寒的反抗,读痞子蔡的浪漫……”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不该说什么,仅陈述一下我的看法:贾平凹的书不太了解;余秋雨怎么会是一个老成概括的来?村上春树并不忧郁,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刘墉写了那么书都一个调,创造在哪里?韩寒外在好象反抗,其实文字很老成,说了不少屁话,但绝对不乏真理;痞子蔡倒是够浪漫的,那么多有特点的女子都让他遇上了,呵呵。不过,不能因为这些作家或写手是现代人,就把他们的作品都归为“现代这本大书”吧?万一人家写个历史题材的呢?
  
  最后对先读史后畅想未来最后读现代的排序质疑:读书何必讲究次序?把握现在不是很重要吗?对生活如此,对读书也如此。今天我在书店看见一本好的现代书,绝不会丢下它回家读我的《史记》和《科幻世界》,然后再去找它。
  
  

------------------------
你的微笑犹如玫瑰色的锁

回    复    

回复人: waing Re:随谈阅读 回复时间: 2003.10.05 20:30

    应该说,我很佩服你,能够在一篇文章中找到如此之多的“错误”。
  如你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只不过是我的随想而已,也仅仅代表我的观点,并非要求大家一定接受我的观点啊!
  至于你所指出的,有些我虚心接受,但有些我就不能苟同了。
  "村上春树并不忧郁,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村上春树吗!看他的书多了,每次阅读完他的一部著作,细细回味,总觉得有一股什么情感在支撑着整篇文字。没错,是忧郁感。
  其实,说村上春树犹豫是很恰当的。在他最出名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渡边在直子与绿子之间难以抉择的苦恼;在《且听风吟》、《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都是以无言的结局来表现一种或孤独或郁闷的心境;还有,《神的孩子全跳舞》、《象的失踪》、《舞,舞,舞》这些作品中,以或虚幻或现实表现一种现象,但在这种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一种不可言喻的东西,至于是什么东西,来自何方,便无从得知了。
  就连新作《海边的卡夫卡》中,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为了摆脱咒语,独自行走于世界的边缘,这不也是一种忧郁吗?
  有空来讨论村上春树吧!或其他作家也行。
  

------------------------
稻草人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