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悟生命,是一次目瞪口呆后的感慨.
那是一个不堪回首的日子,大清早,我和李子说说笑笑走上了演习场.我和他分在不同的战斗编组,临分手时,他洒脱地行了李子式军礼,大声说:"永别了,战友."谁知一句戏言,竟成事实。再见到他时,他已静静地躺在殡仪馆。不,不应该说是见到他,见到的只是被化装师精心雕刻但怎么看都不像的假面容,见到的只是被木条撑起的但怎么撑都是憋着的袖管和裤管.看着他的躯体,我心恍惚,心里有个声音在狂呼:“这不是他,你瞧,一点不像,他没死!没死。”我和他朝夕相处四载,床挨着床,每天晚上都要神侃一番.他和我谈哲学,和我谈人生,甚至教我抽烟。就是这样的他,一个闭着眼睛都能辩得出的他,竟如蒸气一般,突然在我眼前一下子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你说我怎能相信,又怎愿相信?后来的日子里,每天吃饭,我都要给他盛好饭,我期盼着他再如梦幻一般出现。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现实得根本没有奇迹.我感慨万千,生命是如此脆弱,一瞬间,就能消失。演习归来的路上,看见一村姑在溪边洗衣服,我竟不住感叹,他在世上转了一圈,连女孩的手都没摸过,真可怜;又禁不住庆幸,我活着,就比他幸福多了.那年我21岁,懂得了,活着,就是一种财富。
第二次的感悟,是面对一本日记的震撼。
这本日记的主人是我的伯父.由于家境贫寒,伯父上到初二就辍了学.他种过田,挖过煤,当过放映员,凭着对新闻写作的热爱,凭着惊人的毅力,终于成长为一名闻名全县的记者.我第一次见到他的这本日记,是在他的灵前.我在外地工作,听到他病危的消息,急匆匆赶回家,谁知还是慢了一步.晚上守灵,堂弟递给我这本日记.打开日记,看着每页寥寥无几的几行字,我不由得肃然起敬.这本日记里,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揪心的倾诉,没有感人的故事,只是简单地记载着:"某月某日挂什么药水,到什么地方采访","某月某日什么文章在什么地方发表".堂弟告诉我,在他最后的几个月里,他一直坚持采访写作,头两个月不肯住院,只是每天到医院挂盐水,拔下针头就去乡下采访;后来住院了,别人去探望他,他却反过来躺在病床上采访起别人.面对一篇篇用生命之笔写就的消息通讯和评论,我为之惊叹.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一个身患晚期肝癌的病危者,忍受了多大的疼痛,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去继续他的事业.他是一个非常平常的人,喜欢交朋友,喜欢喝酒抽烟聊天,但他又不是一个平常的人,他用他的生命诠释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内涵.他也很珍惜生命,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天,已无法写作,但他仍坚持用他颤抖的手在日记上记载着他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直到停止呼吸的前一刻.这些文字,仍然只是平铺直叙,没有任何个人色彩,但在这些歪歪扭扭的字里行间,不论是谁都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极度眷念,对奇迹的极度期盼.捧着这本日记,原本就受敬尊的伯父,在我的心里越发高大起来.他用那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了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书写了他生命最后时刻的辉煌,书写了他对生的理解和对生的尊重.那年我23岁,懂得了,活着,需要一种精神.
再一次的感悟,是第一次面对儿子的感受.(待续)
『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