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9月22日,我看了一篇兰州晨报的报道;
副刊:女诗人赵丽华诗歌遭遇网友恶搞
--------------------------------------------------------------------------------
女诗人赵丽华的诗歌在网站论坛“遭遇”网友恶搞,掀起网上仿写狂潮之后,她被网友们戏称“诗坛芙蓉姐姐”。
赵丽华争议诗作摘选: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的人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网友评论;
>
不知道大家的感觉是否与我一样,读了这些诗词后,我足足笑了两分钟,在我身旁的老公问我笑什么,我把这些诗拿给他读,他读完后冲我大笑:“老婆,她是诗人,那我看你就是诗仙了,而我也能成诗神了,哈哈!”
真的难以想象,顺口说出的口语只要不加标点符号,分成一截一截的格式就能以“诗”的形式著称,那么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文盲白痴都可以顺口出“诗”,不是吗,我们每天都在说着上百句、上千句的日常用语,这些简单直白的话都可以被带上“诗”的头衔,那真是我们中国诗坛的兴旺啊!如果赵丽华的诗被当年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所读到,不知道会不会死得瞑目,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一定会气得把原来紧闭着的双眼再一次睁开。是啊,这可笑的女诗人与当今的中国文坛让群众失望。而且不仅是失望,更多的是忧叹。
何以为“诗”,我不是诗人,不会写诗,也不会对诗的定义做个全面正确的解释,我自己对诗的认识是:诗歌是文学的母体,也是文学的灵魂。诗歌所体现的是一种文学艺术的魅力,在读诗的过程中能让读者发现其中蕴藏的内涵与境界,诗歌是最能抒情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文字的浓缩精华,它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抒发的是一种情感,它绝不是口语那样平白毫无意义。能写文章的人不一能会写诗;但一个会写好诗的人,他(她)一定就能写出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
而赵丽华的诗看起来是四不像,那样的诗叫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也能顺口说出几句,难怪她的诗作会被网民嘲笑,被称为是“诗坛的芙蓉姐姐”。
现在,网络上的写手多如雨后春笋,他们的文风自由随意,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小资梦境和小知意境里头,跟着感觉走。许多的网络写手写出的东东是在就事论事,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创作,他们那些人写出的只要是在抒情,就可以划分为行自称是“诗”,这种对诗歌的过度通俗化与大众化在一定的程度上歪曲了诗作的本身定义,扭曲了诗歌的风格,正如赵丽华写出的那几首“诗”,充其量只不过是最普通的口语,没有任何的欣赏阅读价值与凝聚感染力。
自己到底有几斤重自己应该最清楚,我说自己是中国文坛里的诗人,那是我在胡说八道甚至是在做美梦。所以也奉告赵女士:“既然是一名文学作家,就应该写点像样点的东东给我们老百姓欣赏,你如果写出来的作品连我们老百姓都看不上,那你最好还是选择离开文坛,回家做你的馅饼、冲你的厕所去吧!”
(以上是一位博客的评论)
相关链接
赵丽华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先后在《南方周末》、《中国民航》、《晶报》、《东方新报》、《都市女报》等几十家报刊开辟随笔专栏。参与主编《中国诗选》、《中国诗歌选》。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兼任《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现居廊坊。
看完这篇报道,我忍不住大笑.朋友问怎么了?我将报纸递过去,朋友看后也大笑起来.我‘喜极而泣’的说:“一直以来我以为自己写的都是狗屎,今天我才发现我原来是一位诗人。”朋友‘惭愧’的说:“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你是一个屎人,没想到你是一个诗人,恭喜你!”我‘激动’的说:“谢谢!”“不用谢我”朋友紧紧握住我的手说:“你应该谢赵丽华!如果不是她,我们怎么能发现你这匹千里马。”
四目相视,一阵狂笑 “哈……!”
06.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