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文谈天下 回复帖

被回复帖: 闻中的《本周我们坐庄——给瓶子加满水》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chinablue 收藏:0 回复:1 点击:171 回复时间: 2003.09.17 07:08:03

Re:本周我们坐庄——给瓶子加满水


  学术史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概念的清理。这种清理当然会要追踪概念原初使用的情况以及以后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不能把概念做本质化的处理,面对这些概念,我们需要的是进行历史化的清理。
  辩明对某个概念的理解正确与否,当然有意义,但这只是很小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把概念放到历史语境中加以理解。刘禾有一本书叫《跨语际实践》,说的就是理论话语的“旅行”,汪晖也做过很多这样的工作,比如“个人主义”这个词,它原初在西方是如何被认识的,而又如何被中国接受的,在接受的过程中它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具体说到“人文”或“人道主义”,我们要辨析清理的就是,它在中国被接受的情况,比如五四的时候它是如何被接受的,而在80年代又是如何被接受的,从中自然可以看到整个思想史的变迁的脉络。
  这个时候,我觉得,去辩论哪个“人文”是真的人文,是非常没有意义和学术价值的事情。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闻中 Re:chinablue 回复时间: 2003.09.20 21:58

    你好,chinablue!欢迎你的参与!并对你的理智和学术头脑表示欣赏。但我的意见是:
   一个概念历经它自身的学术演变是其必然的命运,我们却不能因其离开本义太远而放弃了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当它们自身也在获得美好成长之时,其中,象人本主义或者说人道主义这些概念更是如此,今日重提它们,我想除了现实缺乏的严重困境以外,也是因为这些概念本身已经获得了更多的内涵,已伸展到了人类价值王国的核心部位,都已成了我们人类生活的精神指标,成了辐射深广的精神词汇,它们甚至还要继续延伸,直至延伸到普遍有效的永恒领域。
  

删   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