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最深的几位老师(续)
植物老师付文才
秋天,踏进了中学校门,我很自豪,以为自己不再是孩子,而是一个大人了。那时妈妈工作很忙,放学回家我就主动帮妈妈做饭,扫地及其他家务,自己的衣服也是自己洗。我喜欢穿仅有的那件白衬衫,并且喜欢始终保持它的洁白、干净。因此,稍有脏痕,当晚就洗,第二天早晨干干净净地穿在身上迎着绚丽的朝霞上学去。
中学的课程多,内容深,每门课都吸引着我。更加有趣的是,学校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每天的课程上完之后,同学们并不急着回家,校园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象。
有一位体育老师,不知道是福建人还是广东人,每天课外活动的时候,都带领着一些学生进行训练。之后,他似乎余兴未尽,自己还要操练一番。有时候是单杠,有时候是吊环,有时是跳高。这时,总有许多老师和同学围观欣赏喝彩。是的,他的动作总是那样精彩,他在单杠、吊环上的动作,就像后来电视上看到的奥运会体操比赛一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用“剪式”跳高的时候,姿势漂亮极了,让人感觉到一种美的享受。以至于我特别刻苦地学会了这种姿势,虽然我没有跳高的天赋,只能跳过一米一的高度。遗憾的是,我虽然很喜欢这位体育老师,却怎么也记不起他的姓名来。
初中一年级有一门课叫做植物学,拿到课本的时候我就被它迷住了。植物老师是位中等身材、喜欢戴一顶鸭舌帽的男老师,名叫付文才。他虽然貌不出众,却很有学识。讲起课来不仅有条有理,而且绘声绘色,生动有趣,就连一些起先不大重视这门课的同学也渐渐被他吸引住,慢慢喜欢上了。付老师不仅课讲得好,还常在杂志上发表论文。记得当时我就看到过一本杂志上登载的他写的文章,这令我十分钦佩,觉得他真的很了不起。
付老师讲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密切联系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实际,时常组织我们动手做各种有趣的试验。比如讲光合作用的时候,他让我们每个小组搬来一盆菊花,把硬纸板剪成圆片,夹在绿叶中间。一个星期后,同学们对照没有夹硬纸板的绿叶,很直观地了解到绿叶通过光合作用获得养料的原理。
结合课堂教学,付文才老师组织了一个“米丘林小组”,开展科学实验活动。记得最清楚的有两项,一项是“快速小麦”。春夏交替之际,把小麦种子放在器皿里催芽。麦芽刚刚露头,就把它们和细砂拌在一起,放到太阳下面暴晒,使刚刚露头的麦芽缩了回去。如此反复三次之后,播种到试验田里。结果从播种到收获只有六十多天,而且麦穗大、颗粒饱满。还有一项叫做“玉米插扦”。就是把竹子削成火柴棍大小的细扦,在玉米结棒之前,插在可能结棒的腋下。秋收时我们看到,大部分插扦处都结了玉米棒。每株玉米少则三四个棒,多则五六个棒,每个玉米棒都很大、很饱满。虽然这两项试验并没有被推广,留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很深。在学校南面那块试验田里,付文才老师还带领我们做了柳树扦插育苗和果树嫁接等实践活动。为此,付文才老师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和我们在一起。有时候,看到他的鼻子上也沾了泥土,大家笑了,指指点点的,他也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那年我得到了一张小小的奖状,上面写的是“米丘林小组活动积极分子”。我十分珍爱这张奖状,更加难忘的是付文才老师在我母亲面前嘉勉我时讲的一句话:“走在时代前列”。
付文才老师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衣着朴素,个性平和从不张扬,在学校里似乎很不显眼,并没有给人“走在时代前列”的感觉。但是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他始终充满热情,充满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脸上总是挂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他那么爱自己的学生,总是千方百计地启迪每个学生的智慧,身体力行地激发学生们去探索大自然,探索未来。一个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都奉献给学生的老师,难道不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吗?
(写于2005年9月3日12:23)
(未完待续)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