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
流浪 爱情 生存
我有三种幸福
诗歌 王位 太阳
——海子《夜色》
人们需要诗歌,它将成为他们自身的秘密
令他们永远清醒
并让他们沐浴在它呼吸之中的闪亮的波浪星
——(俄罗斯)曼塔尔斯塔姆
很多人不读诗,很多人说读不懂诗。诗似乎成了一种“高贵”的文体,高居于其他文学体裁之上。这固然体现诗追求完美的演绎方式,但也造成了很强的距离感。诗本应该有很多读者,因为每个人骨子里其实都有一些诗性。对美的感知,对爱的敏感,对困难的抗争,体现了诗的浪漫、纯洁与勇气。诗是什么?诗是心灵的解放,是灵魂的升华。诗对生活中的完美与不完美,有着强烈的包容度。诗歌的张力,是其他任何文体都不能比的。诗人是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将文字奇妙组合,攫住一颗颗执着的灵魂;诗人是一群可怕的人,他们的思维独特,思想偏激,信仰绝对,不容玷污。这或许是文人的通“病”。对于普通人,诗也许是修养图谱中的一笔,或是一种附庸风雅的点缀。但是对诗人,诗是生命,爱情,自由,全部。
有时我也会想,究竟什么样的诗是好诗?那些称之为经典的诗作,究竟魅力何在?我不太懂,也想不明白,只是凭着一种感觉和我对诗的简单理解,去读诗,去感悟诗中的世界。
第一次接触诗是在5岁。爸爸买了一本注音古诗,要我从头背起。因为老背错,没少挨训。很快,爸爸不再强求我,那本书也就不知去向了。高二,诗正式走入我的世界。奇怪的是,我读小说一直读外国的,诗却是从中国读起。零散的,不经意的读到几首诗,然后被打动或说服,想象自己是诗人笔下的一颗棋子,在诗中沾染同样的快乐与忧伤,苦涩与绝望。开始我对外国诗歌有偏见,以为只要经过了翻译,诗就会变味道,失去那种语言本来的民族特色和魅力。读原诗的话,自己怕是水平有限了,于是一直没接触外国诗。后来看到王小波说,中国最好的诗人都在搞翻译,譬如查良铮。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不再刻意回避外国诗歌。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天真的预示〉布莱克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首外国诗歌。感谢布莱克,感谢他写出这么美丽的诗句,将我引入外国诗歌的殿堂。如果我第一次读到的是晦涩难懂或者生硬而不明所以的诗句,那我一定也会对诗失去兴趣,从此退避三舍。人们常常将诗意与现实相对,的确,诗中有现实不能负载的东西,如“天堂”“无限”“永恒”。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这种天真的畅想,是诗人孩子气般纯洁心灵的体现。
我佩服诗人坚持信仰的勇气,佩服他们对爱的执着,佩服他们营造浪漫的激情与幻想。我喜欢的诗,大概就是这几种类型。
坚定的信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覆盖着
我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海子《活在珍贵的人间》
海子卧轨自杀十几年后,我第一次读到他的诗。“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学欣喜的告诉我,海子的诗已经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了。看他的神情,就知道海子一直被排斥在正统诗人之外。后来才知道他已经死了,自杀。我很惊讶,以为能写出这种温暖的词汇的人,一定有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一定有乐观的精神,况且他还要“活在珍贵的人间”。
他骗了很多人。我不知道喜欢海子甚至迷恋海子的诗歌爱好者们作何感想,只知道我,一个站在客观角度冷静读海子的读者,感觉很恼火。诗歌不是个人发泄的工具,它的影响潜移默化,会对很多读者的人生起作用。一个有责任心的诗人,应该做到起码的说话算数。海子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他死了,那些以其诗歌为精神支柱的读者呢?是跟着“偶像”一起殉道还是放弃信仰苟且的活着?文人通常死与文化的遁灭,如王国维。那海子,是死于信仰的丧失,还是信仰无法坚持的痛苦?
不管怎样,我相信路是走出来的。即使苟且着,也不能让信仰随肉体的灰飞湮灭而飘荡。
真挚的感情
她随着落潮去了
却不能同潮水一起回归
让环绕着她的往事漂流无依
让寻觅她的声音终日含着眼泪
她照料过的香橙树已经长大
为纪念她的果实
又能交给谁
她随着落潮去了,我的妈妈
现在我是多么后悔
如果我不睡着
凭青春和爱情的力量
能不能在黎明时把她夺回
让我在人心靠近泉源的地方
为母亲们
立一块朴素的方尖碑
——舒婷〈献给母亲的方尖碑〉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没有情感的诗歌,只能是白开水一杯。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最精练,承载的情感分量也最重。诗人是一群性情中人,现实中的微妙变化总会触发其灵感,用诗歌加以表现。母爱无疑是最伟大的爱,爱情和友情在其面前黯然失色(个人看法)。好的诗歌之所以打动人,也是因为诗人的感情流露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人的演绎在读者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影子。每个人都有母亲。妈妈,这个要用力气才能发出的字眼,是那样纯洁而神圣。“为纪念她的果实,又能交给谁。”读到这不禁鼻子酸酸的,想起妈妈的日夜操劳,就连没完没了的唠叨也甜蜜了许多。
完美的比喻
我比紫罗兰的呼吸还要温柔
我比暴风雨还要凶猛
——纪伯伦〈美〉
如果不说题目,看到上面两句诗,我们会作何感想?矛盾吧。美,的确,它可以比紫罗兰的呼吸还温柔,也可以比暴风雨还凶猛。诗歌表现物象有多种方式,比喻便是其中一种。美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诗人也不拘泥,没有用具体的形体来展现美,而是用了同样难以捉摸的事物——紫罗兰的呼吸和暴风雨。还有意象。作为艺术中通用的概念,意象是很重要的艺术元素。凡高的向日葵,塞尚的苹果,林风眠的仕女,余光中的红莲,海子的麦地……诗歌更是离不开意象。好的意象组合出好的氛围与意境,也组合出精彩的诗句。
……
我庆幸自己还有一点诗人的气质,会期待,爱幻想,也有一些爱诗的朋友。他们的诗句,记载了为诗付出的艰辛和卓然的思想。
我只想在梦里沉睡
我把船开过来
红色的渡我过河的心船
岸,那么远
而我的时间只有一瞬间
我要怎样安慰自己
才可以抵达河的对岸
或许,人不需要安慰
一切只是多余的形式
包括你的诺言,和昨夜
悄悄的甜言蜜语
我还可以坚持
在船破开之前,我要献上一束鲜花
在标有碑文的土堆
这么说或许有点过分
有点颓丧的味道
可是,你知道,这不是我的本意
你一直等在那里
傻傻的,你藏着数量不等的笑容
你在等我的船,你还有好多话
等着在漆黑的时候告诉我
可是我不想听,我的帆船
就要沉没,除非你拽着我的
缆绳还没有断裂
因为我的船就要沉没
根本不可能靠岸,更不可能
载你去西藏,而我的泪已经枯竭
我只想在梦里沉睡
这是一个朋友写的诗。他说自己是一个在不好的学校里不好好读书的不好的孩子。每天抽烟到胃痛,睁着眼睛到天亮。我很难过。也许痛过,才能写得深刻。像我这种吃饱睡好多拿几个优有个男生追就会开心的孩子,永远也写不出好诗。诗人一定要在痛苦里挣扎吗?看看顾城和海子的结局,我有点害怕。
眯眼的鸟
我眯着眼睛
人们开始在世界爬行
他们哭丧着脸
而我微笑
对着空气发出空洞的声音
我不想睁开眼睛
可恶的沙砾总想玷污它的纯净
我也不想全闭上眼
我不愿自己被人忘记
这梅雨季节啊
不停的潮湿和真菌
心都发霉了
落毛的翅膀
划过城市的霓虹
撕裂的声带呀
无语地唱颂着生命
我继续眯着眼睛
女孩的模样在心里显影
她看着我
却装做不知道
连树叶都学会撒谎了
我早该适应这种生活
我睁不开眼睛
眼泪让它不再清晰
世界呀
原来只是一条线
而我们
竟活的如此艰难
如此拥挤
这是另外一个朋友的诗。他承认自己有精神分裂。现在他努力强忍着向某些人妥协以便能一定程度上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实不能让他心静,他只有在诗中驾驭自己的狂野个性。谁知道他能坚持多久。
……
看到这些朋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我很困惑。与诗为伍的人,注定要迷乱而混沌吗?平静的生活中不可以产生诗情吗?
诗者本身说不出来,我这个旁观者只有去诗中寻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