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交响曲 |
18世纪中、下叶,随着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冲击,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西方音乐也呈现出复杂的面貌。
音乐艺术的欣赏逐渐走出了宫廷和沙龙,小型器乐演奏和歌唱也渐走向了大型化的音乐会。通俗地讲,就是从室内走向了室外。新崛起的中产阶级纷纷涌向剧场和音乐厅来欣赏音乐艺术,他们也提出了新的文化需求,以体现和适应他们的口味。来自民间的各类喜歌剧日益兴盛,各地的公开音乐会演出频繁。
基于奏鸣曲式的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室内乐等体裁从萌发走向了成熟。音乐的巴洛克风格也渐渐转向了古典主义风格。
交响曲的确立与巴洛克时期的三重奏鸣曲、大协奏曲及意大利歌剧序曲都有关联。特别是包含三个对比性段落的意大利歌剧序曲,常与该歌剧的关系不大,有的甚至直接把歌剧序曲改成交响曲演出。如巴赫的幼子J-C-巴赫的歌剧《露琪亚-辛娜》序曲就成了他的《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
关于交响曲的初创、定型、发展以及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我们应该牢牢地记住这三位大师的名字:约瑟夫-海顿(J-Haydn,1732-1809)、沃尔夫冈-莫扎特(W-A-Mozart,1756-1791)、路德维希-凡-贝多芬(Beethoven,1770-1827)。
由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曾在维也纳活动,成熟的古典风格又融入了明显的奥地利因素,因而历史上将古典主义盛期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交响曲的创作贯穿了海顿的整个创作生涯,。104部以上的交响曲显示出丰富的音乐内容和多样的性格情趣,他的全部交响曲代表着个人风格的发展,体现了古典交响曲从初创到成熟的历程。海顿在1785-1787年间,在巴黎演出和出版了一个系列共11部交响曲(从第82-92),统称“巴黎交响曲”;到90年代两次访问伦敦,写下两套共12首交响曲,统称“伦敦交响曲”。这时的交响乐已是有60人参加演出的乐队了。在这些作品中,海顿均采用双管制乐队,划分成弦乐(以弦乐四重奏的四个声部为基础),木管(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两支),铜管(圆号、小号各两支)三个乐器组,以及定音鼓和其它打击乐器。古典交响乐队的编制完全定型。所以人称海顿是“交响曲之父”。
有趣的是海顿的第45交响曲“告别”,其音乐的安排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了提醒在埃斯特阿斯宫流连忘返的雇主,该让乐队队员们回家与家人团聚了。在快速的第四乐章之后,还有一个第五乐章,这里,参加演奏的乐器逐渐减少,演员们先后结束自己的演奏,吃灭谱架上的蜡烛悄然退场,最后只剩下两把小提琴以微弱的声音结束全曲。
莫扎特是一音乐神童,可惜命途苦短,6岁开始作曲,35年生涯,留下600多部作品,1791年12月9日尚未完成受瓦尔塞根伯爵委托的《安魂曲》即死于伤寒。
莫扎特的41部交响曲并未在体裁形式上有显著创新,而是那一时代风格和成就的综合。在他成熟的交响曲中所具有的感情深度,内在的戏剧性,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力,都大大超过同时代人,走到了18世纪音乐的最前列。海顿的《伦敦交响曲》就从后辈莫扎特的交响曲中得到很大启示。
贝多芬作有交响曲、协奏曲、序曲等大型音乐。在这些领域里,他更像一位跨世纪的巨人,不仅总结了古典音乐的成就,还为浪漫主义留下了“纯”音乐和“标题音乐”的传统,整个19世纪的交响音乐就是在他开凿的航道中前进的。
从《第一交响曲》开始,贝多芬就赋予他的音乐以新的精神。尽管它是9部交响曲中最具古典风格的,但也能看到许多细节上的独到之处。例如第一乐章缓慢的引子,属调与主调的转换,始终不出现完满的主和弦,而极有推动力的进入奏鸣曲式快板部分的第一主题。
《第二交响曲》更接近浪漫主义精神。第一乐章长长的续奏之后进入生机勃勃的快板,带来乐观明朗的情绪。如歌的第二乐章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第三乐章首次在交响曲中用充满活力的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
《第三交响曲“英雄”》是献给他心目中给人类带来自由、平等、博爱新时代的英雄——拿破仑的。当拿破仑称帝,背离法国大革命理想时,贝多芬把题词改成“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音乐按照英雄的斗争、牺牲和最后取得胜利的顺序发展使全曲成为一个逻辑鲜明的整体。第一乐章的规模空前宏大,一方面以单纯的主题动机发展变化,同时又将众多的对比主题(除呈示部的五个主题外,展开部还出现新主题)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在交响曲中引进丧葬进行曲,也是革命时代精神的体现,音乐表现了对牺牲英雄的悼念和歌颂。终乐章在变奏曲的形式中插入赋格段,描绘了庆祝胜利场景的各个侧面。其中还吸收了群众歌曲的音调。
1805-1808年,贝多芬几乎同时完成了性格迥异的第四、第五和第六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性格幽默,富于生活气息,有不少民间风格的音乐主题显现。
《第五交响曲“命运”》可以说是他最集中精炼,发展逻辑最清晰的作品。乐曲开始时4个音构成的动机贯穿全曲。从第三乐章不间断的直接进入第四乐章,采用从小调到大调,从弱奏到强奏以及相应的配器手法,成功的表达了“通过斗争走向胜利” 的思想。长号原主要用于教堂音乐,第五交响曲开始采用。从此长号成为交响乐队的正式成员。
《第六交响曲“田园”》大约完成于1808年, 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第七交响曲》除用变奏和对位手法写成的第二乐章感情较为深沉外,其余各乐章都有生气勃勃的舞蹈般的节奏。
《第八交响曲》结构浓缩精练,明朗生动。
《第九交响曲“合唱”》体现了他的晚期风格,也是他一生思想和创作的总结。其中有他晚期对变奏技法和赋格技术的偏爱,并使之服从一个宏伟交响曲的整体。第四乐章加进人声是交响曲历史上的创举。他以席勒的“欢乐颂”作为歌词,明确地表明他的理想——“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的境界。
交响曲属于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也有冠以慢板的引子),也有少于或多于四个乐章的。各乐章体裁与奏鸣曲相似,但规模更大,管弦乐奏法也较为丰富,能够表现所有音乐主题。可以表现强烈的戏剧性变化,动态较大,其表现的“战线”和规模极其宏伟。
作曲家们都把一生能有多少部交响曲问世作为自己成就的顶峰。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比较有名的交响曲作品?可以这样说,你看世界上有多少部有名的长篇小说,恐怕就会有不少与它的交响曲作品。非常遗憾!至今还没有一部国人的交响曲能在世界上崭露头角。
让我们都来欣赏、喜爱音乐这一世界语言吧,相信人人都能从中得到欢乐。不管多么高深的音乐作品,只要你听着喜欢,有快感,能够引发你的联想,思考。能够使你的身心愉悦,平复你的烦恼,奋发你的斗志,那么你就算真正懂得了音乐,作曲家的心血就算得到了回报。那么众多音乐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半路一把刀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06.07.26 13:42 |
|
音乐是一种麻醉。
|
|
回复人: |
乡间小路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06.07.26 14:12 |
|
音乐也是一剂良药.
|
|
回复人: |
zh蓝天74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06.07.26 15:33 |
|
音乐是一品香茗
|
|
回复人: |
X雪莲佳人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06.07.26 17:29 |
|
顶一下!
不错,音乐能够使你的身心愉悦,平复你的烦恼,奋发你的斗志。
|
|
回复人: |
安南子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06.07.26 21:26 |
|
我也很喜欢听交响乐,如:命运交响曲。但却不知道这么多关于交响乐的知识,学习了。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
回复人: |
我是胡杨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06.07.28 04:14 |
|
音乐就是生活,直深入骨髓的血液.
|
|
回复人: |
北国雪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06.07.30 10:30 |
|
高一音乐欣赏课第一次听《命运》,那种对心灵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
|
|
回复人: |
寒露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06.07.31 07:36 |
|
音乐是人 心灵的写照
|
|
回复人: |
江月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06.08.22 21:54 |
|
长了见识了。
竹辉说,我大哥是超级发烧友,对音乐很有研究的。于是翻了你的论文集看。收获不小。
我一直喜欢两种极端的音乐,一种是节奏感很强的摇滚、迪高音乐,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的、后街男孩的;一种是古典的不衰的音乐,如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之类。交响乐、协奏曲之类听得太少。以后跟闲云学学。:)
|
|
回复人: |
zimalian |
Re:音乐欣赏——交响曲 |
回复时间: |
2012.06.05 22:37 |
|
欣赏音乐,让我们从中得到欢乐!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