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的说教不是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这一点已经没有人怀疑了。但是,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进行素质教育?却还没有真正解决。
参与查阅教案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语文教案“素质教育”这一栏,大量出现的是这样一些话:“树立远大理想,歌颂祖国巨变”、“痛恨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者”、“培养良好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礼教”、“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鼓励学生对未来要充满信心”……这样看来,“素质教育”似乎就是道德、情操、品行的教育。那么,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等学科怎样来进行这样的“素质教育”呢?固然,语文课应该结合教学有机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而素质教育也决不等同于、绝不只限于道德、情操、品行的教育。
贯穿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指科学素质教育。什么是科学素质?从结构层面上看,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包括态度和情感)。其中,科学的精神是科学素质的核心。人掌握知识的多少总是相对的,科学的方法可以发现规律、创造知识。但它们都必须在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之下,必然依赖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一旦具有,将促使人终身去勤奋地学习,去创造性地探索,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
科学的态度与精神,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精神都不能只靠课堂说教去传授,而是依赖于科学实验与实践。这种精神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那些冠有“素质教育”的教案,并没有实施的内容,只是戴“冠”而已。备课人对素质教育的狭义理解,难免会把素质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而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真正懂得了素质教育的真谛,才能融会贯通地在学科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橱窗报《教与学》•2001年第8期•总第8期•第一版•总编寄语 11月21日星期三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