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文谈天下 回复帖

被回复帖: 梧桐书屋的《教会学生在求知和创新中“起跑”》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梧桐书屋 收藏:0 回复:1 点击:99 回复时间: 2006.07.21 04:04:37

创新教育要抓在细微处


  创新教育要抓在细微处
  
  出线了!入世了!二十一世纪的头一年大事真不少。中国真正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大事等待着我们去做。每一个中国人,在欢欣鼓舞、无比自豪的同时,不能不意识到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中国应该无愧于世界,中国应该更加强大。科教兴国这件大事必须扎扎实实地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实际行动,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大事都是由小事总合而成的,做大事必须从细微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说不是一件大事。问题在于,不能泛泛而谈,不能泛泛而抓,更不能似抓非抓,停留在口头上。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创新教育切切实实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尤其是班主任,每天与学生们生活在一起,不能一般化地管理,应该在管理中抓好创新教育。学生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不仅要鼓励他的勇气,还要教会他找出原因、分析解决的正确途径;学生犯了错,不仅要批评指正,还要教会他判断是非、明辨正误的思维方法……在这些细小的环节中,都存在怎样抓、怎样教的问题。其实,所有这些细小的环节,正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好机会。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去看待、去分析、去思考他们遇到的每一件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发表见解、争辩讨论、实际操作,班主任从旁启发、引导、指点和鼓励。这样一点一滴地做去,学生才会培养起创新精神,才能不断积累起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要抓在细微处,班主任就要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有心人。细微处常不被人注意,机会稍纵即逝呀!
  
  
  心馨月刊
  2001年第2期总第2期
  本期出版日期:11月14日星期三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梧桐书屋 空洞的说教不是素质教育 回复时间: 2006.07.21 04:16

    空洞的说教不是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这一点已经没有人怀疑了。但是,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进行素质教育?却还没有真正解决。
  
  参与查阅教案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语文教案“素质教育”这一栏,大量出现的是这样一些话:“树立远大理想,歌颂祖国巨变”、“痛恨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者”、“培养良好道德情操”、“批判封建礼教”、“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鼓励学生对未来要充满信心”……这样看来,“素质教育”似乎就是道德、情操、品行的教育。那么,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等学科怎样来进行这样的“素质教育”呢?固然,语文课应该结合教学有机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政治课,而素质教育也决不等同于、绝不只限于道德、情操、品行的教育。
  
  贯穿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指科学素质教育。什么是科学素质?从结构层面上看,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包括态度和情感)。其中,科学的精神是科学素质的核心。人掌握知识的多少总是相对的,科学的方法可以发现规律、创造知识。但它们都必须在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之下,必然依赖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一旦具有,将促使人终身去勤奋地学习,去创造性地探索,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
  
  科学的态度与精神,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精神都不能只靠课堂说教去传授,而是依赖于科学实验与实践。这种精神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那些冠有“素质教育”的教案,并没有实施的内容,只是戴“冠”而已。备课人对素质教育的狭义理解,难免会把素质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而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真正懂得了素质教育的真谛,才能融会贯通地在学科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橱窗报《教与学》•2001年第8期•总第8期•第一版•总编寄语 11月21日星期三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删   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