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文谈天下 回复帖

被回复帖: outree的《本周我坐庄:古典文化·消亡·传承》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闻中 收藏:0 回复:0 点击:86 回复时间: 2003.09.05 13:08:12

Re:本周我坐庄:古典文化·消亡·传承


  答咿宝:
  
  首先,我必须得声明:拥有家园,并不意味着固守家园。
  我不知道你所指的“走得更远”是什么意思!我有这么一个确信:没有方向的流浪,更远也是一种迷失。流浪的悲哀是家园的隐匿,后果是不知来自何方,也不知去向何处,陷入了一种深度的迷失;对于文化而言,那是气脉的涣散。
  
  我隐隐地担忧有些人又会轻狂地来一句:“无处是家处处家”!当一个人以此言作为自己离弃家园的遁词时,那么,我的意见是:“家”这个沉甸甸的字词在此已变得轻贱了!
  
  关于对家园的寻觅和回归,我举几个例子:
  1、想想吧!尤里西斯的回归行旅是何等的壮丽和艰难,那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回归意志——回到母体脐带的意识,象塞仁的迷人歌声、卡吕索女仙的长生许诺等这些途中多少的诱惑啊!都没能让他成为彻底的流浪汉,神的儿子毕竟非比凡胎,他一一摆脱,悲壮归家!如果这是部纯粹的无归属的流浪汉史诗,我想绝对不会让后人惊心动魄了3000来年。
  2、连堂吉坷德这样愁容满面的骑士,在幻想联翩的旅程中行侠仗义时,也要时时回归,几进几出,并能够每天想念着托波索迷人的达辛尼亚。
  3、东土唐僧的取经行程更是充满隐喻色彩:再遥远偏僻的西天真经,再艰辛无比的苦难旅途,也要取之归于东方盛唐。
  
  更轻狂的出走,也必将要付出更虔诚的回归,否则与古典的断裂的结果之一是:即便是满口洋话,一身锦衣,也将一无所为,我指的是对于我们共同的“家”———中华自古以来的汉语言文化。这几乎也是我的信念之一。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