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安徽般若九华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般若草 收藏:0 回复:2 点击:3741 发表时间: 2006.06.30 22:38:17

寻味名字


  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姓名也有着自己的文化色彩,民间流传的大量传说,向人们传递着姓名与命运之微妙关系,已引起现代姓名学家的极大关注和研究兴趣。姓名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吗?这是一个大疑问。疑而问之,无可厚非,疑而否之,斥为“迷信”,也未必科学。
  
  姓名,符号也。它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呢?按民间流传的命运学说,那要配合一个人的“八字”而产生效果。何谓八字?现在科学昌明,发现生命的基因或遗传基因,改变基因就可改变生物的形态和特征,这在瓜果蔬菜等植物上已经得到验证,很多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究竟对人体健康之利弊如何,是科学家继续研究的课题。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把古老的“八字命”看作“命运的基因”,视之人生命运的先机,那么后天的努力就是后缘了,所谓机缘巧合既成命运。有人说:“八字”是命运的“主调”,姓名就是命运的“微调”,也很有道理。当然,一个好名 字,未必大富大贵,但如果契合了特殊的八字基因,那么“微调”就显现特殊之用,或许一个怀才不遇、误入歧途之人,改换一个好名字,便可感召好运,云开月出,柳暗花明,祥云环绕,一路顺风。据说贺龙元帅原名贺文威,贺文威在山为匪,改为贺龙之后,则感应正道,下山革命,成为共和国的一代将帅,英名史册。
  
  虽然姓名之谜尚未解开,却不妨碍我们对姓名做一些命运推测。也许你会发问:既然不知姓名之奥理,何以推测,岂不荒谬?有人说:非也,山里农民知道山泉好,可以去病强身,饮之用之惜之,却不知其故。此既是知其用而不知其所以为用也。同理,虽不知姓名之奥,却可以大用其妙。
  
  民间流传几种说法。一者:姓名为人之符号,书之为符,乎之为号, 犹如一个咒语,吉祥美丽清爽之名字,仿佛吉祥祝语,在长期的呼唤和书写中,感受吉祥,相当一种熏陶;凶悍粗鲁低俗的名字,在长期的呼唤中,就感受和传递一种凶鲁低俗之气。如果一个人的名字叫“短命”,人们天天 呼其“短命”,常常书写“短命”,就好像念咒语写咒符一般,诅咒他短命。这种信息从其耳根和眼根传感其心意识,再传入体内各个感官细胞,从而感应“短命”信息,这就是一种暗示的作用,长期的暗示,必然压抑心神,导致生病或灾祸。从生物信息的原理观之,一叫一听为一感,一听一答为一应:一写为一感,一看为一应,如此相当于收发信息。所以刚柔、明暗、美丑之名字信息,以生物微波传感的方式,向人体作吉凶两面的信息辐射,久而导致吉凶祸福也就顺理成章了。另一说道:文字发明,初以象形一事一物,人观文字而感知具体的物件和事情。 名字也是一段文字,是最短的文字,刚柔贵贱吉凶之词义蕴藏其中,吉凶祸福之气象自然如云萦绕在你生命的空间,所谓天人合一,物我一体,近墨者黑,近朱着赤,这道理就不言而喻了。
  
  过去民间都很注重孩子的名字,讲究的请算命先生根据生辰八字择字。虽然现代破除迷信,却是破其迷于事外,难除信于人心。这是什么道理呢?值得研究。同学夏放明,夫妇都是工人,给女儿取名夏云,笑曰:这个夏姓不好,谐音下,永远在人下,在社会最下层,希望她将来比我们强,层次高一些。夏云如今大学毕业,亭亭玉立,园艺为业,阖家安居乐业。女友紫瑰,不幸头胎小子先天脑瘫,费尽心血四处求医,五岁夭亡。又五年之后,得一小女,取名畅畅,祈祷她一生顺畅。如今畅畅朝气蓬勃,展翅花季。
  
  让我们敬畏名字吧。为孩子取个好名字,再取个美妙可爱的小昵称,这是送他的第一个人生礼物,伴随他一生,给他带来好运。也为自己取个好网名,网上开心,吉祥到老。

------------------------
见人都欢喜,无须再拜佛.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江南鬼火 Re:寻味名字 回复时间: 2006.07.01 21:11

    人同此心。呢称?昵称吧。
  我曾发表这一篇关于名字的杂文,里面有一段话(只记得大意):产房里曾听过嚎啕大叫:哎哟生孩子这么难,早知道就不嫁了!不嫁,这可不是人生的正确态度。只是,辛辛苦苦把孩子生下来了,总不能随随便便叫阿猫阿狗吧!
  一笑。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狂野长啸 Re:寻味名字 回复时间: 2006.07.04 20:45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可否当真?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