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吉林伊人有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美石 收藏:0 回复:4 点击:4146 发表时间: 2006.06.28 11:44:43

临终对话(十)旧事不凄凉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远书珍重何由答。旧事凄凉不可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这首诗刻在爷爷留给我的铜砚台上,这方铜砚做工精到,字横六竖七共42个,用隶书书写,像棋子一样均匀布局,而且是阳文,愈用砂纸擦,字愈清晰。这首诗空灵幽伤,读了两遍我就记住了。在二十余年中,我无法考证这首诗的作者,准确说还没有去考证,或许只是一位无名隐士吧。看上去这首诗缺两句尾联,我尝试着补了两句,“无限幽思悠然去,水落青檐草不惊。”虽平仄不合格律,或许可以扭转凄婉的情调吧。
  在努力回忆中,母亲也陷入了对姥姥的思念中了。爷爷和奶奶,姑姑这些淡出的形象又回到我的眼前。凋零的难道还会新生吗?我摇摇头,但我知道,他们的灵魂会永生在我的意识里。那么,是否可以这样推论,我的后人,也会在潜意识中携带这些素未谋面的灵魂呢?!或许,我的某种意识就是传承于祖父大脑的太祖父的一个念头呢。
  “一代老去一代生,春绿秋黄泥化成。不如早做无情物,顽石膏土笑人疯。”
  我时常来了叔本华的消沉意志或禅佛之念,乘兴而作,也不去填平平仄仄,权算乐府诗吧。但有时也怀疑自己是否成了石草朽木,所以常在情字上徘徊不已。母亲却不然,她认为人就活一个情字,有时,她对往事充满激情的叙述会使我的血流加快,而且重新感到活着本身就是美丽的。
  “母亲是在有了大哥和二哥后进的城。租了两间土房过日子。当时大部分人家都是土房,像你爷爷住青砖大房的没几户。
  “我四岁时得过一次鼻疮肿,也没钱找大夫,母亲就用手硬生生挤,疼得我哭没了气。她心硬,也不心疼,边挤边用绵花擦,流了大量脓血,那一回差点没死。你看,我的命还挺大的吧。
  “我懂事时家里已经有七口人了,父母、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如果算死去的两个姐姐,我们家应该是九口之家。父亲一直当厨师,母亲一边养孩子,操持家务,一边养猪挣钱,非常能吃苦。那时候虽然不富裕,但能吃饱穿暖,只是没钱供孩子到外地求学。平时吃的就是大饼子、咸菜、高粮米这些粗粮,过年过节也能吃顿猪肉粉条。我年纪小,总是捡姐姐穿不了的衣服穿,过年时做套新衣服,穿在外面可高兴了。我从小爱唱歌,听到什么就能跟着唱,一首首连着唱,大家都说好听。”
  母亲说到这里停顿下来,眼睛放射出柔和的光泽。
  “还能记起家里的摆设吗?”
  “记得。进门有一个木柜,木柜上有一台木式座钟。旁边有个帽筒子。”
  “是什么东西?”
  “就是衣帽架,上面插一个鸡毛掸子。你姥姥总是把屋子收拾得非常干净,所以掸子也很少用。家里没有凳子,有一铺炕,几床被子叠在被格子里。
  “当时都用土灶台做饭,要买柴火,大部分是烧乱草、树枝。吃饭时把木制的饭桌放在炕上,大家围桌吃饭。 一家人总是其乐融融的。
  “屋外有个大院,母亲对我们要求挺严,所以我们同外院小孩接触不多。好在家里孩子多,常玩的就是扔口袋、蹋房子、跳绳等游戏。外出远道有马车和小毛驴车,看不见汽车。也没有集市,印象中只见卖米、水果的。”
  母亲一口气又说了许久,又用舌尖舔了舔嘴唇,姐姐喂她水喝,并说,“行了,今天到这,都该休息了。”
  “休息,我们不急,慢慢来。”我应和着,心里却否定着自己,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呢?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水印儿 Re:临终对话(十)旧事不凄凉 回复时间: 2006.06.29 10:40

   
  秋尽华穷夜始开
  琼枝玉羽溯风来
  素笺轻展邀寒月
  霜衾叶冢幽思埋
  

回    复    

回复人: 美石 Re:临终对话(十)旧事不凄凉 回复时间: 2006.06.30 08:16

    有“可堪孤馆闭春寒”幽淡意境,水印儿,这是中年人普遍心态吗?

回    复    

回复人: 水印儿 Re:临终对话(十)旧事不凄凉 回复时间: 2006.06.30 10:16

    呵呵
  中年了,
  掮负的分量重了,偶尔展看一下记忆,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沉湎于过去了。
  老朋友,“铁肩担道义”——首先还要担得动自身的健康~~~ :)
  
  顺祝 安康~~~
  
  (家快搬完了,下周领夫人来做客吧。)

回    复    

回复人: 美灵 Re:临终对话(十)旧事不凄凉 回复时间: 2006.07.03 21:52

    曾经的生活 重复的影子 旧事不凄然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