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传说客栈版主:那西色斯  无影灯下送银针  子曰店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柏舟 收藏:0 回复:2 点击:5605 发表时间: 2003.09.03 00:13:02

恨不早相逢


  有这样一种男女之间的情感,若非切身体验过,还真难了解个中滋味。
  
  滚滚红尘、芸芸众生中,偶遇一人,竟是一见如故。羞涩者,或许会鼓起勇气道一声“遇见你,真好!”唐崔颢笔下的船家少年,却欣喜且大胆地应唱道:“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与之相比,南北朝时一无名女子更为胆大,她在歌声中直诉:“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识……愿得无人处。 回身与郎抱。”爽真的性格,火热的情怀于一曲中尽现。
  
  待彼此之间都有了情意、难舍难分了,痴情者,如南宋一姓施的酒监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相逢便情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若彼此都是未嫁或未娶之身,那么,似这般的“相见如故、相逢恨晚”,很可能会成就一段好事、一桩幸福美满的姻缘。然而,世事总是难以尽如人意的,正如乐婉答施酒监所云:“若是前生未有缘,重结来生愿。”
  
  唐张藉的《节妇吟》就讲叙了这样一个故事:“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此举极有“红杏出墙”的危险,几千年来,这种行为一直是不被人们接受、为人所不耻的。所以,尽管“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而且“知君用心如日月”,但是,这妇人却不敢违背传统的礼教道德,也不敢或不愿背叛在异乡从戎的丈夫——事夫誓拟同生死!这一句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颇有些大义凛然恩断义绝的味道,不仅不容别人拒绝,而且也绝不容自己去抗拒。到最后,她也只得强抑住心中酸楚,无奈地哀呼一声:“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于是,她就成了诗人笔下的“节妇”,并一直为人们标榜称道。她的痛苦,人们却是看不见的。再大的苦痛,也只有自己知道并承受了。可这又能怪得谁呢?要怪,也只能怪老天为何不教两人早些遇上,真个“恨不早相逢”啊。
  
  

------------------------
泛彼柏舟,泛亦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遨有游。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柏舟 Re:恨不早相逢 回复时间: 2003.09.03 00:14

    嘿嘿,
  标题不一样的。

回    复    

回复人: 孤雁飞 Re:恨不早相逢 回复时间: 2003.09.03 22:53

    呵呵,说一点我的看法:《节妇吟》中的节妇也是虚伪的,既然“事夫誓拟同生死!”这一句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又何必当初接了他人的明珠呢?还“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其实她的行为和思想都已出轨!
  何谈“节妇”?!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