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山东天 堂 回复帖

被回复帖: 变态三人组成员的《[连载中]王明的故事》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变态三人组成员 收藏:0 回复:0 点击:107 回复时间: 2003.09.02 19:23:32

Re:


  2
    老爷子60大寿,姐姐们全回家了,家里有点撑不下的样子。王明早就跟老爷子商量下馆子庆祝,可老头很倔,说有钱烧的。王明说又不要你掏钱,被老爷子一顿大骂给憋回去了。由于前几年把钱凿得很厉害,使得王明在家里说话极其没地位,一天到晚除了跑车,吃完饭就躲进屋子睡大觉。今天看来躲不了了。全家人都回来庆祝,寿席上没个酒什么的还不成,而两个姐夫都知识分子的模样,一副副眼镜都可以成不能喝酒的理由。不过王明很馋酒,逮个机会就能把自己灌糊涂喽,何况今天还把车给放了。
  
   可能是实在太累的缘故吧,王明三杯酒下肚就开始飘,说话开始含糊。
   “二姐夫,挂你们报社的那些个专栏作家写的什么狗屁玩意啊。如果不是知道他们很有名,谁他妈的没事看你们报纸啊。”快吃完饭了,王明的两个姐夫在那里聊着他们喜欢的话题,王明扒着米饭边听边插了句话。
   王明的二姐夫高歌在一家很有名的晚报做编辑,里面的文化专栏经常不定期约请名人给他们写连载或者文化评论。饭毕高歌正和大姐夫杨晓谈请他们学校的某某某教授约稿的事情。听到王明插过来的话,高歌满脸不屑地说:“哪个人不是混日子啊,这年头作家都在迎合读者口味,压根写不出什么好东西。再者说,搞文字创作的,多是闷着写字的。你真以为你看的那些专栏都是那些名人写的啊?”
    “怎么着?”王明纳闷,停下吃饭抬头看高歌,期待着下文。
    “这你就不懂了。”高歌看连王明这号不爱文化话题的人都愿意和自己谈这些,真就打开话匣子了,于是不紧不慢说道:“你知道枪手不?很多名人应付不来写稿,经常找些笔头好的人代他们写。”
    “操,这也行啊!这不是制假贩假么?”王明摔了一下筷子,感觉受了骗的只他一人那样激动。
    杨晓刚泡茶回来,坐下来继续听,随后笑了笑,说:“如今都‘市场经济’了么,码字都是苦活,名人怎么着?名人也要吃饭!他们有了名, 约稿的一多,他们要沉下心写出好的东西怕是就不容易喽。他们要继续写作,但如今的报纸专栏对他们来说又来钱又能赚名声,当他们发现自己照顾不过来的时候,很快就有人想到了这个法子。”杨晓在大学教市场营销的,对这样的事用市场经济学这么一讲,感觉还真有点道理。
    王明服了,心想感情作家他妈的也是人,枉我把他们看的那么神秘。
    “这还是好的,还有好多人被逼得急了,就翻译些外国东西,添油加醋再改改边角料,摇身一变就成自己的了,糊弄个把的读者,轻而易举。”高歌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咂了口茶继续狂侃:“反正看这些专栏的多是白领解闷用的,看完擦擦腚就扔了,又不是搞什么创作研究。另外,如今写得好的人有的是,请个枪手对付读者绰绰有余。”
    “双赢啊,哈哈。”杨晓总能搞些时髦词用上,有时候反语的效果听的人心里的确不一样,“这都是你们编辑给逼的。”
    “关我们编辑什么事?”高歌纳闷。
    “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老二,不肯听别人讲编辑的坏话罢了。你们先付钱把人家挖来搞眼球经济,人家应付不来了,只好请枪手来救火。”杨晓一针见血。
    “哈哈,二哥你个穆仁智。”王明大笑。
    “你可逮着个你知道的人儿了,快吃--你的饭吧。”高歌没杨晓解释事物那本事,一时被说的还不了口,转而胀红脸催着王明快吃完饭打上几圈。
    王明傻傻地看着高歌,“别介,二哥,你唾沫星子溅我碗里了。”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