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对话(八)文字――母亲的“有意味的形式” |
1991年7月,我把在大学攒的许多宝贝拎回家,告诉母亲替我保管好。
“这些信我拿回来了。”我指着厚厚一摞捆好的信对母亲说,“你写给我的,有83封。都放好吧。”
“我写过这么多吗?”母亲觉得很惊讶。
写信是母亲最爱的交流方式,也是她最爱的抒情方式。她习惯用纯天蓝色的墨水,字体丝毫没有训练过的痕迹,亦行亦草,清爽纯洁,一气呵成。看她的信,像在夏日里打开了一片天窗,天空湛蓝湛蓝的。
“为什么你会烧掉那些信呢?大概有80余封吧,我拿回家是让你保存的。”我问她。
“是呀,为什么呢。”她总是笑而不答,“我忘了吧。”
这回答总不能令我满意。
“妈,我再问你,为什么你把那些信烧了?”我又想起这事。
“唉,留着不好呗,”她正式回答我,“那些信有学潮时写的,还有你处女朋友时写的,都过去了,你也结婚了,最好往前看。”
“后来你写的信不多了,不过也有50多封。”
“你结婚了嘛!还有电话呢?”她笑道。
“咱妈改写日记了。”姐姐这样说,“写过好几大本儿呢。”
“其实,打电话不知道说啥,写出来心里可舒服了。”母亲道。
“是这样,我也不愿打电话。不过,我写给你的信更少!”我遗憾地说,末了,我忽然问,“你把我爸的信也烧了?”
“对呀,和那些一起烧的。”
我先是摇摇头,又很快大彻大悟了。
那是属于她的,仅仅属于她的东西,只有成了灰烬才是最安全的,母亲也有最隐秘的心思呀,她大概怕我们读到那些甜蜜的字眼吧。
“你爸的字好,不像我的,龙飞凤舞的。我们处对象时一出差几个月,盼他的信眼睛都红呵。”母亲脸上泛起红润。
“过去的事总让人忘不掉的。”我感叹。
“我要是像你那么有文采,一定写部回忆录。”
“那我替你写吧,反正我们在病房没事,你说我记,再慢慢整理。”
这对话的时间是2005年11月11日,也就是她知道病情的第21天。
母亲的眼睛放射出光彩,坐了起来,显得很兴奋。
“现在就开始!”
“别急呀,我回家去取本子。”姐姐也赞同。
我们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断断续续加起来不到30个小时,直到她去逝的前一天才结束。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安多雅·桑夏 |
Re:临终对话(八)文字――母亲的“有意味的形式” |
回复时间: |
2006.06.23 17:47 |
|
安!
|
|
回复人: |
美灵 |
Re:临终对话(八)文字――母亲的“有意味的形式” |
回复时间: |
2006.06.23 22:28 |
|
用心记录 流溢笔端 是那曾经长长的路途上起伏着的情爱
|
|
回复人: |
水印儿 |
Re:临终对话(八)文字――母亲的“有意味的形式” |
回复时间: |
2006.06.29 10:07 |
|
我的孩子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大致含义:黑板上的字,虽然被擦掉了,但是它的含义留在了同学们的心中——就像有些人虽然去世了,可他们的思想留在了人世间。
生活过,
也留下了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世界就算没有白来~~~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