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辽宁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一指禅 收藏:0 回复:1 点击:3800 发表时间: 2006.05.25 09:35:07

罗杰斯缘何死磕巴菲特[转载]


   【作者:蔡国澍】
  
  
  近日来,国际金属期货市场可谓跌荡起伏,惊心动魄。5月15日,受美元反弹影响,伦敦金属交易所铜、铝、锌、锡、镍、铅均大幅下挫,国际现货黄金、白银、纽约原油期货也纷纷大幅回调;而本周二,国际期货市场铜价又大涨13%。在此背景下,我国金属股也亦步亦趋地陷入期货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持。
  
  对于期货市场的走势,素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才表示,“目前金属价格的上涨是受投机买盘的推动,而不是基本面情况在起作用”,不久前甚至传出巴菲特将了结白银头寸的消息。但是,此前一直表示有色金属将有十年大牛市的投资大师罗杰斯却再一次重申,金属牛市远未结束,即使商品市场向下修正30%-40%,他也不会卖出任何商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被广大投资人视若神明的大师级人物得出如此迥然不同的结论呢?这让站在十字路口的我们如何来选择方向呢?
  
  回答第一个问题,我想再简单不过,因为无论巴菲特也好,罗杰斯也罢,他们不过都是背后空头势力、或多头势力的代言人,只不过是巴菲特了结了白银头寸,罗杰斯坚定持有大宗商品而矣,他们只不过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论来影响市场,为背后的资金服务。说到底,他们也没有逃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宿命。
  
  回答第二个问题,我想应该分别分析一下二者的论据。首先,巴菲特的论据没错,金属价格的上涨最主要还是来自于投机资金的炒作。以铜为例,全球铜的供需缺口并不大,2004年全球铜的供需缺口只有89万吨,2005年缺口只有6.4万吨,而有关机构预测2006年全球铜将出现过剩大约25万吨,因此而言基本面并不支持铜的上涨,铜期货的涨价只是仰仗于资金优势和操纵力量。按照单边保证金计算,伦敦期货交易所的期铜占用保证金水准不过37亿美元,相对于庞大的国际金融市场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容易被操纵的小盘庄股,同样,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保证金水准只有区区13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股市上被操纵的一个小盘庄股。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巴菲特认为金属期货是泡沫的观点没有错误,但是我以为巴菲特在这里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脱离了基本面炒作,比如金属锌,据此前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分析显示,2006年全球精锌缺口将达到43万吨,我们预计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锌的价格还是有望上涨的。其它如电解铝、黄金价格也望在未来保持相当的强势。
  
  当然,罗杰斯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从铜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的商品都能继续牛市,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罗杰斯调动富可敌国的资金来操纵铜市,但我想即使有再多的钱,脱离基本面的炒作也不会长远的,更何况要保持十年牛市呢?
  
  综合而言,我认为金属锌、电解铝、黄金短期下跌将不可避免,但长期来看它们还是有望卷土重来。因为在美元的看法上,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这三位大师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一致,那就是不看好美元前景。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有人在,因为美国的双高赤字问题积重难返,美元即便再次加息也仅仅在短期内对美元有所支撑,而难以彻底改变美元中长期贬值的趋势。由于有色金属与美元一直呈负相关的关系,因此美元对商品价格的压力难以持久。再从我国的金属股来看,我认为如果肯定了美元长期走弱、锌金属仍然供小于求的观点,那么以锌、黄金、电解铝等金属价格的整体上升趋势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性逆转。从企业的盈利来看,短期的价格波动根本无碍其业绩的增长,全年均价水平变化才是影响业绩的核心变量。而那些拥有矿山资源、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公司,更是值得我们给予一定关注。建议投资者现在可保持一定清醒,在有关个股有启稳迹象时积极增仓相关个股。从我们的软件来看,沪指很可能在此形成头部,其有望跌至1452点一带,建议投资者不妨在此点位增仓相关跟踪的个股。
  (蔡国澍)


转载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潇月 Re:罗杰斯缘何死磕巴菲特[转载] 回复时间: 2006.05.25 10:06

    前段时间看财经,说是巴菲特开始“务农”,大肆抛金属买农产品。而投资大师罗杰斯则明确表示虽然金属产品市场大波幅动荡,他也不会卖出任何商品,虽然很鼓吹糖价将继续上涨。两人之间的思想存在着分歧。但是同时,他们又都看好了农产品。也许,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将面对的是农产品的革命战争吧。 :) 仅个人观点。呵呵。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