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文谈天下 回复帖

被回复帖: 变态三人组成员的《也和大家分享《小王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outree 收藏:0 回复:1 点击:143 回复时间: 2003.08.21 10:35:14

Re:也和大家分享《小王子》


  “科班气”,大概算是我批评一篇文章所用的比较严厉的词语之一啦:)
  
  非常奇怪的是,有些人从来没有受过科班训练,说出来的话竟然也会带一股子科班味儿。象我在某网站看到的几个非专业人士所做的访谈,怎么感觉她们和电视上某姐的口吻如出一辙呢?呵呵。
  
  我所说的科班气,应该指的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和套路,死板无灵气的语言和文字,读起来不但不能深入,往往还味同嚼蜡。
  
  黑子倒是没有科班气,就是有些爱走极端:)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姜辛 Re:yeebole 回复时间: 2003.08.23 09:13

    对科班气的批评,很好:)
  我现在有那样一种感觉:有时候看电视,看到一些人一举手一投足,就不由想到另外一群人,总有种似曾相识之感。
  原本,似曾相识是一种很美好很微妙的感觉。但我上面所说的这种似曾相识并无这种美好而微妙之感,反而有种令人不快的东西在里面。
  想想几个世纪以前,人们用的任何东西都是匠人一个一个手工打造。而今天,什么都是流水线生产,一个东西的成型可能经过了许多人许多道工序。创造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被稀释了,少得可怜,也可能根本就没有。
  而这还不是最令人担心的,最令人担心的是人的复制,思想的复制。上面我所说的似曾相识里,就存在人的复制——表情的复制,姿势的复制,笑容的复制。当一切都变成模式化的、职业化的,虽然完美而精致,但却象极了木偶——我无法从木偶意会到双方交流的愉悦。
  再说科班气,思想的复制的表现之一种。但那思想不是真思想,真思想都是带有原创意味的,即使那所思想的内容已经是人类文化传承中积淀的果实之一种,真思想者还是要经过一个自我认知和体验的过程,方会真正认同和理解(也即“形成”)该思想。而思想的复制便不具备此特点,表达思想的语言可以复制,而真思想的精髓,对真思想的理解,是难以复制的。
  科班气,复制的就是思想的躯壳——表达思想的语言,而不是思想本身。

删   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