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江苏转载 回复帖

被回复帖: 徒步走地球的《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徒步走地球 收藏:0 回复:0 点击:62 回复时间: 2006.05.04 13:24:46

Re:于德北老师小小说专题讲座[转载]


  (7)学一点几结构现实主义
  
  第一次读略萨的名著《绿房子》,你一定会为他奇怪的结构方式而困惑,进而痴迷。你好像进入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迷宫,又想尽快找到出口,同时,也为在寻找出口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奇境而流连忘返。那是一种叙事上的突破,他一反“传统”作家老老实实讲故事的方式,把读者“骗”上太空船,然后带着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反复穿梭,直到最后,才把一个不是故事的故事,拼接成一幅美丽而恢弘的彩色图案,让读得满头是汗的读者长长地松上一口气。
  
  略萨是结构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用直接进入的方式,把过去、现实、未来,你、我、他,自然地拴在了一起,用之即拿来,用后即放下,让你每每有身临其境的幻觉,又不由自主地去探求他构架这种叙述的隐秘之径。往往都是这样,略萨在向我叙述你的时候,你已经到达我的面前,和略萨一起讲述略萨要向我讲述的事,因为你的加入,这件事被说得十分真实,十分立体,如同活了一般!
  
  刘连群的《人到老年》就有点儿这样的意味。
  
  在这篇小小说里,“水池上方挂着一面家传的老式圆镜”成了承接叙事的一个明显的道具。有了这面镜子,时空可以在同一个轴心上频频转换。女儿带着“他”的小外孙回家来,匆匆吃过晚饭后,准备离开。妻子下楼去送,“他”则在厨房里洗碗。女儿来了,又走,片刻热闹的家又变得沉寂。女儿下楼的脚步声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当年,他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家,母亲送他们的情景,腿脚不便的母亲总是抢在前面,在他现在所处的阳台的位置,和他们话别。我们来重新品味一下“随之望去,他的手臂也不由得扬了起来”,直至“又听老人应了,他们一家才骑上车出发。”这一场景,如果整篇小说没有这一处重笔,那么,《人到老年》的这一有关爱和生命的命题就不存在了。
  
  这一段的重笔闪回,就很有一些结构现实主义的味道!
  
  《人到老年》
  
  女儿一家走的时候,他正在厨房里洗碗。
  
  水池上方挂着一面家传的老式圆镜,他洗着碗不时瞟上一眼,发现自己的气色很好,晚饭时喝了两杯花雕酒显得越发红润。头发黑密,只两鬓、额际有些花白,仍不像年过半百的人。亲友们见面都这么说。
  
  是妻送女儿出的门。女儿临走还招呼了一声:“爸,我们走了啊!”未等他应声,妻已经又继续叨念着她的叮咛嘱咐,随后“嘭”的一声,门就关上了。
  
  单元房里骤然变得很静,没有了小外孙噔噔噔跑来跑去的脚步声,没有了女儿们叽叽嘎嘎不完的家常话,连电视机也沉寂了。妻总是这样,每当她要出去都随手把电视关掉,不管他是否在看,这似乎是对他每天晚上没完没了地冲着电视发呆,不到所有频道的节目播放完毕不肯挪动屁股的某种报复。可是,平日家里只有老夫老妻,冷冷清清的,不泡电视又干什么呢?门外,隐隐传来妻送女儿一家下楼的声音,越来越远了。他有点儿后悔刚才没有一道去送,忙往阳台上跑,不料被厨房的门槛绊了一下,身子前扑,差点儿跌在煤气炉上,多亏及时收住步子,又站稳了。自己的腿脚还算利索,他庆幸地想,如果是母亲,就糟了。母亲去世前的几年,两条腿就不听使唤了,上下楼梯很困难,在屋里走动也很慢、很吃力。但母亲又闲不住,他们去时,不论干什么活儿,总嚓嚓地在身后跟着转,受了抱怨,脸上便露出歉意的笑:“一个人,做惯了呢……”他们就不再言语。他和妻商量过把母亲接来,或者他们搬去一起住,却总有这样、那样的考虑定不下来,后来他又觉得每星期去一次,倒显得更新鲜、亲热。母亲问过几次,渐渐也就不再提了。
  
  晚了一步,女儿一家已经顺着楼前的小路去远了。妻还立在楼门口,招手,喊着下次再来一类的话。从阳台往下看,妻变得很矮小,伸出的右臂像一只细弱而又竭力摇动着的翅膀。随之望去,他的手臂也不由得扬了起来,喉间涌动着要喊什么,还没有出口,有两句话,先颤颤地在耳边响了:“小蓓!下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呀……”是母亲在叮嘱孙女。他听了,就忙让女儿答应,女儿仰头脆生生地叫:“……奶奶再见!”又听老人应了,他们一家才骑上车出发。总是这样,下楼到门口,母亲已在阳台上探着身子,招手、张望了。他们下三层楼梯,用不了多长时间,母亲的腿脚又不灵便,竟每次都抢在前面,现在一想简直不可思议——厨房,还有一道门槛呀……
  
  小路尽头,一抹烧着血红的霞云,暗了,夜色浓重。阳台陡然像旋离了楼身,高高地、孤零零地在茫茫夜空中悬浮……
  
  妻唤了几次,他才转身踽踽地往屋里走。路过厨房,在那面家传的老式圆镜里,他看见了满头如雪的白发。
  
  (此作曾获《小小说选刊》1993-1994年度佳作奖)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