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精神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酷爱哲学。现在依然很爱。因为我觉得哲学可以让我学会怎么去思考。我很欣赏也很赞同在哲学课上老师说过的那句话: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根本,也是人们所有活动的指导。 我学的不是哲学。可我迷恋哲学。我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研究它,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哲学家。我也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一个哲学家,因为哲学家们几乎全都是疯子。 我买了一本《哲学的历史》。我怀着很大的兴趣看完了书中对所有哲学流派的介绍,从哲学的宗教起源一直到后现代主义。我也在图书馆找过尼采、哥本哈根、萨特、康德、弗洛伊德等等哲学家们的作品。然后我发觉,除了马克思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之外,所有的哲学都崇尚唯心。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究竟物质和精神哪个更加重要?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是所有哲学家们都在思考和讨论的一个问题。 如果按照唯物主义的理论来说,人的存在是一种必然,是物质世界里面不可改变的一个事实。那么活着就应该只为适应一切物质世界不可改变的法则:产生,发展,然后消失。换句话说,也就是从我们出生起的那天,我们就应该断绝一切的追求,只是顺应着这个物质社会的需要,看着自己一天天的老去,然后等待死亡。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根本不重要。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不管它是充实的或者贫瘠的,反正它根本就改变不了我们存在的这个物质世界。或者,换个说法,我们该追求的只是不断充裕的物质生活,因为物质决定精神。 我这种说法也许会让很多人觉得牵强,因为他们也许不明白。那么我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快乐。而快乐是精神世界的一个部分。那么快乐从何而来呢?是从决定精神世界的物质世界吗?也说,拥有了一个富裕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就一定会变得充实而快乐吗?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听到有人在说:我穷得只剩下钱了?物质真的可以决定精神吗? 再看看其他的一些事情。雷锋叔叔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了的。他的物质生活又怎么样呢?我们看雷锋生平的事迹,一双袜子可以补上十几个补丁;每个月几十块钱的生活费还得捐出来给需要的人……那样的物质生活有谁会觉得充裕富足的?可是看看《雷锋日记》,里面有说过一句不快乐的话吗?雷锋是快乐的。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并没有受到物质世界的影响。 说到这里,政治老师又该开始跟我们宣扬高尚的情操是多么重要了。可是,所有夸夸其谈着唯物主义的政治老师们,你们不要忘记,高尚的情操也是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拥有它可以让人改变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让一个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举动变得与众不同。这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呢? 马克思主义中还有提过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和行动去创造生产力。什么是创造?浅显的说,创造就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是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如果从来没有过人想过要象鸟一样的飞行,那么我们永远只能在地面看着周遭的一切,别说实现嫦娥奔月的神话,就是想鸟瞰一下整个城市也只是不可能。如果从来没有人想过要象鱼一样去看看水底的世界,我们永远只能在陆地上去猜测水地下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虽然说,一切的创造都离不开物质世界存在的规律。可是,一切创造出来的东西究竟是物质世界在起决定作用,还是人的精神世界在起决定作用呢? 我并非崇尚唯心主义,而在否定唯物主义。我在这里说了这么多,也并不是仅仅想探讨哲学中的一些矛盾。我并不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也没有想过要成为哲学家。我所说的一切,只是想从这些根本上来提醒一下所有为了物质生活而不顾一切的人们,物质生活并不是所有的一切。
原创 收 藏
回帖
------------------------我把左眼给了神 我把右眼给了你 我在地上画了一双眼留给我自己 从此我的眼神里 盛开了茶花名字叫追忆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 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