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江苏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怿雨 收藏:1 回复:1 点击:5320 发表时间: 2006.04.23 21:40:41

孩子探究的本能为何消退了


  常常有家长问我:孩子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愿意思考,总是要求直接得到答案,怎么办?我告诉他们: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可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说:孩子不愿意,总是用实在想不出来搪塞。好多老师也常常嘀咕:现在的孩子做作业,遇到难题总是喜欢留在那儿等老师讲出答案。
  这是怎么了?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跃跃欲试的孩子们,怎么会这样躲避探究的机会呢?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探究是孩子的本能。那么这本能怎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了呢?是孩子过?老师过?还是家长过?
  我认为孩子探究本能消退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忽视维护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忽视进行探究的启蒙。
  1、父母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影响着孩子。
  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不论是探索未知领域,还是学习现有知识,这句话 都适用。可有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有的孩子好奇心弱,求知欲淡漠。造成这种差 别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对身边事物的态度不同。如果父母把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变成知识宝 库的入口,经常带孩子进去寻宝探秘,孩子的求知欲就会越来越强,好奇心也越来越敏锐。 如果父母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比如说,不少人不知道天天走过的林荫道上长着些什么 花草树木,也很少教孩子观察认识周围世界,孩子的好奇心就会在熟视无睹中麻木消退。
  2、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生活起居一概包办代替,消磨了孩子的探究热情。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父母从女儿3岁起就让她洗自己的碗勺,后来又逐步增加了收饭桌、倒垃圾、拖地、给盆栽花 木浇水等家务活。他们则经常夸奖她态度认真,欣赏和赞美她的劳动成果,让她体验劳动的价值和乐趣。并用科学家们不厌其烦地探索发明发现的故事,为婷儿树立探究科学的好榜样。比如说,德国细菌学家埃利希(诺贝尔奖 得主)为了发明杀菌剂,实验了606次才获得成功,“606”也因此而得名;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候,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才找到合适的灯丝……这样的锻炼和教育使刘亦婷从小不仅对事物充满好奇而且热心探究。把探究的事物的原理当作了乐趣。
  而我们好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不会做这样,不能做那样;这样的事等长大再学,那样的事情现在没有必要学会……
  好多年前就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孩子,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天打开饭盒,拿出里面的鸡蛋却无从下口。原来今天奶奶忘记把鸡蛋壳剥掉了,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把那硬硬的壳去掉,只好望鸡蛋兴叹了。这也许是个笑话,但不是也能折射出我们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包办的现象吗?连简单的生活能都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孩子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和探究的愿望也会淡漠的。
  二、教师过分注重教学的“实效”,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为由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
  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大多教师面临教学质量的压力。而体海战术仍是教师们操作简便而且容易取得效率的方式,所以很多老师不舍得把宝贵的时间给学生去探究答案。
  课堂上也是如此,听过好多公开课,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出来了,学生纷纷举手,学生答得跟老师心中的答案有距离,这时老师常做的是:“还有谁要回答?”或“谁能帮他?”其实如果他答得不准确应该给他机会和时间思考,得出更准确的答案。如果不正确可以让大家充分讨论,当然包括回答错的同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可惜好多老师都担心这样一来会使自己的教学时间吃紧,教学步骤受到影响。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当然也就养成了坐享其成的习惯了。
  
  三、考试形式的单一,评析答题的教条使学生不敢大胆地探究问题的答案。养成了死记答案的习惯,当然地失去了探究的兴趣。
  现在考试的形式大多还是一张试卷,写出孩子的“春秋”。虽然试题较以前灵活了好多,但是阅卷时,老师还都是以标准答案去评判。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平时的学习当然也就追求那标准答案了。至于探究答案的兴趣早就被学习资料后面提供的标准答案,和老师的要求大大冲淡了。面对既保险又方便的标准答案,谁还愿意去冒险探究呀!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看来发挥学生探究本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让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吧!找回失去的探究的本能!
  (说明:因为孤陋寡闻,虽然对此问题很感兴趣,但是写起来却感到很吃力,希望林友多指点,帮助我写好这篇论文好吗?在此拱手拜托各位了!)
  


原创[时事关注]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方林 Re:孩子探究的本能为何消退了 回复时间: 2006.04.25 13:44

    这个问题很严重!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