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霜丫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我们看问题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一篇历史剧.霜写的一面,依我来看分析这剧拉出施琅来歌功颂德,定还隐含着编导另一面之词.
你说施琅最多不过是"贰臣",或许就是这"贰臣"是当今需要利用的工具.人的眼光也好,思维也好,该是用发展的战略的去审时度势.一个朝代腐朽没落了,为什么不能跟进新的朝代去有所作为?这武官倒戈和文官变法是不是异曲同工呢?
没错,这剧或许就为震慑台独分子而量体裁衣编制的.想想当今有没有如施琅的人物去收复台湾?有,为何不能利用完成这千秋大业的任务.台湾内人士有没象施琅这样的人物愿为国统而奋战,有,为什么不能替他们歌功颂德?毕竟千秋大业是不让国家分裂,不让国土流失.其他都是可包容的小问题,小错误.包括体现在被宣扬的人物身上的弊病.
只是抬杠而已.呵呵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如楼主查的历史书籍所说,也许如野史所记载的.人们用时都只取之适合当今政治需要,当今社会需要,当今历史需要的一面而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