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文谈天下 回复帖

被回复帖: 梧桐书屋的《走进《静静的胡杨林》——网友评论汇集[转载]》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梧桐书屋 收藏:0 回复:1 点击:234 回复时间: 2006.04.16 14:35:34

Re:走进《静静的胡杨林》——网友评论汇集[转载]


  谢谢容冰季节!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梧桐书屋 Re:梧桐书屋 回复时间: 2006.04.16 14:35

    [原创]胡杨林里春意浓——《静静的胡杨林》读后感
  文章提交者:悫悫小书斋 加帖在 原创基地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胡杨林里春意浓——《静静的胡杨林》读后感
  
  感谢绿衣使者,送来梧桐书屋老师的大部头小说(小时候,习惯对长篇小说的尊称)《静静的胡杨林》。
  
  封面,苍劲的树干托起嫩嫩的绿意,承恩朝阳惠顾,林中的羊群悠闲自得,满目浩然生机。未曾开卷,首先对那一片胡杨林心驰神往,仿佛感受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打造,塔里木河的滋润。
  
  开卷有益,首先闻到了作者用心书写的墨香,结识了用情塑造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走进平凡而又非凡的故事场景。
  
  从昨天到今晚,除了工作时间就是手不释卷,好在已经在网上拜读过,一目十行,也能跟着主人公的足迹领略从上海到大西北的风采。
  
  贯穿于故事情结始终的,好像是两条主线,一条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城市知识青年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经历,我们可以当作故事读。一条是不管热血青年的父辈在革命战争年代从事第二条战线的工作出生入死埋葬旧社会还是后人继承父辈精神建设新国家的壮举,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结合,我们又可以当作历史书来读。
  
  主人公的热情、爱情及其表达,都符合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模式,同龄人感到“就是这个样”。
  
  梧桐老师的大作,是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退休后的第一部长篇,是在纪念和夫人结婚三十年的日子里定稿的,是献给母亲、妻子、儿女、朋友、自己的,充满了亲情、爱情和友情。是值得拜读的佳作。
  
  ——不知怎的,在徜徉于西北胡杨林的时候,想起了十七、八岁时读过的《边疆晓歌》。
  
  佳作放在案头,也觉得有点儿缺憾,几十万字的长篇,没有一个序言,只有作者的《题》。如果请人写个序言,可以以介绍的形式让读者了解作者及其生活经历,能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该书的创作意图和意义,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更好地展示她的社会效益。
  
  因为是长篇,最好有一个简单的“内容提要”。
  
  根据目前的习惯,也希望有一张作者的照片。
  
  斗胆了,请梧桐老师包涵。
  
  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
  挺立着你的身躯,
  涓涓的塔里木河水,
  流淌出你的灵气,
  和煦温暖的春风,
  裁剪成又一年的新绿。
  生命的朝阳,
  见缝插针透露多少阳刚之气。
  小牧童哪儿去了,
  抛下那么多生机,
  踏青者驻足林前,
  寻春者一阵惊喜,
  借问,谜底是什么?
  桃李无言,
  开卷有益。
  

------------------------
积攒人生六十年,黄金时代写华章。
蜡炬纵有泪干时,不肯空耗三寸光。

删   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