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来复子 收藏:0 回复:9 点击:3362 发表时间: 2006.04.12 11:01:07

迟来的感动


  
  
  沂蒙山腹地有个叫百花峪的村庄,土地贫瘠、干旱缺水、交通不便。虽然叫百花峪,却只出产一种叫金银花的植物。《本草纲目》里说金银花又名忍冬,性寒,味甘,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瘟病发热、咽痛痈肿等症。2003年春天的“非典”时期,有些专家在媒体开出了宣称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中药药方,然后被广泛的使用。因医生的不同这些药方也不同,但都有最主要的一味药,就是金银花。一时间,市场上金银花的售价从每公斤30多元飙升到400多元,城里人为了小小的金银花都要疯了,而山里人却不知道,还是守候着他们对外人的约定。
  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再来的药材商人们不像原来那样对质量百般挑剔,而是有多少就要多少。最让他们搞不明白的是,以前商人们是竞相压价、杀价,这次却一个比一个高。没多长时间,价格就高的让山里人不敢相信了。农民们心里没底,金银花也不卖了,城里有亲戚的人赶快打电话了解情况,反馈来的消息让乡亲们惊呆了,原来这个金银花是预防“非典”的宝贝啊!有几户人家要挑头搞价格同盟,说再憋憋这些贩子,僵局就这样形成了。
  有个叫旺锁的汉子去临沂看闺女,知道了一些有关“非典”的情况,尤其在电视上看见北京的老百姓被隔离起来,人人戴着大口罩,关在大铁笼子里,不能出不能进的让他很难受。北京啊北京,您怎么能这样被苦难煎熬啊!临沂一些单位给北京送去蔬菜、水果的消息报道出来,又让他非常高兴和自豪,咱是老区啊!咱老区人就应该这样。他住了几天就呆不住了,赶快回到百花峪,因为家里还有准备卖的100多斤金银花啊!
  回到家一看,冷冷清清的,有几个贩子在荡来荡去的。问清楚了情况,旺锁决定和那几户人家谈谈。旺锁说:现在北京有“非典”的麻烦,老百姓过的日子那还叫日子吗?天天被关着,哪也不能去,哪跟咱自在?想去赶集就去赶集,想去临沂就去临沂。红嫂是咱这的人,帮助政府是咱的传统。我看临沂城里的人开着大卡车往北京送东西,我都谗死了,什么时候咱也能去北京看看。
  有个人问:北京比临沂大吧?旺锁鄙夷的说:2个临沂加上咱县城、加上咱乡里,再加上咱这个村也不如北京大啊!
  这个人点头说:那是该帮助北京了,这么大的地方可不能出事。
  旺锁又说:金银花可是好东西,北京正缺它呢。有了它,咱就不怕什么典还是非典了。这个时候看出来人是什么东西了。我想把咱这些宝贝送到北京去,不要钱,让乡政府给咱和北京联系一下。大伙看行不行?
  有人说:不要钱不行,俺一家五口就指望它过日子。
  旺锁想了想说:要钱也不能那么高,咱不能发国难财,如果政府要,咱就按原来的价格卖给政府,反正这东西年年种,咱也不稀罕。
  大伙说这样行。
  旺锁第二天就去了乡政府,把这事和乡长说了,乡长很高兴,说你代表了咱们乡五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希望其他村子的人也向你们学习。乡长的话让旺锁的脸红了好长时间。
  旺锁回去以后把经过告诉了乡亲,说县上的医药公司很快就派人来收购,然后直接送到北京。
  果然,2天以后医药公司的人就来了,大家把所有的金银花打包好,收了钱,货就发走了。旺锁的100多斤金银花他单独做了记号,他把钱退给医药公司的人,人家不同意,说这钱是你应该得到的。他说:你就当我交公粮了。别说这点东西了,就是北京要人我的血,我也可以给他,但是我有个条件。那人问:什么条件?旺锁说:我这个包里有个纸条,你们不要把他扔了。那人问:什么纸条?旺锁狡黠的笑了,说:不是给你看的,是给北京人民看的。然后他在心里默默地念着纸条上的话,看有没有错的地方:
  韩旺锁祝北京人民健康!这些金银花是俺自己家种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吃完了明年还有。北京人民,你如果身体好了,我欢迎你来咱沂蒙山做客。咱这有蒙山松菇炖鸡,可好吃了,其实吃了这个东西就不会得非典了,因为俺这里人都吃这个,所以俺这没有非典。还有,俺这空气好,什么大毛病也没有,俺这的狗都比别处的狗活的长远。是真的,俺养过3条狗,有两条死的早不算,这条狗活了16年,听说和人活100多岁差不多。还有啊,金银花吃完了告诉我们县里的同志,他们都认识我,乡长也认识我,我就说这些了。你忙吧!
  山东 百花峪村民 韩旺锁
  (1630字)
  
  2005.12.1于悠然斋
  
  

------------------------
在现实生活中,我是理想主义者;在理想世界中,我是现实主义者!就像矛和盾,永远对立也永远依存!

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胡杨乡人 Re:迟来的感动 回复时间: 2006.04.12 11:43

    哈哈,字里行间透着家乡人的淳朴和爽快!亲切地金银花,亲切地乡情。写的很好。问好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海蓝宝石 Re:迟来的感动 回复时间: 2006.04.12 13:16

    山里人真是淳朴又善良~~又想到在那段时间里~~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呢~~感谢更多是感动~~真是好人……

回    复    

回复人: 容冰季节 Re:迟来的感动 回复时间: 2006.04.12 14:36

    淳朴善良的老区人民!我们也感动了~~~:)

回    复    

回复人: 慕容诗黛 Re:迟来的感动 回复时间: 2006.04.12 20:11

    山里的人,厚道。
  待人处事,不是用嘴皮说说而已。
  他们往往用的是行动,用的是真心。

回    复    

回复人: 悠然心会 Re:迟来的感动 回复时间: 2006.04.12 21:27

    善良的本质就是这样显现的。关键时刻才露真心。
  来复子,好长时间没来了。问好,握手。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迟来的感动 回复时间: 2006.04.13 11:06

    这篇在来兄的文章里篇幅应该算比较长的了。
  常常惊讶,为何来兄能将字数控制得那么巧妙。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老松树 Re:迟来的感动 回复时间: 2006.04.15 17:24

    淳朴善良的老区人民,
  中国革命胜利有你们的牺牲,
  在建设祖国的今天有你们的奉献,
  向老区人民致敬

回    复    

回复人: 枯胡杨 Re:迟来的感动 回复时间: 2006.04.15 18:39

    这我知道,因为我是山里人

------------------------
今世情未了,怎敢入空门.

   

 永存善意!

回    复    

回复人: yangyaqin Re:迟来的感动 回复时间: 2006.04.28 13:31

    感动,但不是一点点.山里的人就是朴实,嘿嘿.我喜欢.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