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文谈天下 回复帖

被回复帖: yeebole的《Re:yeebole》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outree 收藏:0 回复:1 点击:33 回复时间: 2003.08.12 21:39:19

Re:yeebole


  对谈(三)
  
  J:我发现,搞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视。刚才看韩东那个讲民间的那一篇,如果他不讲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民间文学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官方的文学史埋没了多少人。
  而文学批评,可以做一个“正名”的工作,把地位给那些应该占据一个位置的人。
  Y:是,韩东确实讲到了一些黑暗面。
  现在的文学批评很糟糕,韩东也说了这个话的。
  
  J:当代文学问题挺多,没有正义的文学批评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文学批评的腐败,成为文学腐败的一个原因。
  Y:纽约时报书评很有意思。
  你可以看看相关介绍。它的立场非常正直,排除任何人情因素和可能偏颇的个人立场。
  国外的评论机制是独立的,不受制于官方,也不受制于书商的。
  
  J:所以我想了解一下文学批评。
  Y:嗯。学习一下国外的文学批评方式。国内的说实在,乏善可陈。
  
  J:对,这种政治制度带来的腐败局面深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真是可怕。包括文学、艺术、学术、高校教育,这些全都有了腐败的痕迹。
  Y:最主要是因为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批评是代表着政治倾向和全局把握的。它基本起了疏清所谓右倾倾向流毒的作用,成为政府喉舌和愚民工具。
  
  J:这个时候最可耻的事情就是应该引领精神生活的人自己都堕落了,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好多在文坛居于主要地位的人,看看他们的作品,没有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Y:在一定的政治环境逼迫下,很难单纯地讲文学的。
  这个不是堕落的问题,而是身不由已要顺应历史潮流的问题。当然也有具良知者,知道逆流而动或退避三舍,但是换到我在那种政治环境中,我也不能够保证我一定能选择做社会的良心。
  
  J:好多人写完一部书,直接把钱送到批评家手里,就这样买回对作品的认可。
  Y:这个东西,和网上名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网上出名的人,大多不是写得好的,而是新闻多的。
  象那个我喜欢的阮海彪,点击才五百。李寻欢动辄点击上万。这说明什么。我曾有个比喻,比起阮海彪的天籁之音,李寻欢的文字不过是苍蝇的嗡嗡声罢了。
  可是有人就是爱听嗡嗡声,对天籁听而不闻。
  
  J:逆历史潮流不是不可以,韩东就是一个证明。主要还是能够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吧,这个是无法勉强的,能做到这一点的,真不容易。
  Y:确实不容易。一场文革下来,那些一念之差之人,都成了历史的讽刺。
  我今天读了一点萨特。我还是认为不能根据一个人偶然的行为就为他的终生以及品质定性。萨特说:如果人是自由的,任何行为都是可能的。
  
  2003-08-11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outree Re:yeebole 回复时间: 2003.08.12 21:42

    对谈(四)
  
  J:前段时间我吓了一跳,因为缕了缕自己这半年来写的小东西,其实里头全部是幻灭,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个东西,情感、人,都有一种幻灭之感。
  好象原先在一个亮亮的屋子里,亮,因为里头点了许多蜡烛,月黑风高啊,蜡烛一根根灭了,开始不觉得,后来发现自己竟置身于全黑的夜里了。
  那个《臆》,《荒诞》,都有很深刻的怀疑在里面,只是我还写得不到位。
  这些,都会是将来小说里头的东西,一部分,现在抽了几根丝出来。
  Y:我看了你写的一篇抑郁症的,你经历过?
  
  J:抑郁症,可能有一点儿吧。其实只能说是一种困惑的心境,生命中的低潮。
  呵呵,我说过少年时代喜欢看三毛的,惊人相似的心境。那种相似大大缓解了我的压力和孤独之感,因为世上有和自己一样的人。
  一步步,都过来了,现在没有那种危险了:)
  Y:嗯。没有亲身体历的人,写不出那样的感受。
   
  J:闻中的一篇文章的题目可以概括我现在的状态:带着悲观来执著。
  觉得和他心意特别相通。
  Y:看来闻中的文字果然给你很多触动,要警惕,这个时候。
  
  J:我一直相信有相似特质的人。警惕?
  Y:警惕变成别人。
  
  J:警惕,我一直保持着这种警觉,最要警惕的是自己。
  我想你是明白我说的意思的:我得警惕,有时候给自己堂皇的借口,实则是同流合污了。包括和你开版子,把我们的聊天公开,很怕自己里面有一种不干净的欲念在里头。呵呵,你别多心:)
  Y:也不一定是同流合污,但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有些想法也许并不适合你。不过我相信你会有所甄别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矛盾,即,如果你过于警惕,会妨害对新鲜事物的吸收。所以我的态度是:先尝试吸收,再反刍。保持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事物,不先入为主。但是经常反思和反省。我以为我这样的心态是好的。你觉得呢?
  什么叫不干净的欲念呢,呵呵。
  
  J:嗯,说得有道理,我想人还应该有一种宽容的心,就是不怕犯错误,错了就承认、担当,然后改,该忏悔就忏悔。
  光是怕、拒绝、畏缩、犹豫也不见得就够磊落。
  只是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借口吗?给自己犯错的理由。
  Y:是的。只是认识和观念上的错误么,又不是真的伤害了什么人。
  我相信即便偶尔滑入泥淖,如果发现及时,也可以来得及自拔的。
  
  J:所以这些,真的很难把握。人总在困境当中,困于两难。
  这些都完全与物质生活无关,我知道自己生活的困境的根由并非是物质所决定。即使我家财万贯,我也是困境中的人。
  托尔斯泰,释迦,不就是如此。
  
  Y:我也有犹豫的时候,譬如不敢写一些太严肃的文字,最主要是一直没有遇到一个合适发表的氛围。
  而且以我的个性,很容易倾向于散漫和调侃的文字。其实相比严肃的文字来说,后者显得更为造作。我似乎试图给人一个印象:我对一切都是无所谓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其实也很看重一些东西,很想认真地去把握,但是网络给人造成的压力就是:读书,读严肃的书,有时甚至是可耻的。
  J:幸运如泰格尔、歌德,也有自己被围困的时候。
  
  Y:嗯。不过前提是生活无忧吧。我在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几乎没有看过什么书。那几年间,我是个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商人。活得非常的轻浮和表面。
  J:究竟什么是可耻?想写什么样的文字?就是在这样向两个极端滑的摇摆中慢慢确立一种标准和认识的。
  
  Y:所以有些严肃的文字,我几乎要鼓足勇气才能拿去某个地方发表。
  不过最近认识一个朋友,他对我的鼓励很大。也给我批评,但同时也赞扬我好的一面。这样子我开始回复一点信心,至少不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J:昨天看了韩东那篇论民间,我才发现我又弄错了,或者说理解得还很浮浅。前次说过我觉得最智的状态是在一个边缘的位置,才能保持一种纯洁性和独立性。
  实际上我说的这个“边缘”与韩东的“民间”是一个立场,和他说的“边缘”倒是两回事。所以我跟闻中说,韩东这篇文章对我对自己的定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我想,我就是一个民间的立场。独立精神和创造性,这两种东西,是我想要始终保持的。不是让谁注意我,让文章发表,让自己成名,或谁谁认可我,这些都是皮面上的东西,与内质无关——反而是伤害内质,威胁它,与它格格不入的。
  
  2003-08-12

删   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