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东天 堂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变态三人组成员 收藏:0 回复:1 点击:6085 发表时间: 2003.08.08 22:30:52

读《单位》、《一地鸡毛》有感


   读《单位》、《一地鸡毛》有感
  
  从很早就喜欢上了刘震云的小说,初次见到刘震云的名字,是读《单位》。响当当的刘震云三个字便嵌入了脑际,成为记忆;等到看一地鸡毛,则迷上了刘震云,折服于刘震云的艺术才赋,从思想上、情感上、人生观、价值观上认同了他。
  
  《单位》、《一地鸡毛》是当然的代表作。对绝大多数生命在城市捧着“铁饭碗”的中国国人而言。单位、家庭构成了生活的基本场所。他们每天在这两点一线劳心劳力,疲于奔命 。
  
  完全可以说,《单位》、《一地鸡毛》为机关办公员的姊妹篇。
  
  《单位》描写了单位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对小林的改造,小林被改造得失去了天真的朝气,放弃了抱负和热情,而被迫转入打水扫地、讨好上司、要求入党以及升官、提薪、分房的机关生活轨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琐碎无聊的机关生活纠缠着,活的心力憔悴,疲惫不堪。
  
  小林在单位如此,八小时以外到家以后又如何?这便是《一地鸡毛》所要跟踪采访的内容。我们看到,小林在《单位》经受破绽百出的碰撞、摔打、失败后,终于从“薄颜有耻”变得厚颜无耻地成熟起来,在多次脸红心跳之后终于变得心安理得起来,而小林的妻子也从一个喜欢写诗的女大学生变成一个终日斤斤计较,蓬头垢面、学会偷水的家庭主妇了。从买豆腐、找保姆,小孩入托,调动工作,坐班车等鸡零狗碎的生活环境的磨难改造中,小林夫妇得了生活的启示,找到了人生处世的哲学“看来改变生活也不是没有可能,只要加入其中就行了。”就象每天必买必吃而且吃剩的变质豆腐,小林夫妇也象剩豆腐一样,变质了变味了。一个曾经富有理想信念,勇于进取的大学生,一个曾经富有诗情画意、纯真高雅的妻子,经过几年工夫的改造加工,终于“加入”生活,与生活“同流合污”,变得卑微而低俗。
  
  生活就在“一地鸡毛”的鸡毛蒜皮中,不舍昼夜地逝者如斯。人们再也无法在知识分子身上看到浮士德式的热烈,西绪福斯式的倔强,尼采式的狂傲。
  
  《一地鸡毛》表达了一种现实的中国人的处境,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琐碎。小说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没有故事的酝酿、高潮和回落。买菜、做饭、吵架、睡觉、请保姆、交水费、捞外快、收礼物等等,找不出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故事回合。
  
  《单位》、《一地鸡毛》不动声色描写了生存环境对人的“加工改造“,表现人对环境的须从,屈服、认同,以及人的青春如何被时间流程所磨损,人的理想如何被平庸琐屑所毁灭,令人深思、振聋发聩。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小憩 Re:读《单位》、〈一地鸡毛〉有感 回复时间: 2003.08.08 22:40

    《沧浪之水》和它们有相似的地方,也值得一看:)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