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扬波•之三(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
电影剧本:海不扬波•之三(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外 景:北京。
晨曦照耀下的北京紫禁城全景,阳光照射在正阳门上,正阳门被打开;照射在前门上,前门被打开,天安门被打开。
内 景:乾清宫,白天。
黄袱龙椅上,年仅八岁的康熙皇帝玄烨,正襟危坐在银幕中央。丹墀底下是一片朝拜的人群“万岁!万万岁!”
银幕上现出黄色的宋体字“康熙元年”。
厦门,郑经将军府,地牢。
施琅被关押在牢房里,两只眼睛望着铁窗外的大海,眼里含着泪水。窗外,是万里海疆,乌云翻滚,远处几只海鸥在“鸥……鸥……”地鸣叫。
内 景:台湾施琅家。
施大宣象苍老了许多,倚门扶柱而坐。瑜姑娘端了一碗面过来给施大宣:“阿伯,郎哥不会有事的!”
外 景:台湾岛海岸边。
瑜姑娘搀着施大宣在海岸边遥望着福建、厦门等大陆方向。
瑜姑娘:“阿伯,我们回去吧!”
夕阳映照在俩人身上,整个大海被染得血红。
巨浪拍打着礁石,溅起层层浪花。伴随着“哗……哗……”的潮涌声。
内 景:台湾施琅家。
一群兵卒在拼命地用脚踢大门:“快开门!开门!”
院内,施大宣和施显贵将满是泥的手在瑜姑娘脸上抹了一把,又将瑜姑娘送上墙头。瑜姑娘满含泪水被父子二人推下院墙。
兵卒撞门进来,将父子二人押走。
内 景:台湾岛内的牢房。
施琅坐在草垫的地上,另一个牢房里,关着他的父亲施大宣和兄弟施显贵。
一士兵由地牢口台阶下来,后面跟着一个送饭人。士兵站在牢门口的台阶上大声道:“藩王有令,着施将军备铠甲,以罚代罪!”
送饭的等士兵念完,冲着施琅道:“开饭了!吃了好去见藩王。”将饭菜逐一摆在一旁的一张小地桌上。
送饭的人是瑜姑娘打扮的,趁牢头不注意对施琅耳语:“郑经要杀你,快逃吧!”说完,迅速递给施琅一把铁锥,退出牢房。
内 景:牢房。
施琅正在迟疑,牢头过来,对施琅拱手:“恭喜将军,藩王只是以罚代罪,还望将军恕小的几日不周之罪。”
施琅强忍愤恨,满脸堆笑地对着牢头:“哪里话,我原以为藩主要杀我,谁知要我准备铠甲,以罚代罪。喝完酒咱们一块去见藩王,兄弟也好帮着美言几句。”两人喝酒。
施琅将小桌上的饭吃完,又理了理发髻,掸了掸衣服,一副从容的样子,与牢头一同步出牢门。
牢头在牢廊里对士兵:“看好牢中犯人,我随施将军去见藩主。”二人往地牢口走去。行至施琅父亲和兄弟处,施琅微笑地看着父亲和兄弟:“藩王要以铠代罚,儿一会儿便没事了,你们也很快可出去了。”
特 写:施琅用眼睛深情地看着父亲和兄弟,毅然地迈出牢房。
外 景:台湾岛靠近海岸的地方,巨大的礁石旁。
施琅与牢头一路说笑,行至礁石偏僻处,瑜姑娘由礁石后面突然出现。施琅见了,猛然从怀中抽出铁锥,迅速刺向牢头,牢头来不及反应便被施琅杀了。施琅与瑜姑娘一道将其拉进一片剑麻地,迅速地逃往海边的一个石洞中。
外 景:台湾岛内不同地方,白天、黑夜交替。
海岸、港口,四处都贴着施琅的画像,士兵们在日夜盘查往来的人员和船只。
内 景:漆黑的山洞,只有从洞口折射进来的一丝光亮。
昏暗的山洞中,施琅瞪大眼睛看着一条蛇从身边慢慢爬过去,突然举起手中的石块,砸在蛇的七寸处,蛇被砸死。施琅将蛇抓在手里,蛇仍在施琅手中挣扎蠕动。施琅在吸吃蛇血,又在嘴里饥渴地嚼着野草,还趴在岩石上用舌舔着岩石上慢慢往下渗滴的水。看上去施琅满脸疲惫已在山洞里躲了几天。
内 景:台湾延平郡王府,白天。
暴跳如雷的郑经:“杀!杀!统统都杀了!”
外 景:台湾岛通向刑场的一条街,白天。
施大宣与施显贵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沿途岛民在观看,指点。人群中,瑜姑娘一双泪眼一直在注视着施家父子。
刑场上,刽子手行刑的刀落下,血溅向整个银幕。
城头,施大宣与施显贵的首级用木笼装了挂在城头。下面是守卫的两个士兵。
内 景:山洞中同前。
山洞中,隐隐地看见施琅身子的轮廓,轮廓在慢慢地向洞口摸去。
突然,洞口闪进两个人来,施琅机警地靠在岩壁上。
来人是白天与瑜姑娘一到来牢房的士兵,拿出吃的给施琅,“施大人……还是回大陆吧!……”
瑜姑娘站在一旁不说一句话,眼泪吧哒吧哒地往下掉。
外 景:台湾岛海岸边,夜。
夜色中,施琅与士兵上了小舢板船,伸出手来接瑜姑娘,瑜姑娘却立在那里一动不动,道:“我还有些事情未了……我等你……”
夜深沉沉的,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一叶扁舟,渐渐地消失在海平线上。
外 景:白天悬挂施琅父亲、兄弟头颅的城楼下面,深夜。
城墙下,瑜姑娘领着几个高山族人将两个卫兵杀死,再将盛施大宣和施显贵的头颅木笼从城墙上放下来,用布包了,消失在夜幕中。
外 景:台湾岛某坟山,黎明前。
瑜姑娘在两个坟前饮泣,烧纸。坟冢前用两个木板写着“阿爹”“阿哥”。
外 景:大陆。
大清军战马奔腾,扬起一阵阵尘沙。施郎身着大清军服,领着军队在大陆所向披靡。
银幕上出现“铜山”、“厦门”、“金门”字样。
内 景:北京紫禁城内晨,乾清宫早朝。
金銮殿,康熙坐在龙椅上。鸿胪寺赞礼官出班唱仪。丹墀下面百官鹭行鹤步,趋前跪拜。
银幕上叠出白色字“康熙三年”
索额图双手展开奏折躬身在一旁禀报:“福建总督姚启圣疏报,水师总兵施琅,密遣守备汪明等统率水师夜半直抵海门,贼兵前来拒敌,我军奋勇,阵杀郑氏副将林维等,生擒贼将,兵丁一百二十五名,夺获船只器械。”
内 景:福建同安施琅府邸。
施府内里外一片喜庆,一挂长长的鞭炮顺着大门口一直打到门前。门口是一些将军,绅士来来往往。施琅身披大红花,搀着老母亲在大堂内迎来送往,拱手作揖。
内 景:施琅洞房前。
施琅在洞房门前踌躇,母亲过来。
施琅老母:“郎儿,听娘的劝,天地都已拜了,没有回头的箭,你爹在天有灵,他会在台湾祝福你的,今后若是有缘再与瑜姑娘相会,娘为你作主。郎儿,去吧!……”将施琅推到洞房门口。(待续)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冷若冰霜110 |
Re:海不扬波•之三(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
回复时间: |
2006.04.30 02:36 |
|
从电视剧的角度来看,施琅在投清前真是忍辱负重、受尽磨难。不过,他弟弟似乎是叫施显来着吧,小他三岁。哥俩感情很好。施琅曾在《都阃安侯施公行述》中叙述“(施显)方稚龄,与保持同傅,肩随笑语,天性最相惬。”后与施琅一同投靠郑成功,履立战功,有“飞将军”之誉。
|
|
回复人: |
x烧X |
Re:海不扬波•之三(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
回复时间: |
2006.07.03 16:56 |
|
谢谢哦?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