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 |
轻与重,这似乎是最难调合的两极。没有比它们的对抗性更为模糊而又更尖锐的了。
读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我才发现他和昆德拉同样如此注重这个关于“轻与重”的命题。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开篇即讲“轻”的价值。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也是如此,并且,他用了整整两章(第一章和第五章)在小说中解析这一对矛盾。
我想到我在高中时即区分的两个词,记得那是林清玄的一本散文,我把它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一位好友时在赠言里说到了两个词的区分——生命和生活。
现在我知道了,我不过是用这两个词替代了我真正表述的另外一对词:“轻与重”。
“生命和生活”就等于“轻与重”。生命是轻,生活是重。生命是悬置在空中的,生活是伏在地面上的。生命通向过去与未来,而生活面对的常常只是现在。轻是那向上腾起的弯钩,重是那悬垂的一点,二者构成了一个永恒的不能消除的问号,飘荡在无限的时空之中。
什么更有力量、在左右我们的命运中扮演了更为主要的角色?是轻,还是重?
一直以来我都选择轻,最终却无可避免地坠入重。在奔向理想追捉梦幻的飞升途中,我总是会被一种有形无形的力量拽住向下拖,然后重重地跌落在地面。
“他(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告诉我们,我们在生活中因其轻快而选取、而珍重的一切,于须臾之间都要显示出其令人无法忍受的沉重的本来面目。大概只有凭借智慧的灵活和机动性我们才能够逃避这种判决;而这种品质正是这本小说写作的依据,这种品质属于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面对“轻与重”命题的人同时陷入另一对矛盾:选择与判决。
选择是个体作出的,是自主的。判决是命运作出的,是强加的。
选择是个体面向命运的呼唤,而判决是命运给予个体的回应。呼唤与回应之间是永远无法达到的一致,决定了存在的不幸是注定的。这个注定的结果就是重,它始于轻而终于重。
在轻与重之间的徘徊是美的,但这美里有着撕裂的痛楚。这是两种不同的力量,方向相反。轻是向上的,重是向下的。选择轻就选择了飞升,选择重就选择了坠落。而常常,每一个人都是在反复着飞升与坠落的动作,就象一个有弹力的小球一样,接触到地面就弹上去,到了一定的高度又不由自主弹落下来。
换句话说,轻与重,这是上帝和人之间进行的一场拔河游戏。总是在我们用尽全身力气时,上帝轻轻一松手,我们就一屁股坐倒在地上,仰面朝天,惶惑不安。
你赢了,——然而上帝俯视着我们,轻轻笑着。
我们就这样赢得沉重,在失重的同时。
(2003-6-20)
|
|
被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萧含 |
Re:轻与重 |
回复时间: |
2003.08.07 08:34 |
|
朋友你的文章写的很好!
|
|
回复人: |
outree |
Re:轻与重 |
回复时间: |
2003.08.07 14:15 |
|
偶厚一回脸皮,你走哪偶贴哪:P
仿萨冈言:作为一种理想而言,我更愿意过一种“轻逸”的生活。
即便是同样向往着“轻逸”,各人对它的理解也是截然不同的。Z认为对肉身放纵,过声色犬马的生活,是一种“轻逸”。X则认为在肉身不断扑向地面的同时,精神应该始终处于上升状态……
我是既不情愿过于放纵自己,也不打算将肉身与精神撕裂的。所以我所理解的“轻逸”,便更为接近了一种佯作“无知”的肤浅。
在追求深刻、底蕴和内部张力的人群面前,如果一意孤行地要将“肤浅”坚持到底,大概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有幸于去年五月份的《读书》杂志上读到一篇好文。该文列举了刘勰的“八体”和卡尔维诺的“六项文学遗产”,并就其中的某些文学特质作了精妙对比。尤以关于李白的“轻逸”和杜甫的“沉重”二项的论述,最为令人叫绝。
而Z的《肉身,以最轻逸的方式》一文,再一次举李白的为人和诗风为例,论证了“轻逸”的价值所在。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惟当“生命有其与生俱来的沉重”时,方显“‘轻’是一种价值而并非缺陷”。也就是说,如同卡尔维诺一直所坚持的,惟当“轻逸”作为“沉重”的对立面、并与其并存时,方显它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和李白的“纵情声色”,为什么会有着同样的、相互不可替代的“美”了。
也惟有当李白遭遇仕途失败的“沉重”后,归隐田园的“轻逸”,才会不因“失重”而沦落为一种“轻飘”。即便是那些被赞为“轻逸”的诗句,仔细品味,偶尔也会从中察觉到一丝嫉世愤俗的“沉重”吧。
而卡尔维诺还曾说过:轻逸分两种,一种是上升的轻,一种是下沉的轻。上升的轻,我能理解。下沉的轻,初初想不明白,但联想到《美国丽人》中那只轻飘飘、不断挣扎着上升却最终抗不住下沉命运的塑料袋,更由X的一句跟帖点醒:其实我们每个人,不论运用怎样的智慧试图超出世外,轻逸地活于这世上,却终归免不了要遭遇“扑向肮脏地面、坠入死亡墓穴”的最终命运。
(但作为理想而言,我仍愿聪明而肤浅地活着,它远比无来由的沉重显得更为迷人。)
注:
1)跟帖中的X,即指姜辛;
2)以上跟帖版权属yeebole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咳咳。
|
|
回复人: |
水月灵橙 |
Re:轻与重 |
回复时间: |
2003.08.12 20:33 |
|
生命是轻,生活是重。
喜欢这样的形容。
------------------------ 要笑得灿烂 令世界黯然
|
|
回复人: |
江月 |
Re:轻与重 |
回复时间: |
2003.08.16 23:02 |
|
生命是悬置在空中的,生活是伏在地面上的。生命通向过去与未来,而生活面对的常常只是现在。
这常常就是我们亲身体会的,却只见你以这么恰当的语言说出来。
|
|
回复人: |
亚言 |
Re:轻与重 |
回复时间: |
2003.09.26 15:03 |
|
举重若轻? :)
|
|
回复人: |
张瑞军 |
Re:轻与重 |
回复时间: |
2004.02.10 04:39 |
|
生活 生命 孰轻孰重
不同的阶层理解是不同的!
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
也许青年更注重生活!
不惑之后 更注重生命!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