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云南事事关心 回复帖

被回复帖: 呆子邓廷的《我为“三农”说几句》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冷若冰霜110 收藏:0 回复:1 点击:110 回复时间: 2006.03.06 15:28:23

我是外行人,也谈下三农问题,请君莫笑:)


  我个人觉得今年国家在处理“三农问题”上办的最实际也最明智的是减免了农业税。
  中国的农民,不同外国的农民。从古到今,他们似乎一直是处于社会的低层。日子过得的确苦:
  一是他们要养活许多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就混混沌沌过一天的政府官员。而且某些地方的财政实在很难撑起庞大的政府开支,所以一些基层部门就利用手中的权利以乱收费的形式向农民索要。古有苛捐杂税,今有乱摊乱集资,负担实在太重。所以要真正解决问题,不但是国家今年提出的减免农业税,还要对基层部门实行“缩水裁员”之类的举措,尽量把吃闲饭的都撵回家去,同时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实施。
  
  二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还保持着传统的耕种方式,农民常年劳累,在土里刨食,辛苦可见一斑。所以年轻力壮的农民小伙就卷着铺盖往都市里跑,宁肯去当打工仔也不愿在黄土垅头过日子。而看看人家法国,那里的农民几乎是生活在天堂,他们大多都是农场主,受过专业的先进的农业种植培训。收入甚至等同于城市里的白领,不仅享受劳动保险,每年还可抽出一定时间外出休假。 这些是中国农民想都难以想象得到的,原因就在政府是否能如法国一样加强对农民的经济补贴和社会保障!
  
  三、“城市支持农村”如今最流行的形式是政府鼓励大学生毕业后下放基层,进行锻炼。可是,往往农村留不住人才。而且到基层的大学生大多从事的是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比如写作文书、处理人事工作。试想,这些基层单位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吗?而教育类的学校,往往大学生进去的很少,有的呆了段日子就借口考研或考公务员抽身了,原因就在一些传统的守旧思想和世俗偏见上,认为城市里的大学生调到农村锻炼是“家里没本事”,而曾苦读寒窗跃出农门又回来的大学生是“不够出息”。往往金子放在眼前却被无知的人视作废铁,激情满怀的青年才俊最后都减了热情。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给这些精英创造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根据专业分配到相应合适的农村行业中去,加强运用现代技术,致富农业方面的培训。尤其是教育业和医疗业,重抓小学、中学的教师素质。在高考制度上,消除因地划分,歧视农民子弟的现象;加强农民医疗方面的补贴,让他们有病可以放心看,可以看得起。给农民人格上真正的平等,摆脱弱势群体的地位,别让那世世代代农民背井离乡,去城市找出路的情况再延续下去。
  
  不过归根到底还是一句 :这一切都建立在当官的是否真心为农民考虑办事的基础上:)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呆子邓廷 Re:冷若冰霜110 回复时间: 2006.03.07 14:25

    针对你的第一点,我深有同感。也深恶痛绝那些明眼看着受苦的农民的官老爷们还那样的狠心剥削,这是老百姓对现在的党和政府出现过多非议的重要因素——“一堆老鼠屎搞臭一锅粥”啊!
  至于你的第二点,我想在我们中国是很难以行得通的。这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现实条件和农村耕种方式以及广而零散密不可分的。我们只能寻求其他的适合我们国情也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模式。但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中。
  至于你的第三个方面,我是很赞同你的观点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比较有思想也很愿意去思考的人。毕竟要想让我们现在的大学生留得住在农村里,并为农村奉献青春和热血,就必须得为他们在农村落脚创造一定的优越环境。因为追求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美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一致的理想和目标追求。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下放农村基层的各方面待遇,来让他们在农村基层里安心工作和锻炼,以求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这样才可以为我们广大的农村天地增添不一样的风景线。至于说到中小学教师的素质问题,我认为,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待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切实感觉到“为人师表”的荣耀。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广大农民百姓才能摆脱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民族素质才能提高,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删   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