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此帖来自: 收录于:热点胡杨论剑专栏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图书馆 收藏:0 回复:3 点击:862 发表时间: 2004.02.21 18:56:21

浅谈泉州市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建设


  内容摘要:从泉州市城市概况和旅游业相关建设的现状入手,根据制定旅游文化资源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原则对泉州市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或缓解措施。
  关键词: 旅游文化资源 开发建设 规划
  
  1 泉州市城市概况
  泉州市辖五区、三市、五县(金门待回归),市域面积11015平方公里,地处经济发达的闽东南地区中部,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全市属多样性地貌,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形结构较为复杂,地势西北高,为山区,东南低,多河海冲积平原。
  泉州历史文化悠久,新石器时代开始文化源流。从唐朝成为全国四大商港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代泉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少数几个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地市行列,三个产业协调发展,“九五”期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9%,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7.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7.4%。
  2 泉州市旅游业现状
  2.1 旅游资源概况
  泉州市旅游资源门类齐全,拥有74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的56个,基本型覆盖率达75.6%,全市共有3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类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
  
  表.1 泉州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统计表
   地文景观 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 古迹建筑 求知休闲健身 购物 总计
  全国 13 7 6 32 11 5 74
  泉州 9 6 4 25 8 4 56
  比例 64.28% 86.71% 66.67% 78.13% 72.73% 80% 75.6%
  
  泉州市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a. 人文景观具有独特的历史内涵,资源丰富,影响广泛;b. 拥有高品质、大规模的海滨沙滩资源;c. 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特色突出。
  2.2 旅游业发展现状
  2.2.1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益突出
   “九五”期间旅游总收入219.75亿元人民币,创汇收入12亿美元,年均分别递增16.5%和9%。2001年泉州市旅游业总收入64.4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的5.7%,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主导产业地位日趋明显。
  2.2.2 旅游业配套工作发展良好
  全市现有星级酒店52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2家,共有客房5000多间;拥有66家旅行社,其中国际旅行社4家,有2家可办理组团出境游,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善可人意。
  旅游资源开发有了新进展,泉州旅游由单纯的观光向观光休闲娱乐度假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结构呈现多样化。旅游商品发展快,木偶、石雕、工艺瓷、竹编、茶叶等传统产品形成特色,为购物旅游创造更多条件。
  泉州市还开辟了“海丝”文化风情游、侨乡民俗风情游、穆斯林风情游、生态度假休闲游等几个特色专项旅游线,挖掘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每年举办一次泉州旅游文化节和“海丝”文化节、全国雕艺节等活动,营造旅游氛围。
  2.3 旅游客源的特点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接待海外游客的传统客源地以港澳台为主,外国游客则以东南亚国家为主,其他国家客源量极少,海外市场所占比重较小。如表.2、表.3所示。
  
  表.2 泉州市海外旅游者客源构成表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海外游客 236610 266902 291716 308694 348153 400518 428102
  华 侨 8422 10281 14523 17001 19976 25865 27893
  港 澳 220902 195559 268653 229705 282374 319825 337978
  台 湾 51642 53061 31381 36107 39896
  外 国 人 7286 9420 8540 8927 14422 18721 22335
  
  
  表.3 泉州接待海外游客停留时间表(单位:天)
  1997年总计 外 国 人 华 侨 港澳 同胞 台湾 同胞
  人 次 平均停留 人 次 平均停留 人 次 平均停留 人 次 平均停留 人 次 平均停留
  428102 5.26 22335 3.74 27893 8.79 337978 5.17 39896 4.44
  
  3 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建设
  3.1 制定规划的重要性
  旅游文化资源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规划,它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使旅游事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它是旅游业发展的指南,必须规划定位准确,发展目标清晰,分析论证科学,规划布局合理,执行措施得当,操作程序方便。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a . 是旅游文化发展的纲领和蓝图;b .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c .完善规划可以合理开发旅游文化资源。
  3.2 泉州市的旅游规划
  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是一项非常周密细致的科学工作,其目的是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最优化。从目前泉州市旅游开发建设的现状看,泉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的规划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
  3.2.1 因地制宜原则 首先,就地取材,依靠当地固有的资源,即从当地的资源特点出发,利用当地所特有的优势。其次,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基础条件。再则,重发挥,轻仿效。如新兴景点牛姆林等西北部山区景点,它重在于利用其原始森林的生态价值,创建生物景观,且修路在前,改善交通条件。
  3.2.2 特色原则 特色原则是旅游文化景观焕发感召力的基础,葆有长久生命力的灵魂。旅游文化景观的特色性愈明显,其开发行为也就愈成功,更具吸引力,能创造出更佳的效益。
  如开辟的穆斯林风情游、侨乡民俗风情游等专项旅游,都具有很强的特色。
  3.2.3 游客中心原则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以游客为中心,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求古、求体验等心理,按游客的需要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文化产品,增加旅游文化景观的魅力。现代旅游者渴望亲自去体验旅游项目带给他们的趣味,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领悟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有的韵味,因此应注重可参与性,泉州市旅游点已普遍注意到这一点。如开元寺内提供有一些佛经印刷品,让游客到殿内与僧人上课,而像新兴景点情人谷设有蹦极、漂流等挑战极限的旅游项目,都具有较大的参与性。
  3.2.4 文化的原则 对旅游而言,文化是它的灵魂。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以文化旅游为内涵的旅游将超越以观光为特点的旅游,即使是以自然观赏为主的旅游点,如融入了旅游文化内涵,也将取得纯自然风景无法取代的社会效应。泉州的风俗习惯和地方艺术,既有中原传统悠久的历史渊源,又有土生土长的闽越遗风,其节日习俗和惠安女、鲟埔女服饰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南音、高甲戏、梨园戏、打城戏、木偶戏被称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五朵金花。泉州市充分利用这些特色,增强海外游子的归宿感,满足其他游客的新奇感。
  3.2.5 可持续发展原则 获取经济效益是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目的,但决不允许只顾争取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应、文化效应。从可持续的眼光看待开发问题,在旅游文化开发中重视生态、环境、资源、文化的保护,以维持旅游长久的生命力,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协调统一起来。
  3.3 泉州旅游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旅游文化是与旅游紧密相关,并对旅游者的审美感受产生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具有延续性、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对于泉州市旅游文化规划建设,要尊重旅游文化的这些特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3.1 要强调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 开发独具泉州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创造一种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泉州旅游文化,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广泛旅游要求,也符合加快泉州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3.2 必须突出科学性和高雅性 旅游是一种向上、高雅、文明的活动,它通过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形式给旅游者以真善美的启迪和享受。首先,旅游建设要继承和发扬旅游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抛弃落后消极成分。泉州旅游的海外游客以华侨为主,其旅游行为有很大一部分带有寻根谒祖的成分,积极为华侨创造旅游文化条件的同时应禁止迷信消极行为的发生。其次,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布局时,应注意突出旅游文化主题,使旅游景区显示出高雅的文化品位,在布局上要科学合理,决不能搞大杂烩,更不能搞喧宾夺主式的建设,要确保突出主景形象。如崇武的惠女风情旅游区就存在喧宾夺主的建设现象,建了一个石雕博览园,大肆宣传烘托,而忽略了更具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古城和古城内外的惠安女其特殊的服饰与生活习俗。
  3.3.3 公共景点建设有待改善 全市的旅游景点建设大致呈现公共景点稀少,与收费景点相比建设状况差,管理不善,卫生条件情况恶劣的现象。
  3.3.4 健全管理体制和旅游文化普法工作 管理体制、法制建设和资源保护是对旅游文化管理和保护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三个方面。如景点景区的居民不知法、不守法,在景区乱砍、乱伐、乱建,就会对风景资源造成破坏,做好相关工作十分必要。另现实中许多景区里存在强买强卖现象,给旅游者留下不良印象,应该加强管理。
  3.3.5 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全市的酒店和旅行社众多,可以容纳大量游客,但是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全市注册导游在对境外游客接待方面薄弱。西北部的安溪、永春、德化山区交通道路建设也要再行加强。旅游文化商品开发还待改进,全市旅游文化商品总量多,但精品少,略显泛滥,开发力度要加强。
  3.3.6 要顺应旅游趋势和游客的需求 在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都已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这点在旅游业经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而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规划中对此应予以重视,要把旅游的市场需求作为规划的出发点之一。
  4. 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目前泉州市旅游文化资源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整理现有旅游景区的周边环境,培养适应旅游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同时积极配合“海丝”和南音申报世遗,着力扩造“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突出地方艺术的旅游文化内涵,促使泉州旅游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2001,《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
  2. 吴必虎,2000,《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
  3. 《泉州市旅游资源规划》,2000,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3,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 国 家 旅游局资源开发司联合编制,中国旅游出版社。
  


 

回帖


回复人: seabird Re:浅谈泉州市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建设 回复时间: 2004.02.21 22:31

    今早到泉州,一过大桥,我们的司机不认识路,我们要去群盛酒店,就在路边找个摩托车带我们,看我们外地牌照,态度极恶劣,要我们十元钱,我感觉是挺黑的,可那几个摩托车司机都串通好了。没办法!
  
  余以为,不改变泉州人,泉州旅游就谈不上发展。
  
    seabird 龙海 敬上

------------------------
江湖少年江湖老,无情却为多情恼;若得梅花同一笑,天涯何处不逍遥?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意外的内伤 Re:浅谈泉州市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建设 回复时间: 2004.02.25 17:12

    支持闽南金三角。。。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亦邪 Re:浅谈泉州市旅游文化资源规划与建设 回复时间: 2004.02.28 15:28

    泉州的地方不大,但是交通确实繁忙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要发展旅游就必须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否则地方好人却坏了,可不行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