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散文 > 百味人生 收藏:0 回复:3 点击:779 | 本文来自:旅 游 主题区
 
家乡的习俗     文 / 罗先德
发表时间:2003.10.14 02:01:28  
 
 

  一、丧事习俗
  
  湖南省长沙市河西望城县白若乡我的老家当地,如果有哪家死了人,叫老了人。老了人必须放铳,也就是自制的炮竹,它是用一截大约20公分长的圆柱形的熟铁,在上面有几个圆形的孔,用来放炸药的。将炸药和引线塞进孔内填满,然后把湿泥巴将孔塞紧,用火点燃引线,便发出一声巨响。这种放铳的目的是悲痛的告知乡邻们,他家老了人。几乎所有本村的乡邻每家都会派出一位代表自动前来义务帮忙,不要工钱,当地叫换工。这种换工方法也有用在其他方面的:譬如起新房,搞双抢(每年七月份,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等等。
  
   人死了必须做道场,死者亲属必须披麻戴孝,并且做祭文悼念亡灵,以超度来生。如果死者是个女的,必须叫道士念“血夫经”,一直到出殡入土。墓地的选择都有一定的规矩,妹夫黄典顺和献弟国泉精于此道。现在社会上还有这样选墓地的非法出版物出卖。送葬的人们必须将灵柩送上山,方能算是礼性到了堂。
  
  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为破四旧,时兴追悼大会,那些旧有乡风习俗有所收敛,而现在又有所死灰复燃,如是除了那些旧有的习俗存在,又掺杂了一些新的内容。
  
  一般年轻人不懂得的,有当地老人指教,并有少数乡村的落魄文人转事于此种职业,他们一般都是读过老书的,懂一些古文、诗词、对联,且会书法,特别精于对结婚、死人(老家称之为红、白喜事)的礼仪旧俗。听说家乡和城市长沙市一样,有这样的专事于包办红、白喜事的民间组织,他们也是顺应了市场的需要。但是,由于政府决心力破四旧,已经取缔了这些非法民间组织。
  
  我自始至终参加了妹巧云的后事处理,也在其中做了一点事,虽然我想将长沙的新风俗加入其中,但无法和当地乡风习俗抗衡,也只能随乡入俗,就像母亲的追悼大会一样。在丧事办理期间,认识了一位叫曾容仕的乡邻,他就是专事于此种职业的文人。
  
  二、方言称谓
  
  祖父叫嗲嗲[diā diā。经查阅《现代检索康熙字典》1997年3月第一版618页,爹,又正韵丁斜(音:xiá),即音:diā]、祖母叫娭毑(āi jiě)、爸爸叫呀呀(yá yá)、妈妈也有叫恩妈的(ēn mā)或叫娘老子的、伯伯叫爸爸(bà bà)、伯妈叫爸子(bà jiě)、叔叔叫叔子(sù jiě)、婶婶叫婶子(sěn jiě)、姐姐叫姐子(jiǎ jiě)、男孩叫伢子(á jiě)、女孩叫妹子(mèi jiě)、小男孩叫细伢子(xì á jiě)、小女孩叫细妹子(xì mèi jiě),也就是说,除了祖父母和父母以外,在很多称谓后面加上一个“子”的爱称。这就是楚文化发源地的古老方言的流传。但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在普通话方面的普及,农民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这些古老的楚文化方言还能够流传多久,这就很难预料。
  
  三、人们心目中的神
  
  我的老家后面有座乌峰山,山顶有块怪异的巨石,当地农民称为乌峰爷爷(音:diā diā),人们常去朝拜它,这就是本地的神。还有土地神,这些只有乡村老者才知道,现代化的进程步伐在加快,年轻人能知道的恐怕就所剩无几了。
  
  妹巧云每年都要妹夫到乌峰爷爷去祭祀。她还带我去过南岳祝融峰朝拜南岳神神仙。
  
  就是在长沙,毛泽东主席去过的地方,著名的小吃场所“火宫殿”,其生意突然红火起来。从不看热闹的我,一天路过,刚到门外,果然人声鼎沸。我好奇地挤进去,除了介绍古殿的历史,增加了民间色彩的娱乐及小吃外,最显眼的是新建了一座火神庙,庙内有一尊火神像,朝拜的人们不乏男女老少。这与时尚的KTV、卡拉OK、迪斯科舞厅、按摩院形成明显的对比。
  
  一方土地一方神,一方乡民一方俗。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有神论者不乏其人。各国风俗也大相径庭。按照马克思的学说,存在决定意识,因为每一社会群体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层次,饮食起居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就会有所差异,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应该承认这种现实。
  
  农民有个什么病痛,他们首先求一下当地的或者心目中的神,居然好了。他们遇到什么困难,向他们的神祷告,有时候还真能解决问题。老百姓大多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门徒,这种世界上最经济的方法能够解决问题,于是,信神的就自然多起来。因为这样他们的心理上容易得到平衡,心理上的平衡就是一种快乐。
  
  列宁说过,千百万人们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虽然无神论在中国大陆已经宣传教育了半个多世纪,但二千多年在人们头脑里所留下的佛教、儒教、道教这三大教派的势力从文化大革命的地下活动到现在公开地流传,就说明了列宁的话是正确的。
  
  当然,那些经过艰苦努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杰,他们一般不信神。因为他们有事业和金钱来满足他们的欲望。
  
  现代的学生们和城市里的年轻人不信神,但他们很多生活在空虚的精神世界里而不能自拔,他们不是去努力在事业上做出艰辛的付出,而是一种速成心理想得到现代的物欲享受。
  
  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精神治疗的效果胜过任何治疗的效果。虽然我是无神论者,虽然我的精神寄托是在无涯的学海里面。但我觉得那些信神的人们活得比我快乐。我认为,只要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不去干有害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信仰什么有他们的自由。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109096923 火冰 回复时间: 2004.01.08 21:50

    真是一个地方一个习俗啊。

------------------------
火冰

回    复    
回复人: 爱情谷 Re:家乡的习俗 回复时间: 2003.10.19 22:44

    介绍详尽,好帖!

回    复    
回复人: 横刀夺爱 Re:家乡的习俗 回复时间: 2003.10.14 14:24

    呵呵~~~罗老写的真详细。
  
  你说的“放铳”我们这里也有的,那“铳”外形像手雷,上面三眼或六眼的,分别叫“三眼铳”和“六眼铳”,凡村民家有大事里都要用的,只是鞭炮种类多多,这东西越来越少了。
  
  “换工”是农村最常见的了,也体现了村民之间的一种团结互助。
  
  “做道场”、“披麻戴孝”“做祭文”这时S人后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一门学问了,只是我们不爱好而已。其实“找丧鼓”的人他们学进去了搞得津津有味,有时还为水平高低唱得闹起来,和天下文人一样的得性。
  
  在方言方面差距就大了,有的虽有相似之处,但发音却有不同。
  
  感谢罗老给驴版带来这么优美的文字,希望继续写下去,再介绍一下迎亲、做寿等方面的习俗,顺便也介绍一下穿于这其中的对联等方面的趣事。
    

------------------------

身体好的时候别惜钱,有钱的时候多挤点时间,钱多体棒的时候多保重身体。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