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刘欢演唱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时,那山东好汉直率、豪爽的侠义气概,就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邻居陈妈就是地道的山东人,她的性情里蕴含着胶东儿女所特有的质朴、厚道,以及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童年的时候,我家居住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铁路小站上,十几间低矮的平房参差不齐地坐落在金龙山脚下渭水北岸一片狭窄的空地上。
虽然,当时居住环境既简陋又拥挤,但邻里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一个大杂院就是一个大家庭,不管那户做了好吃的饭菜,一定家家都能品尝到,真如歌里所唱的“你有,我有,全都有”。而陈妈更是对这来自山南海北的每一户铁路之家,都能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无论谁家的孩子病了,老人故去,她总是忙前跑后,邻里的伤心痛苦总能触及到她那付软心肠,每每哭得眼睛要红肿好几天,她用一颗善良的心,给这个不起眼的铁路小院带来了温暖。
在大杂院众多的孩子中,我体质自幼瘦弱,所以,她格外偏疼于我,每次患病,她是那么牵肠挂肚,视同自己的儿女一样,想方设法地为我做些可口的饭菜。
孩提时,留下的许许多多难以抹去的记忆中,病重期间那粗瓷碗中所倾注浓浓母爱的鸡丝汤,至今还滴滴渗透我的心扉。
六、七十年代,那是大会战的年代,小站也跟着时代,步入了会战的行列。为了小站轨道扩编,站台扩容,成立了职工家属副业队,这几十名家属工的队长,就落到了这位来自梁山好汉故乡的、热心于公众活动的陈妈肩上。每天,东方刚刚破晓,随着戴着垫肩,提筐、拿镐的她们出现在工地上,安静了一夜的小站,顿时喧闹起来。虽然这里没有学校早操学生嘹亮的歌声,也没有军营晨练战士“一、二、三、四”的步伐,但正如金龙山顶初升的朝阳一样,有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铁路事业的热爱。
在会战的日日夜夜里,她带着她们挖土方、抬沙石、夯路基、铺道砟,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只有列车停留的间隙,她们才歇下,拍去列车扬在衣服上的灰尘,专心缝补破了又破的布垫肩,而她则啃着干馍,就着那还沾有泥土的大葱……。随着火车在高亢汽笛声中的离去,她们就如压缩的弹簧一样,憋足了劲,又风风火火的涌向筑路工地。
如今,当年参加小站改建的很多副业队女工及陈妈,已经故去。但她们用汗水铺洒的路基,用心血修筑的站台还依然在这里默默地迎送东来西去的列车。
那枕木下面的块块道砟石也具有她们的精神,在承托着轨道任机车飞驰。
车站月台边那条条台阶石也仿佛镌刻着她们追随着两根铁轨的平凡一生。
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铁路职工家属也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