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散文 > 浮生杂记 收藏:0 回复:3 点击:3349 | 本文来自:文学创作 主题区
 
濒死体验     文 / 敬一兵
发表时间:2004.09.14 17:15:13  
 
 

   每每独自攀上一座山峰凭高远眺,青山环抱中的绿色沃野便会给我带来生命似流水的怆然感觉,先前在半山腰看见坟墓的那种阴郁情绪也就一扫而光,自然而又安宁的归属或许是最能贴切表达实际感受的语言。
  
   一些情节逐渐清晰起来。
  
   阵阵山风袭来,鼓动我的耳膜发出呼啸的声音,身上的衣服也随风向后拼命地舞动,一股力量欲将我从大地托起,带至白云深处。曾经的类似体悟,刹那间从潜意识里觉醒,迅速占据了整个脑海:十多年前,不慎从三楼坠落,飘在空中时,耳边就是这样的呼啸声,意识的黑暗尽头处是花儿开放,芳草遍野,小河流淌的一片光明美景。确切地说,这就是自己经历的濒死体验——在意识模糊的脑中发生的一种幻觉现象。
  
   定格山颠的特殊环境,寂寞幽静成了唯一主体,与山脚下令人眩晕的车水马龙形成绝对的意识分隔。作为一种脑内现象,除了积累的过程令人感到害怕外,濒死体验本无所谓积极意义的——仅仅只是对生与死的临界定义。大凡认识的绝对也有旁逸斜出的地方,倘若把濒死体验与人生联系起来,积极的意义便得以展露。
  
   这是一个细致的问题。
  
   有了一次濒死体验,死亡也就不那么恐惧了,或许这是年龄的缘故吧,日常里总觉得自己与死者比与生者挨得更近——三十岁的人对二十岁的人比对四十岁的人更有亲近感;而四十岁的人则对五十岁的人比对三十岁的人更有亲近感。于是,我有点明白庄子的思想了,他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这不是庄子寡情,却恰是哲人对生死彻悟之后的静穆与通脱,生是节日,死也是节日,生,以鲜花欢迎;死,以鼓声欢送。离开了人间,但没有离开宇宙,聚则为形,散则为气,逝者化作空气,水,泥土,仍会在我们不知晓的时空里,重新获得他的命运。把富与贫同生与死对比,则乐与苦即告明显,因循如斯心境,生的时候,要随心所欲地生,而一旦死亡降临,就要把一切托付给自然,这才是了却生死。诚然生死为事实,因而如若具备超越生死的观念,就不会被生死桎梏,进而得以自由。如是,生的时候,不要蓄意强调生的事实,只需一心一意地以生——生——生的概念生活下去,才是生的真谛。
  
   自己不大生病,一旦卧病床上,便会意外地感觉到心灵的平静,除非生病,否则不可能感到心灵平静已是现代人的显著特征之一。虽然把心灵平静与死亡作比较是一种夸张和病态的认识,然而事实上,视死亡为平和安宁的看法,的确是精神健康思想成熟的标志,如果按照歌德凡病态的即所谓浪漫主义的;凡健康的即所谓古典主义的定义来看,死亡的恐怖是浪漫主义的,死亡的平静则是古典主义的。因此我以为,感觉到死亡的平静便是达到了生的现实主义。于是,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更为现实的看法是相当具有意义的,并籍此得到彰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含笑而死的中国人,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健康的民族吗?
  
   一如民间常把死亡谕为人出远门总是要设酒祭祀那样,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聚会,聚散之间,没有一次是相同的,今日的聚会,他日不再,因此可以说是一生一会。所以在生活里的每一次聚会中,我心中都充满了虔诚,感谢缘分让无数朋友与我相聚,于是心怀依依,待人要亲切,对事要诚恳就在自觉中流淌而出。一种完全不可言诠的,人与人之间渴望理解的情感,此刻统统化为金属嵌进骨头的声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凭着满天星斗,周流八垠的爽气清氛,还有微风与小草的亲切歆合,我对着自然深深地祈祷。
  
   宇宙大爆炸的那个瞬间,就确定了我的血液颜色,而这一切,都是经历了亿兆年的沧桑,曾经与宇宙万物一起生灭不息的元素所构成的。在同样是短暂的生死时间段里,抬头仰望深邃的天空,人类自身,连同人类的一切狂妄,欺诈,贪婪,猥琐,倾轧都显得是何等的可笑,都显得象一粒元素那样何等的渺小。因为面对死亡,今天的一切都会象昨天一样成为历史,对于活着的现实而言,死去可以带走我们的一切,所以已经死去这个意义便是绝对的,而活在现实里,却仅仅只是漠然地做个表象的过去,就不可能是绝对的,如果死者的生命可信,那么这生命就一定是绝对的生命,而绝对的生命必定是真理,换言之,传统思想要求我们在过去是真理或者不是真理这二者间作出选择。在选择过程中,相对于死亡,活着的人都会得到心灵的净化提升,并由此而变得宏阔,高远,澄明。于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从容,得以辉煌。
  
   濒死体验再次深深震撼着我,思绪被引领至无思无言的境界,只留下对天涯时空的一片敬畏,灵魂清澈而浩渺,似乎包容宇宙又被宇宙包容,我化入了万物和星空,彻底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心灵获得洗礼的同时,也被朦胧的美丽陶醉,仿佛置身灵秀风景,陶然忘返。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九儒十丐 Re:濒死体验 回复时间: 2004.10.09 14:08

    未知生,焉知死。

回    复    
回复人: 清清素梅 Re:濒死体验 回复时间: 2004.09.20 14:45

    生死一心,善存

回    复    
回复人: 江月 Re:濒死体验 回复时间: 2004.09.19 13:58

    在同样是短暂的生死时间段里,抬头仰望深邃的天空,人类自身,连同人类的一切狂妄,欺诈,贪婪,猥琐,倾轧都显得是何等的可笑,都显得象一粒元素那样何等的渺小。
  
  有时候在想,如果让人人都有一次濒死体验,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子?或许是更加混乱,或许异常祥和?或许及时行乐的人更多?或许人心向善者更多?不可想象。:)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