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文评 > 你评我论 收藏:0 回复:2 点击:922 | 本文来自:特区文谈天下
 
《荒原问道》:正是梧叶舞秋风     文 / 沉郁
发表时间:2016.10.08 10:36:11  
 
 

   已然初秋,由西北师大的教授徐兆寿所写的长篇小说《荒原问道》,终于用了大约一周的时间看完。
  
   不同的情绪看不同的书,这是我的阅读习惯。这样的阅读,经常是几本书交叉同步进行的。总是固执地认为,对书的珍惜,便是不辜负,就应在最合适的感觉中寻找到与此书最为默契的切合点,领悟到最美的感受。情绪不对,便不必勉强自己继续某一本书的阅读。
  
   此书借自同事之手,自不敢过于耽搁,似平日那般散淡。
  
   打开书的扉页,我看到了作者的照片,典型的凉州人,没有预想中作家该有的故作深沉,而是那样憨憨笑着,至纯至真。到底凉州人该拥有一种怎样的气质,自不可名状,凭的仅是多年的直觉。他在以手拢发间的样子,让我忽然想起一个故人,此人年轻时喜好写诗,性格狂放率直被称为疯子,而现在,他早已深谙为官之道,在职场如鱼得水。这便也呈现出世界的变化,人性的变迁吧。
  
   而另一个能令我快速看完的原因是,当我听着古曲《玉树临风》进入书中所呈现的荒原时,便完全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我甚至能听到戈壁上刮过的风,在风中摇摇摆摆的骆驼草,感受到风吹起的沙砾打在脸上的刺痛感,荒原上被隔离到尘世之外的寂静,以及隔着无数岁月的寂静和空荡。
  
   何为荒原?我带着疑问寻找答案。是那广袤荒凉无边无际的茫茫戈壁?还是那亘古不变连绵不绝的浩荡长风?不,即使这里是那样的蛮荒、落后甚至是恐惧,也不能称之为荒原。反而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真正地贴近大地,感到踏实,感受到灵魂的安定,是它,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如此丰盈。
  
   那么,到底什么是荒原?当欲望疯长,土地被开发挖掘得千疮百孔,当城市越来越大水泥建筑越来越高,当我们距离大地越来越远越来越感受不到它的脉搏,当我们日渐为欲望所趋成为它的奴隶却找不到精神的依托和家园时,这个世界、我们的内心才成为真正的荒原。在这样的荒原里,我们迷惘、焦虑、恐惧、绝望,甚至只剩下虚无,我们在为自己奔走,为这个世界奔走,追寻一个叫“道”的东西,为自己来找一个出口,使自己漂泊浪荡难以安宁的灵魂得以安放。
  
   何为道?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作者认为,大道泛于我身内,我本有道,然而,我辈为学日增,为道却日减。以至于欲望迷住了身心,竟窥不见大道。
  
   在《荒原问道》这本书中,你能看到主人公“我”行走在荒原中不断问道的迷茫、失望和绝望。这样的悲怆的调子甚至弥漫在整本书内。
  
   此书中,不管是主人公“我”的精神导师夏好问先生,或者是“我”自己,都经历了先是对西方文化、西方哲学的百般推崇和热爱,后又皈依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书中的一个个人物,从“我”的小时玩伴文清远,到“我”此生至爱的女人黄美伦,再到对“我”精神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夏好问先生,乃至“我”的老师洪江先生、导师王思危教授……,这些人无一不穷其一生在以自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方式寻找着真正的“道”,他们最终深深地认识到,能救我们自己于荒原的,能拯救人类于荒原的,恐怕唯有依靠孔孟、老庄等古老神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对此,他们愿不断探索研究并广为传播。
  
   从这个意义来讲,《荒原问道》远非是一部长篇小说,他给我们带来的关于我们自己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方向的文化反思,更像极一部哲学巨著。作为一个作家,我认为一定要有大情怀,徐兆厚显然做到了。
  
   而这本书所记录的的爱情,更像是从尘世的另一端走来,令人匪夷所思、怆然泪下,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小说记录了最为离经叛道极尽浪漫完美却又令人撕心裂肺的16岁的“我”陈十三与大“我”18岁的黄美伦老师的超越年龄、超越世俗、超越道德的忘年之恋,他们是师生,又是母子,是朋友,更是情人,他们在一起的场面至纯至真,像是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却又是那样浪漫凄美,蚀骨难忘。当少年面对重重压力以死相逼以生命为代价想要换回一个花好月圆时,怎料世事难遂人愿,伊人被迫离走消逝在茫茫人海受尽世间苦难,而少年自此孑立于孤世。世间熙熙攘攘繁华热闹,可这一切与他又有何干?当他换着一个又一个女朋友谈着一场又一场不咸不淡不疯不魔的爱情,又如何能冲淡他对至爱的爱恋和思念?
  
   我似乎总能看见,在与爱人别后的20年间,那个叫陈十三的少年,一次又一次游荡在戈壁荒原、在繁华都市、在小街深巷,在午夜梦回,在灯火阑珊处,在酒醉朦胧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他至亲至爱的女人。这样包裹于热闹皮囊下的爱情孤独而凄苦,读来令人心碎欲绝。直至二人20年后最终相遇,二人均已沧桑,老去的是容颜,可对爱的感觉依然未变,总算是让读者得到了些许安慰。
  
   就如歌曲《一生有你》所唱:“因为梦见你离开,我从哭泣中醒来,看夜风吹过窗台,你能否感受到我的爱。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可是这样的爱能成为现实吗?是的,呗现实所不容的童话在让人感动之余,是无法进入真正的柴米油盐的。所以,尽管陈十三和妻子离了婚并打算和他苍老的爱人终成神仙眷侣从此过起似从前那般浓情蜜意的生活时,故事最终还是以年迈的黄老师在一次地震中遇难而画上句号,留给陈十三余生的,唯有悲伤和思念。但是这样的爱情,仍然击中了我,给人以震撼。
  
   而王秀秀对夏忠的爱却是另一种痛苦和绝望,甚至可以称之为惨烈,即使哭泣一千次,也不能够减轻这份痛苦。我想,一定有人对她下了最恶毒的蛊,才使这样一个鲜花般的女人渴求不到爱情,得不到丈夫的关爱怜惜哪怕是油盐酱醋耳鬓厮磨的陪伴,一个人飘摇在凄风苦雨中。她所遭遇的苦难无人知晓更无人理解给她片刻的温暖。唯有夏忠知晓并且同情和理解她。可是,他并不爱她,哪怕仅仅因为同情。当她不顾受伤后汩汩流出的鲜血拿起镰刀放在脖颈威胁夏忠和她好时,“我要在你面前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怎样的令人心惊胆战的惨烈的悲壮的爱,爱到不能活下去,爱到必须去死,死成为唯一的活路……面对这样的爱,如何能不让人倒吸凉气,如何能让人强忍热泪不夺眶而出,如何能不让人感到摄魂夺魄的刺痛。
  
   除此之外,《荒原问道》还打开了一幅风光旖旎、变幻莫测的西部浓情风光的画卷。兰州、甘南、古凉州、河西走廊……这些都是我所熟悉的。在这里,我们领悟亘古不变的荒原的寂静和荒凉,看到飘摇于风中的矢车菊,九寨沟旖旎的美丽湖泊,黄河冰裂时的气吞山河……都是让人心荡神怡的美,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西部,领悟不一般的风情。
  
   同时,作者在书中以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回忆和记录下了一段历史中的动荡岁月,反映出了当时高级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命运及被打成“右派”后的生活和生存状态。无论是饥饿后的人吃人,还是野蛮原始的批斗,或是人与狼的生死搏斗,难道不是另一种荒原?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我欣赏作者对那段岁月谨慎而客观的态度。是的,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可以改变对未来之路的态度和选择,在历史的惨痛教训中我们必须得到有益的启示。
  
   事若幻影,而世若棋局。问道于荒原,而同样得道于荒原。“于纷争繁乱中求一席蛮荒之地,于声杂音乱律紊中造大象无形之境”,这也许是世人根本之所求。

作者签名:
是否只有经历极度的黑,才能看的见光明?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荒原问道》:正是梧叶舞秋风 回复时间: 2016.10.11 11:18

    认真读过并有个见的书评!
  
  很高兴带着你的文字又回来林子!

回    复    
回复人: 露棱 Re:《荒原问道》:正是梧叶舞秋风 回复时间: 2016.10.08 15:20

    致意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