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文评 > 你评我论 收藏:0 回复:0 点击:756 | 本文来自:文学创作 主题区
 
因果逻辑贯穿下的乡土寓言     文 / 蓝湖之鱼
发表时间:2013.08.09 16:52:40  
 
 

  因果罗辑贯穿下的乡土寓言
  ——读王民举小说有感
  
  王民多举是我年的文友,我两年龄相当,习性接近,都喜爱小说创作,多有交流。记得那年,我们同被邀请参加省作协创作学习班,王民举、张弛和我分配在一个小组,我们每天除了听专业作家、编辑、学者讲课外,便是创作。我当时正在写一部中篇小说,一有空就捉笔疾书,很少于他人交流。其实王民举也常是板着脸端坐在床上,一副苦苦思索的模样。张弛那时正在写一部长篇,时常不见人影,像是胸有成竹。朋友老尹一天到客房串门,见王明举的模样,开玩笑说,民举像是坐月子。惹得一片笑声。记得那时,北京文学的编辑汪曾祺、邓友梅、林斤谰,陕西作家贾平凹、和谷,相继来班上辅导写作和约稿。
  日前,王民举和老尹一同来到我家中,送来了民举新出的小说集子《一片绿地》。集子收录了民举创作的小说20多篇,其中像《蛇蜕》、《风波。》等都是很不错的小说。他在书中还登了我们和汪曾祺等人的合影。闲聊中,提起叫我写一篇评论,也趁兴答应。可以说对民举其人其文我是不陌生的,尤其对他的的创作路子再熟稔不过,多少年坚持在兰州本土,一路子的传统写法,他笔下的人物多是他熟悉邻居,朋友,所塑造的形象唯妙唯俏,个性独特,与人深有启发。其中《风波》可以称得上是小说中的精品,短小精悍,矛盾设置尖锐,化解中亦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此小说在创作中我是知道的,当他将稿子送到编辑手上时,编辑亦是被小说深深打动,看稿中也是小心翼翼地翻页,一路感动着被故事人物牵引,爱不释手。此小说连续得奖也是意料中的。再看他写的《铁路台子》,也是一篇力作。他写的那个铁路台子我也是知道一些,那是在他的家门口不远的一处有着太多故事的地方,民举所居住的村子在兰州市郊区,兰新铁路从中穿过,在一处道口旁正好有一个平台,村里的老年人常在此处聚集聊天。佛爷是很有个性的一个老人,在他的眼里时事风云变化都是和那火车行走疾缓想联系的,大至国家、省市、村子、家庭无一例外。儿子做官,他看不惯坐小车,骂道,官做三品,不压乡党之人,如今这帮杂怂,尕大有些权就牛起来了。尤其精彩的是佛爷挡驾一出,乡土语言乡土老汉憨直幽默,叫王乡长出丑,读此,不禁一哂。佛爷其人性格毕露纤细。在他的其他小说里,这种性格鲜明的换有许多。小说的基本任务是写人,它的文本话语权依然尊重传统的大叙述的方法,宣喻普世的真理。有关这点在《蛇蜕》中表现的最为集中。在他的众多小说中,较多地使用了对抗性叙事的方法,以加强故事的感染力。这样他的故事人物再不是小说结构的道具而是具有因果性,因果往往充当了结构小说的逻辑线,把结构变成了传达其美学志趣的工具。记得托尔斯泰说,他在小说的叙述形式上主要以因果关系结构全局。民举也恰好选用了这一方法。也许是一种阅读后的潜移默化。
  他的小说里有着兰州郊区农村独有的风俗,故事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一直写到现在。用真实的生活细节和浑然无虚的乡土风情,将一个小村落演化成文明世界的轨迹,一幕幕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从语言的艺术上去看,民举的小说,无论是语言的质地,方言的运用以及韵律等,都有更多特色。如他写到,村子的东南面有一座道观,每年照例要开庙会。届时兰州城里的信男善女要来进香,人们都要买五爷的大尾巴白头羯羊。因为五爷信神,他养的羊干净。无论神态语气,环境的衬托无不令人叫绝。
  可以说作者走的仍然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路子,用绵密丰富真实有力的生活细节,呈现出的农村人们的灵魂内核。是一部可以让人不断思考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就是现实人物的幻影,因为故事的产生都源于我们民族性格中的缺陷,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因素。他们一方面朴实勤劳,一方面使坏点子伤人。他们一方面贪婪自私,一方面舍己为人。面对着他们复杂的性格特征,我们能不反思吗!
  作家用文学艺术的手段,挖掘国人的性格,探讨其根源,这也是历史赋予每一个艺术家的任务。这部作品应该说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一时还无法下一个切实的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唯美细致的描写,始终吸引人一口气阅读完二十余万字,已是难得了。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