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文评 > 你评我论 收藏:0 回复:5 点击:917 | 本文来自:特区文谈天下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文 / 闲云孤鹤
发表时间:2013.04.01 22:14:55  
 
 

  题记: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戏曲的处境,如今是“姹紫嫣红”都付于“断井颓垣”。前几天,白先勇先生在北大讲完了一堂昆曲课,讲的是“昆曲新美学”。从青春版《牡丹亭》开始,他坚持了十年推广昆曲,若干年前他就在讲“昆曲新美学”。如今的课堂上,他还是需要从头教北大的学生,一个个辨认俞振飞、言慧珠、华文漪。让人觉得有些凄凉。
   白先勇已经七十六岁了,在文化的最高学府,像面对小学生一样,普及中国戏曲文化里最好的、最精粹表达写意艺术的剧种。这是很荒诞无奈的事情。十几年前,很少有人知道昆曲;现在说到昆曲,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人差不多会知道有个《牡丹亭》。不过,第一个五年的“昆曲传承计划”,是可口可乐公司花了500万元赞助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由美国FCCH基金会接棒赞助。这个又是荒诞中的荒诞——始终未见中国企业。…
   白先勇真孤独!白先勇还说,西方会把歌剧、古典音乐、绘画当成他们文化和美学教育的一部分,而我们的教育、学校课程把我们文化的东西都抛弃了。
   出于感慨,特在此帖一篇我往日的博文过来。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这里是昆曲《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一支曲子。
  这飘飘悠悠的晴丝吹到了安静寂寥的小院里,随着晴丝的飘来,那游丝一般的春天,也悠悠来到杜丽娘的眼前。隔一会儿,才整理头上的装饰,没料到那镜子把我半边脸偷偷照进去了,惹得我急忙躲闪,把美丽的发卷也弄歪了。怎么能走出闺房而显露在外呢?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
  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
  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接下去写对镜梳妆,这里着意表现女主人公天真娇羞的神态。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明明是人照镜子却偏说镜子把自己的半边面容偷照了进去。“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惹得我急忙躲闪弄歪了美丽的发髻。“没揣”,不料、突然。“菱花”,借代镜子。“迤逗”,挑逗、引诱,都是当时的口语。“彩云偏”,是指头上的发髻歪偏了。拟人手法和口语的运用,使这两句唱词更加活泼生动,一个“偷”字,颇堪回味,似乎镜子已偷窥到了姑娘春情荡漾的内心隐秘,把怀春少女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在封建社会里,像杜丽娘那样的大家闺秀,她是不能轻意出门的。在明朝作为女子行为准则的《闺苑》里,就有这方面的规定,不能随便出去。因此“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这一句,既写杜丽娘的羞涩、腼腆,也反映出封建礼教对闺阁女子的严重束缚。
  你看,这短短的几句唱词,就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把情与景,人与物,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
  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字精准典雅,观此也就可见一斑了。昆曲艺术是中华文化艺术的一支奇葩,也有戏曲活化石之称。昆曲艺术不仅唱腔优美、婉转动人,其唱词,文字语言的精炼与高雅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就是那传奇故事的情节也是那么的优美动人。欣赏、探究昆曲艺术,就是在吸取优秀文化的精髓。其获得的营养与价值,堪称上上之品。舍弃它,远离它,莫不是愚人之举?更可恨,此艺术精华竟有了化石之嫌,可悲啊,可叹!
  纵观世界的音乐艺术,西洋音乐的庞大、条理,脉络清晰,传承分明。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一般知识。形成于久远的巴罗克时期的室内乐艺术,可以说是西方音乐艺术的一支奇葩。我们知道,它花开两朵。一朵是她的器乐部分,人称奏鸣曲(sonata),一朵是她的声乐部分,人称康塔塔(cantata)。
  如果硬把东西方音乐艺术做一个类比的话。我认为: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室内乐(这个命题值得商榷!)。它比起西方室内乐的形成要久远久远的多,或称其为“古古典音乐、经经典音乐”。她也同样花开两朵,一朵是她的声乐部分:昆曲;另一朵也是她的器乐部分:古琴曲。
  我之所以斗胆提出这一命题,也有它的原因与用意。其一,同为声乐艺术,康塔塔与昆曲都有其故事情节,而且每出戏的规模、结构有的类比。当然,世俗康塔塔更与昆曲可比。其二,奏鸣曲多为器乐重奏曲,而古琴曲只是单一乐器演奏,正好与奏鸣曲形成对比,还大有力敌万钧之势。
  在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19个“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我国昆曲位列其中。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古琴艺术与世界其他27个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获此殊荣。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它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
  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
  比如:《平沙落雁》、《关山月》、《秋风词》、《梧叶舞秋风》、《 阳关三叠》、《梅花三弄》、《潇湘水云》、《流水》、《高山》、《渔樵问答》、 《幽兰》、《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醉漁唱晚》《長門怨》《酒狂》等等,等等。在这众多的曲目中,我特喜欢的是《鸥鹭忘机》。
  《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其中《好鸥鸟者》说:“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鸥鹭忘机”一词即来源于上述寓言的前半部。“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谈,与世无争。“鸥鹭忘机”即指无巧诈之心,异类可以亲近。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在那遥远的海岸上,有个很喜欢海鸥的人。他每天清晨都要来到海边,和海鸥一起游玩。海鸥成群结队地飞来,有时候竟有一百多只。后来,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和你一起游玩,你乘机捉几只来,让我也玩玩。”第二天,他又照旧来到海上,一心想捉海鸥,然而海鸥都只在高空飞舞盘旋,却再不肯落下来了。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zimalian Re: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回复时间: 2013.05.14 01:08

    听老师这一番对昆曲的纪奠,还真是“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如阵阵丝弦、悠悠琴音,给林子悄然的视听里凭添了无限悠雅~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戈壁红柳912 Re: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回复时间: 2013.04.22 13:49

    俺也喜欢昆曲。但偶尔观之还可,稍微时间长点,就急得听不下去。合着俺真是个急性子!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红笺小字34 Re: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回复时间: 2013.04.09 21:50

    学习了,受益很多!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胡杨林边的看客 Re: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回复时间: 2013.04.02 12:36

    雅部与花部之分由来已久,因此的竞争也时有发生。
  
  以艺术、艺术形式和知识对待昆曲,不可厚非。作为爱好赞扬、传播与发扬昆曲无可厚非。
  
  对于它的现状和处境及人们的态度,觉得也没有必要过度焦虑。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闲云孤鹤 Re: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回复时间: 2013.04.01 22:24

    昆曲“牡丹亭”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