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散文 > 在 路 上 收藏:4 回复:22 点击:898 | 本文来自:事事关心 主题区
 
碎语兰州     文 / 生命有爱
发表时间:2010.06.25 09:40:15  
 
 



  从历史文化角度为我们介绍了兰州。通篇读来写活了这座城市,很有立体感。文字间自然流露出的情真意切,也体现了作者对兰州的爱。且在赏景的同时,穿插了文化,让读者在惬意间学到了知识,故,推精赏读。

-- 胡杨林大嘴   
2010.06.27  

   无数次在滨河路徜徉遐想,无数次抚摸百年老桥的沧桑,无数次迎着东方红广场的霓虹,无数次倾听母亲河的语重心长……一次次,一遍遍,一回回,莫名的灵动在心里拨弄。多少个闪念令我热血沸腾,但日子里的忙碌吞噬了蹦出心灵的文字,于是窃笑是懒惰还是某种情怀的借口。蠢蠢欲动中灵感随风流浪,我依然故我的吟唱着,行走着,遗憾着。
  
   春回大地,迎春花悄悄绽放。随着日历上一页页撕扯的日子,我的心在人们扔掉的旧历上挣扎。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有这样的话“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和他的情怀天壤之别,但我此时的迫切却让我想起了他的话。当朝阳再次撒进步履匆匆的人群,纵情嘻嘻在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也真的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的,就写写我的家乡——金城兰州!
  
   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兰州又叫“金城”。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由此得名。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目前黄河市区段40公里两岸道路、桥梁建设、河堤修砌加固、航运河道疏浚、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建筑风格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融为一体,将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汇集其中。
  
   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家乡兰州在我心里越来越多的定格为一本书,一座桥,一条路,一座山,一碗面,一朵花。当我捧着《读者》,漫步在滨河路,眼里溢出玫瑰花的浪漫。穿越“天下黄河第一桥”,倾听黄河水车日夜的呢喃,醉闻牛肉面的馨香,远观“五泉山”张开双臂迎送南来北往的客,瓜果之乡享誉国内外……身为兰州人,不能尽数她的富饶与妩媚,多少有点遗憾,但我尽力涂抹着她飞扬的色彩,足以!
  
   1、兰州的一本书——《读者》
  
   从小到大,我努力地寻求着心灵的净土。曾为历史上的鸿篇巨著摇旗呐喊,曾为洋洋洒洒的言情小说哀哀怨怨,曾为铺天盖地的诗歌爱不释手……可那些就像镌刻的石碑永远伫立在我走进文学的路上洗涤着我迷茫的心扉,我努力地汲取着,可有时候就觉得那么遥远,那么遥远。我只能把它们放在我的书架上默默珍藏,就像年少时心仪的少年,与岁月一起放在心里一样。触手可及时,偶尔翻出来闻闻它的馨香,让心在史,在诗里激荡,然后慢慢的归于平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多少年来,有一本书却从未离手,旷日持久的与我为伍,这就是兰州的一本书——《读者》。闲暇时,我翻阅它,就像和一位博学的老者攀谈,睿智而宽厚,教会我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如何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懂得了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每天多做一点。”你多做了,就等于拓宽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付出多少,得到多少,是因果法则,回报会在不经意间。
  
   苦闷时,我翻阅它,就像在做心灵的按摩,舒缓而轻松。我读出了快乐箴言——不要自私,不要奢求拥有太多。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友好而礼貌地对待你身边的朋友。追求幸福最可靠的方法是要有一种超越别人的心态,自信而又认可自身行为。使自己面对现实,对你所不能改变的现实,焦虑永远无济于事,有段话我记忆犹新。
  
   你有权,但不应……
   你有权发怒,但不应践踏别人的尊严;你有权失败,但不应自暴自弃;你有权争取成功,但不应以牺牲他人为代价;你有权要求争议,但不应以复仇为手段;你有权要求生活得更美好,但不应以今天的欺骗来换取明天的快乐。
  
   于是《成功者的诀窍》就这样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了。我们是大千世界的草根,回归草根的文字我是多么的喜欢,基于草根的做法我是多么的欣赏啊!
  
   失败时,我翻阅它,就像给挚友在倾诉,它总能给我无数条理由重蹈成功之路。脑际盘旋着这样的文字,“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失败和挫折,误解和仇恨,烦恼和忧愁都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被它们左右。阳光总在风雨后。别再留恋破碎的旧梦,别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微笑着送走不愉快的阴云,不要让它们遮住你的眼睛,不要因今天的痛苦,就否定明天的幸福。既然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不一笑而过,从头再来呢?”于是我笑自己的迂腐,不自量力的重新奔跑在自己的心路上“爱我所做,做我所爱”。
  
   忙碌时,我偷闲翻阅它,它会让我的工作、生活井然有序……比任何一种监视器都能有效的让我重新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和学习。
   ……
   林语堂在《人生如诗》中写道:“我们应当学会感受生命的韵律之美,像听交响乐一样,欣赏其主旋律、激昂的高、潮和舒缓的尾声,就像人生有童年、少年和老年,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种美好的安排。”但我想个人的断章还是强音需要自己奏响,我愿把最好的祝福抛洒在字里行间给我的亲人、爱人、朋友和许许多多的读者。
  
   每每静读,《读者》带给我的心灵体验,如莫高干红疏通着筋骨;如玫瑰淡香,沁人心脾;如痴如醉尽在不言中。
  
   发自内心的说一声,拥有《读者》的日日夜夜真好!品读《读者》的日日夜夜更好!
  
   2、兰州的一座桥——“黄河铁桥”,又叫“中山桥”
  
   在兰州人民的心中,总有一道挺拔的身躯,总有一种莫名的惦念;在兰州人民的记忆中,总有一个城市的守望,总有一座不朽的丰碑!“将雄健身影化为一幅夕照,为醒着的历史叠现辉煌意境,用百年承载品读史诗的壮阔,钢筋铁骨,风雨彩虹,历尽沧桑真如铁!”这是对蕴含了整个城市记忆的中山铁桥的生动写照。
  
   中山桥号称“天下黄河第一桥”,最初叫“黄河铁桥”。民国三十一年改名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是九曲黄河上最早的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据《创建兰州黄河铁桥碑记》,黄河铁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其中车行道宽6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米。
  
   晨雾弥漫时远观中山桥,它以厚重和沧桑示人。似乎让人又一次穿越历史,看见了肩扛马驮的过去和战火硝烟的轰鸣,倾听它的诉说,如诗如歌。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人。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
  
   世事变幻,总也挡不住历史的脚步。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请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有扶栏,“旁便徒行,中驰舆马”。桥的两端建有牌坊,上面横匾分别题有“三边利济”,“九曲安澜”的字样。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黄河铁桥更名为“中山桥”。它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解放兰州战役中,战火烧毁了桥南端木桥面和部分纵梁。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黄河岸边屹立了整整百年的黄河铁桥,见证了陇原大地的一段风雨沧桑。从摇摇欲坠的晚清朝廷、到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直至今日的辉煌,兰州中山铁桥褪去尘埃,镀上了一层耀目的光辉,继续见证着陇原大地新的涅槃!
  
   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政府在桥头树碑,第一次将铁桥誉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中山桥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正式宣布了它的退役。2008年7月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兰州站传递活动在中山桥举行起跑仪式,奥运圣火与历经沧桑的黄河铁桥在这一刻交相辉映。激越交织着泪水,奥运精神绽放的那一刻,兰州人民彷佛听到了它的呐喊,历史镌刻了这一动人的场面 。
  
   2009年正值中山铁桥建成100周年,兰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纪念中山铁桥建成百年系列纪念庆典活动。一个世纪的风雨像画卷一样铺陈在黄河岸边,滔滔的黄河水翻滚着激情,目不暇接的诵读着它的史诗“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
   如今的黄河铁桥身畔已崛起了银滩大桥、雁滩黄河大桥、小西湖黄河大桥等近10座桥梁,黄河之上呈现出巨虹如带、天堑变通途的壮观景象。但无论何时,“天下黄河第一桥”作为兰州近百年的历史背景和记忆底片,永远烙印在兰州人的心上。
  
   伫立桥上,静观滔滔黄河水,倾听百鸟欢歌,连接着历史与未来的黄河铁桥承载着兰州人民前行的步伐,一直向前,向前!
  
   3、兰州的一条路——滨河路。
  
   每当有许多的心事,每当有过多的压力,每当没有写作的灵感,每当对生活失去热情……我总会邀朋呼友来滨河路走走。它会将你的失意抛洒进滔滔黄河淹没的无影无踪;将你的压力与无助化作轻盈的脚步穿梭于垂柳与过往的人流;将你的枯燥化作天边的朝霞笼罩在渴盼的心上;将你的满腔柔情蜿蜒在身后绵绵长长……妙哉,滨河路!
  
   兰州的滨河路,东西走向,路面宽阔平坦,两旁花坛垂柳,被誉为绿色长廊,是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号称兰州的“外滩”,是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数十公里的滨河路,浓缩着兰州人的智慧,凝结着兰州人的汗水,更蕴含着不尽的历史传说。漫步于此,彷佛展开了一幅远远近近的画卷,诉说着远古的悠长和祖先生生不息的拼搏!一种躁动的黄河风情便油然而生,处处生情,步步令人叹为观止。
  
   滨河路中段,大型雕塑“黄河母亲”怀抱着她的儿女静静的坐在岸边。这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状成长的华夏子孙。一种宽厚,慈祥和安全悄然诞生在游人的心里,不同肤色的人们固执的与她合影,让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我不禁用目光抚摸她柔美的博大,感恩的心在人声鼎沸中越过喧嚣,沉静中自语——这就是兰州,这就是黄河母亲!
  
   有了母亲的哺育,沿滨河路徐徐而来的是“绿色希望”。它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180米处,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兴建的。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汉白玉圆锥体变形树组成,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园林绿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象征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看着嬉戏其间的孩子,顾盼南北两山的郁郁葱葱,我穿越想象之门,看见了一批批建设者正向我们走来,就像“筏客搏浪”勇往直前,是兰州人顽强拼搏的张扬。
  
   看,滨河路往东,“白塔远眺”小游园中的“筏客搏浪。整个雕塑由钢筋混凝土基座镶嵌以黄河卵石,呈黄河巨浪翻卷状。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飞,有搏浪追风之感。青铜铸成的筏客昂首挥桨,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拢鬓,神态安祥。这一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更是兰州人不屈不挠的历史写照。朋友,假如你在盛夏来到兰州,一定要体验一下古老的皮筏摆渡,品品“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听,声声驼铃与之遥相呼应,在夕阳下摇曳着丝路古道的源远流长。
  
   滨河路南段,“丝路古道”的雕塑截取一峰骆驼为核心,由花岗岩雕成,高6米,长7米,重百余吨,集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雄驼满载绸缎,上骑一着披风,右手搭凉篷眺望的长者。驼右前部一深眼隆准虬髯的胡商牵僵倒行。驼右后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状呼喊后续驼队。雕塑构图古朴,整体凝重,气势恢宏,令人顿生朔漠苍凉之感。几多繁盛,几多浮沉,几多坚持,延伸了丝绸之路,兰州以其古道重镇的身份正在以新的风采诉说那年那月那事。展望未来,与时信息,与时携手,与时俱进是兰州人最强的心音。就连百鸟也在为她新的辉煌婉转歌唱。
  
   “平沙落雁”是滨河路东段又一亮丽景点,整个雕塑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生态恢复平衡,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哗哗的流水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循声远眺,一部古老的兰州水车正在演绎着自己诞生之初的生命之歌。
  
   “兰州水车园”,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以它的雄壮,在诉说兰州黄河的过去。人们指指点点互相探寻着水车的来历,特别是在旋转的水车旁,聚精会神地看着水车转动。他们一边看一边数着水车旋转的圈数,有的甚至还用双手去接水车斗拉上来的黄河水。水车在岸边丛林里慢慢地旋转,黄河在下游河道急速地奔流,一快一慢,在滨河路的黄河岸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兰州水车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滨河路上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标志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因此,兰州还以“水车之都”的名誉响彻国内外。
  
   滨河路上的景致数不胜数,孩子们最喜欢的还要数那西行路上的唐僧师徒,形态各异,但又各具特色。我们的脚步随之西行,一种想亲眼目睹的欲、望在心里迂回,于是亲手抚摸着金箍棒、大耳朵、行李箱还有那昂首嘶鸣的白龙马……
  
   滨河路,兰州人的心情之路。继往开来,这条路上我们会越走越稳当,越走越辉煌!
  
   4、兰州的一座山——五泉山。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林木葱郁花草香,雕梁飞阁泉瀑鸣”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陇上胜地。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五泉山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而得名。
  
   相传,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十万人马出征匈奴。行军多日,一天黄昏时分来到一座光秃秃的山前,大军人困马乏,又饥又渴。于是,霍去病命三军山下扎营,埋锅造饭,休整一宿,明日赶路。此时一小兵来报:“无水做饭”。霍去病派人四处找水,都无结果。他和几个将军站在山坡上,透过淡淡的月光,看见士兵拔起地上的小草咀嚼解渴,战马舔已经冷却下来的石头……霍去病十分爱护将士,见人马饥渴如此,心里十分难过。于是牵来战马,要亲自去找水。像这样连草都长不出的地方哪来的水呢?将士连忙劝阻,性烈的霍去病拔出宝剑,朝身边的石壁刺去。只见寒光一闪,磕出几朵火花,宝剑深深插进石壁,剑柄留在外面,霍去病拔出宝剑。这时奇迹发生了,一股清泉随剑而出,将士们又惊又喜。霍去病见人多水少,又连续在山上山下刺了四剑,处处都有清泉涌出。
  
   霍去病走后,这五处泉水一直流淌,五泉山也因此而得名。这虽属神话,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绝妙确为世人瞩目。
  
   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五泉山可分西、中、东三路游览,三路均有楼台亭阁、长栈虹桥、清泉飞瀑,但布局各异,自成体系,各有独到之处。
  
   拾阶而上,第一个风景点为“翠幽新圃”,圃内有梅花洞,洞内有几汪清池,几丈回廊,一座凌波轩,一座八角亭,一座地下游艺场。池中飞檐红柱的倒影,和青幽山色相映,景致优美迷人。循西长廊而上,有一形似一轮初上新月的小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桥,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紧依在企桥边。泉圆形,四周绿树掩映,芳草环绕,泉水清澈见底,味甘甜,宜于烹茶,且有灌溉之利,非常实惠,故名“惠泉”。
  
   离开惠泉,踏着一道道青石阶回旋而上,就到了久负盛名的“嘛尼寺”。这里古槐浓郁,寺院清幽,一排悬楼横压寺门,东为瞰霞楼,西为延月楼,楼下前方有依依径、仄仄门、重重院、叠叠园、曲曲亭,小巧玲珑,曲折有致。出嘛尼寺,向高处前行,只见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泻壁下一汪清潭中,这便是西龙口。这里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处文昌宫西边,孤亭掩护,源流纤细,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犹如甘露。相传此泉合“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出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宫。宫东侧有一垣花墙,其花瓶状小门的门楣上,大书着三个淡灰的隶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几眼泉迥然不同,说它是泉,其实更象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样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约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盘中,“掬月”雅名由此而来。这里还是西、中、东三条上山路径的汇合处。
  
   与文昌宫毗邻的是旷观楼。登楼俯瞰,兰州市容尽收眼底。楼下有一深约10米的古洞,洞底聚有一汪泉水,水底布有花石瓦砾,这就是五泉中的“摸子泉”。常有善男信女钻进洞中,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摸着石头则得男,摸着瓦片则生女。近代著名学者刘尔炘曾在洞门口书一对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出旷观楼依着山岩再向高处登攀,就到了千佛阁。它修筑在东龙口的飞瀑上面,气势雄伟壮观,地形险要惊人,为五泉山最高的建筑物。凭栏下望,只见东长廊凌空而下,跨重岩,绕清流,环亭榭,把半壁园林团团围起,象捍卫林泉的长城。
  
   迈出千佛阁沿东长廊缓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这儿上临东龙口,下濒蒙泉。仰视可观东龙口飞泻而下的瀑布,俯瞰则可饱览五泉之冠的“蒙泉”。用“蒙”字概括东谷面貌,含山下有险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诗赞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
  
   值得一提的是五泉山的“铜接引佛”,“泰和铁钟”是镇山之宝,现为国家级的保护文物。
  
   “铜接引佛”原在兰州东关接引寺内安放,现移至五泉山金刚殿。这是一件明洪武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铜佛,身高一丈六尺,身围八尺。重约万余斤。造型优美,衣褶显晰,面部神态敦厚丰韵,怡静庄重,面含微笑,左手托钵,右手舒展,一副悲天悯人、接引众生普渡的形态。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泰和铁钟”原为普照寺物,后安放在五泉山钟厅内。这座铁钟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所铸造,钟高九尺,直径六尺,重一万斤。造型宏伟肃穆,声音浑厚洪亮。
  
   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原有的亭台楼阁都已修葺一新,经过绿化和建设,园内曲径通幽,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山上举办庙会,除浴佛和法事活动外,还设有花卉展览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灯饰展览。五泉山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的首选。
  
   5、兰州的一碗面——牛肉面。
  
   牛肉面,又叫“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兰州的风味小吃。就像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一样,兰州牛肉拉面也有悠久的历史。
  
   真正的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是河南省怀庆府(今河南博爱县)清化小车牛肉老汤面演变而成的。兰州的牛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经后人陈和声、马宝仔等人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牛肉面因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食客的好评和荣誉。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这其间凝聚着陈马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
  
   清代诗人张澍曾这样赞美“马家大爷牛肉面”:
   “雨过金城关,白马激霤回。几度黄河水,临流此路穷。
   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美味难再期,回首故乡远。
   日出念真经,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叹息,只盼牛肉面。
   入山非五泉,养心须净空。山静涛声急,瞑思入禅境。”
  
   兰州清汤牛肉面是快餐,也保持了中餐的特点,这也是兰州文化的一部分。这种传统的牛肉面的基本风格还在,但内容却已不断地在添减。红红的辣子油已经漂满了整个碗,有的人还要再添,是找的一种烈性感觉。有的人使劲地要蒜苗香菜,好象是着意亲近绿色,崇尚着自然。不少面馆出现了“加肉”佐以小菜的配套等系列新品种。
  
   兰州人吃牛肉面要哪一种已印入潜意识,少有改变。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造就了牛肉面的种种面型,而多样的面型又塑造着兰州人的涵养和性情。“毛细”是温柔,“头细”是随和,“二细”是阳刚,可以粗到像小孩的小姆指头,筷子夹起来扑棱扑棱的像是鲤鱼打挺。本来拉面的妙处就是在于那一口咬劲儿,多少有些韧性,不像机器面那样的软,其原因是拉得久,把面的韧性给拉出来了。“韭叶子”给你平静,“宽的”给你豪放,“大宽”让人威猛……如若女孩、老人改吃“大宽”,男孩、莽汉改吃“毛细”,准会阴错阳差。所以兰州牛肉面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而随和。一个人要什么,性情好恶立见,这就是兰州人眼里大众化的牛肉面。
  
   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既继承了传统牛肉面的精华,保持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将其按照现代快餐理念进行了发展,使这一民族小吃得以发展。
   每每不知道吃什么好时,我就和同事一起去吃一碗牛肉面,心里说不出的舒服,下次吃饭也很有胃口。朋友,“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兰州一定要记得吃一碗牛肉面!
  
   6、兰州的一朵花——玫瑰。
  
   玫瑰花是兰州市市花。
   兰州市永登县被称为“中国的玫瑰王国”。这里出产的玫瑰属半重瓣红玫瑰,其特点是瓣大肉厚,色艳味浓,花产量、含油量和玫瑰油质量都很高,既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文化媒体和人文宣传作用。
  
   玫瑰属蔷薇科落叶灌木,茎高有刺,花大,呈紫红色,枝叶茂盛,花朵繁多,花瓣肥硕,色泽鲜艳,香气浓郁。乾隆年间兰州翰林秦维岳赋诗咏颂:
   霞光锦缎覆苍苔,
   点缀芳园朵朵开。
   西陇花迟兼遇闰,
   端阳才拥艳香来。
   这首诗总结出了玫瑰色香俱佳的特点。
  
   据记载,在清朝道光年间,永登苦水李窑沟(现下新沟村)有个王姓秀才赴京赶考返回时从西安带回几株玫瑰,栽植在自家花园中观赏。由于极适宜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等环境,生长旺盛,枝多花繁、浓香袭人,深受人们的喜爱,想栽植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采用分株法竞相栽植,不过数年,各家房前屋后、庭堂院落,都栽满了玫瑰。后发展到地埂、渠畔,主要以观赏为主,进而又陆续扩展到周边地区。由于玫瑰在永登县最早是在苦水引种,又在以苦水为代表的地区内长期栽植,经过人们的不断选育,最终形成了地方品种,因而习惯上称其为“苦水玫瑰”。
  
   永登苦水玫瑰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提取玫瑰油的精油率可与世界著名的玫瑰生产国保加利亚的蔷薇香精媲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天津酒厂用苦水玫瑰造的玫瑰酒,在巴拿马展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从此苦水玫瑰驰名中外。
  
   玫瑰花又称徘徊花、刺玫花,每年4~6月花蕾将开时采集,用文火迅速烘干,烘时将花摊成薄层,花冠向下,使其最先干燥,然后翻转烘干其余部分。如晒干,颜色和香气均较差。入药以气味芳香浓郁、朵大、瓣厚、色紫,鲜艳者为佳。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脾二经,具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的功效。同时,玫瑰花是做糕点、酿酒的必需香料;玫瑰油是香烟、香皂、香水和高级化妆品香料的主体原料。
  
   “风推麦浪时翻绿,霞映玫瑰常溢红”。一片鲜红的玫瑰园里,每到采摘的季节,欢声笑语飞出了田间地头,一种丰收的喜悦挂满了人们朴实的脸。三五成群的人们手里忙着,你一言我一语评论着,猜测着……
  
   苦水玫瑰还以“花海玫香”入选“兰州十景”之一,每年在玫瑰开花季节举办“苦水旅游节”,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苦水玫瑰的市场知名度。
  
   兰州人的生活里多了一朵花,便多出了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浪漫。兰州因玫瑰而知名,玫瑰因兰州而茂盛。
  
   一场春雨一场新。漫步在兰州的大街小巷,一种诉说的的情怀就这样释放着。看着如织的人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她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心里膨胀。目不暇接的我觉得自己的文字是那么贫乏。说了那么多,还好像是刚开了个头一样,兰州处处都精彩,碎语不足以体现她的全貌,不足以诠释她更多的内涵,就算安慰一下我自己吧。
  
   多想自己是画家,描绘兰州最动人的画面;多想自己是经济学家,用最精确的数字统计兰州的经济发展;多想自己是建筑师,探讨一下那些别样建筑的奥秘;多想自己是一位出色的作家,用最美的语言把她的名扬天下;多想自己是一位清洁工,每天用心清扫她的角角落落;多想自己是一只飞翔的小鸟,每天欢歌在她梦醒的时刻;我多想,我多想……
  
   注:
   “金城汤池”出处: 《汉书•蒯通传》:“边地之城,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意为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shenbaise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3.08.23 13:55

    我在兰州生活了5年,想念那里的一切。

回    复    
回复人: 驼峰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3.04.23 08:51

    谁不说自己的故乡好,谁不认为自己的母亲美,仅管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从作者的写作初衷,欣赏他的文笔不更好吗。

回    复    
回复人: zhaoliujia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2.04.09 16:33

    呵呵,写滴很好啊!赞一个先!

回    复    
回复人: 陈洪陈洪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2.03.25 00:32

    哪里是“碎语”,明明是宏篇巨制嘛。好!!!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changxin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1.07.18 17:37

    兰州 兰州!!!

回    复    
回复人: 古月木易林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1.05.15 17:12

    一本书,一座桥,一条路,一座山,一碗面,一朵花.精辟啊!兰州尽收眼底。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酸风射眸子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1.03.16 17:51

    一九六八年,曾在兰州小住一月。读此文倍感亲切!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李冰儿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1.03.09 17:12

    谁不说俺家乡好,那个城市没有瑕疵呢?楼上的请你说说?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damolvzhou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1.02.09 10:58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一个!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蓝湖之鱼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1.01.25 13:03

    有关兰州牛肉面的历史,有几种说法,你说的是几年来在网上流传的一种,所谓河南怀庆府之说。其实,兰州牛肉面的始创是马宝子,他从西安流落落在兰州,卖热锅子拉面。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热凉面。后来他在石头街挑来杂碎汤作浇头,慢慢演变为现在的牛肉面,兰州出现真正牛肉面当在抗日时期,由马包子的儿子马杰三创出,开始有了一清二白三红四吕的规格。这是我从兰州饮食志上看来得,他是经过多人从民间调查的结果,比较令人相信,所谓的怀庆府只是一个传说。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xxx-123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1.01.05 20:40

    离开兰州三年,才明白原来自己是那么离不开兰州的.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锦瑟华年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1.01.04 17:57

    大概看了一下,都是优点,只可惜兰州和其他省会城市比起来,基本属于垃圾城市,即便是现在的建设,已经比银川和西宁糟糕,更不用说发达城市了。针对作者写兰州的好,看来也应该有一篇关于兰州其他方面的文章相对应,比如道路如何狭窄,空气多么污浊,等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一花一世界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12.20 02:12

    大哥,你慢些说,读者是不是凤姐喜欢的那个文学类杂志?那个桥是怎么来的你查过史志没有?至于山和面我就更不知道你骄傲点是那里了?还有市政府,你大概没有去了解过别的城市吧,你好意思说什么多少钱的投入,那个费事小朋友。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四海游霞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11.18 15:06

    呵呵,写的很好,经常去兰州,
  
  占国的牛肉面
  马忠华的手抓
  还有,铁路局边卖的苹果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月宫青青草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11.01 17:11

    说的喜嘛好滴,把兰州的特点一一道来,致以兰州人的问候。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wangjie枫寒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10.22 19:28

    lz的路过

回    复    
回复人: 桂花飘香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09.29 21:46

    真是个兰州通,长见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天兔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07.22 23:35

    我虽是甘肃人,但时过24年,我才第一次到金城,走遍这里的大学校园,感受到兰州的质朴文化,就深深喜欢这里。我也到了兰州最大的牡丹园去参观。总之,感谢你的文章,让我对这里的厚重有了更深的认识。

------------------------
春去秋来,始而复转。人生如梭,岁月如歌。凭借着一份执着,激励着我的生活。梦里寻回,迷惘时找不到回家的路,孤独追逐。漫漫旅途,风雨兼程,我不放弃,因为我相信:爱可以改变一切。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果丹皮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07.22 23:00

    很长知识!应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兰州,不只是一提起兰州,就只是兰州拉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风影钓客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07.16 10:22

    怀念兰州……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wangjie枫寒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07.04 13:32

    呵呵,牛大碗。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sunjie Re:碎语兰州 回复时间: 2010.07.01 20:41

    兰州是我的故乡,那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不知在梦里出现过多少次。人在南国,《读者》必搁床头,办公室的杯子里一直散发出淡淡的苦水玫瑰花香。那一座古桥,那几潭清泉和我的白发母亲......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