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散文 > 浮生杂记 收藏:0 回复:5 点击:3543 | 本文来自:特区且听风吟
 
璀璨在祖国西部的星空     文 / 沙漠雏菊
发表时间:2009.07.09 09:55:30  
 
 



  我们正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我们的心里有太多的浮躁,但是,我们还是有他——乔澍声,我们庆幸还能有他,有像他一样潜心创作的老作家们,愿他们的文学之树常青!

-- 二丫傻子   
2009.07.12  

   他温文尔雅、谦和亲切;他博学多才,大智若愚;他桃李满天下,文缘遍中华……他就是原乌海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乔澍声。“自感天资不高,有时甚至愚不可及。岂料此生误打误撞,竟迷上了最苦最累的文学”的乔澍声,在文学园地里已经耕耘了半个多世纪。
  
    清水河滋养出的好儿男!
  
   出生于内蒙古清水河的乔澍声,是家里的独子!他曾先后在清水河城关一小、县一中、呼和浩特土默特民族中学、内蒙古师范学院读书。故乡清水河,是他笔下永远魂牵梦绕的地方!在他早年的大量作品里,对家乡清水河,都有着刻骨铭心的思念!《大河听涛》、《曲柳依依》、《北斗星下》、《海红》等散文,无一不是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从小听着黄河涛声长大的乔澍声,对父母和家乡的记忆,是那么深远和凝重!儿时的玩伴、身边的曲柳、自己寄养于北斗星下的轶事、家乡海红果的甜酸,无不见证着个人和国家的命运。乔澍声因为有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再加上一个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渗透着积极向上的格调,有着恢宏大气的舆论导向!如《北斗星下》,“我”因为兄姐们夭折,父母便把“我”寄托给“北斗星”,这本来是“我”的“隐私或笑柄”,但在作家笔下,最后竟成了“有生之年,我将永远是它的孩子。”
  
   从高中时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到现在,历时五十余载,乔澍声一直致力于高于生活的散文写作。在《海红》中,“把冻得梆硬的海红果,用最凉的水浸了吃,只有故乡的人,才懂得这种吃法!”他用平实的心态,把家乡的朴实和贫瘠一一道来。他如痴如醉地注视着这片土地,得知“海红”做出的罐头、果丹皮、果酱可以给农民带来收益时,他吃海红,就更加“有滋有味”儿了!
  
   清水河滋养了乔澍声,也给了他此生受用不尽的精神食粮!参加工作以后,他把对故乡和亲人的爱,转到了对祖国的大爱当中。于是就有了他的长篇小说《寻找男子汉》、《沙海觅踪》、《桃花落》等等。
  
     情系沙海
  
   1966年,乔澍声大学毕业后,没有像别人那样选取到大城市工作,而是来到了当时素有“灰沙砖不如点心耐,百货大楼卖咸菜,柏油马路沙子盖”“三大怪”的乌海,并且一住就是12年!
   在那个用柳芭搭顶的房间里,一到刮风时,沙子就“刷刷”地落下,有时正吃饭呢,躲也躲不开,碗里、锅里全有了沙子;有时早上起来,屋里的土腥味呛的人喘不上气来。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故乡清水河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淳朴的处世原则,使他和这里的矿区居民,成了亲人挚友!他用自己满腔的热诚,讴歌这片以能源化工驰名全国的热土!
  
   成书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沙海觅踪》,是乔澍声以解放前的乌海为背景创作的。书中再现了当年乌海矿区匪痞、窑主勾结,欺压矿工的真实故事,也反映了穷苦矿工为争取自由和解放所做的不懈努力!乔澍声的小说,细腻、深沉、质朴,在表现人物手法上,注重细节,因此,他的笔下就有了栩栩如生的武枝梅、乔致远、陶雅等人物形象。>、《远去的云》、《龙眼的秘密》等,这些他写内蒙古过去和现在的中长篇小说,连获内蒙古自治区一、二、三届索龙嘎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沙枣树逐出城外》,是乔澍声90年代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的爱恨情仇,作家赋予了更多的人文的情怀。那淡淡的沙枣花香,像极了主人公淡定、高远的兰心惠质。沙枣树就是主人公的化身,他们生生不息,向沙漠进军不止.
  
   乌海是乔澍声的第二故乡。在这片热土上,乔澍声度过了他大半生最宝贵的岁月。乌海的风沙、葡萄、四合木、煤……与独特的民风、民情、民意、民俗,已深深地融入到他的血液里,这一份浓浓的乌海情结,成了他的精神财富,成了他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成了他厚重的感情沉淀,成了他此生一再开采的五彩富矿!
  
  在乌海,提起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他主持创办的《新城》、《乌海潮》、《漠泉》、《北方作家》等刊物,为乌海本地及祖国西部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作家。他创作的《黄河金腰带,乌海风情游》,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乌海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在他眼里,庭院里的玫瑰、城外的沙枣树、沙冬青、柠条、唐古特白刺,矿区那一张张绽开的笑靥都被赋予了美的追求,充满了沧桑和无奈,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灵性!
  
    文缘情未了
  
   没有人知道年逾花甲的乔澍声在干什么。他也像所有离退休的老同志那样享受休闲生活吗?带着崇敬和不解,笔者在春日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赶到乔老的家。
  
   还是那样的儒雅文秀,还是那样的睿智旷达,还是那样的谦和亲切!坐在乔澍声满屋子的书香里,感觉是那样的舒适和振奋!
  
   原来,退休后的乔澍声,还在孜孜以求。当全国各地雪片一样的渴望飞到他的怀里时,他以一颗过来人宽容、温暖的心接纳了那些游走在文学边缘的人!在为他人做嫁衣的日子里,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差错,也不肯轻易放过。从2000年到现在,他编著的约3000万字的作品里,来自全国各地个人的作品就不计其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因为有了乔澍声无私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和事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让人感动的是,乔澍声不仅投以大量的精力对他们的文字创作赋予无偿的帮助,更在经济上给予无私的援助!说起这些,乔澍声却一脸淡然的说:纵有资产千万,晚上睡觉也只用一床而已!
   “搞文学真好,当一个作家真好!”乔澍声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作家、一个党员的行为准则!
  
   乔澍声说,在乌海40多年的文学之路上,尽管有过清贫、疾病,受过挫折,但回首来时路,他无怨无悔!他曾为许多离休的革命老前辈如蔡子萍、乔桂章、马亚夫等撰写过大量纪实文学作品。如今,他为乌海已故老红军郭占英撰写的《郭占英革命回忆录》也已出版,他自己的序、跋、评论集《文缘未了》也将在近期出版发行!
  
   乔澍声,这位扎根于乌海大漠的赤子,正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为祖国西部、乌海本地抒写着真挚和感动,抒写着激情与感叹。才华横溢的他,在内蒙古西部,走出了一路风景。祖国西部的星空,因为有了他,而倍加璀璨晶莹!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damolvzhou Re:璀璨在祖国西部的星空 回复时间: 2009.07.16 23:51

    乔老对文学执着的追求更激励着许多有志青年向文坛迈进。感谢乔老师!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二丫傻子 Re:璀璨在祖国西部的星空 回复时间: 2009.07.12 20:46

    说实话,如果仅仅针对这篇文章,我觉得是不够发表的。不仅仅如空灵所说的标点符号上的错误,还有很多语法上的错误和错别字。
  但是,因为乔老,我又觉得,这篇文章大有发表的价值。所以,作了不少的改动,希望雏菊读后与你的原稿作一下比较。如有不满意之处,也请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我们再商榷!
  这个时代,太缺少醉心于文学、真正为了创作而创作的优秀作家。向乔老致敬!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空灵飘逸 Re:璀璨在祖国西部的星空 回复时间: 2009.07.11 14:59

    另外,菊。文章若是进入文坛是不允许出现类似 、、、、、、
  此类标点符号的。
  空灵已经擅自为你改过了。
  你若不乐意,请告知,我再为你改回。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空灵飘逸 Re:璀璨在祖国西部的星空 回复时间: 2009.07.11 14:57

    同凡子,向乔老致敬!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凡子 Re:璀璨在祖国西部的星空 回复时间: 2009.07.09 13:04

    是的呢。文学应该是最苦最累的工作了,而且直到生命终结之时才会停息下来。
  向老乔老师致敬!

3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