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散文 > 百味人生 收藏:4 回复:16 点击:1778 | 本文来自:特区且听风吟
 
像绿色一样活着     文 / 满亭星月
发表时间:2009.01.31 19:04:49  
 
 

  最近,走在大街上,阳光鼎沸,草木舒展,风儿吹响窗棂,我闻到了春天的味道。平静的日子,对脚下的城市有一种雍容却又淡然的爱恋,就像对至亲的人浓酽若茶的深挚情怀。一个人特立独行着,淼说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就把MSN的签名换成了这个,并加上一句“羡煞天下人”。享受着一个人独享幽居的繁华,洗澡的水声也泠泠然动人,时常洒扫地板、清洁厨具,感觉自己就是这一小小角落的帝王。我的植物们长势喜人,犹喜其中不知名那盆的翩跹姿态,喜欢它抽出的新芽浅嫩的色泽,虽然没有花朵,却比盛开的马蹄莲更能带给人生命的气息和美的感受。把天鹅和青蛙黄杨木雕放在花盆中或者旁边,场景就鲜活起来,像一座动静兼备的花园。
  
   新的一年真正开始了,太阳和月亮都开始了新的轮转。小时候,觉得岁月的轮盘与年龄无关,尽管四季更替,苍穹下的自己却仿佛亘古如一日,从来没有改变过。过了十九岁,就觉得时光的后面有一个火箭在推,风驰电掣,转眼间就将近而立之年。此刻,如果不仔细去想自己的年龄,是不能精确的记忆的。因为不敢相信青春已逝,年华这样不待人。当我的印度的朋友尤纪塔说“目前尤纪塔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那自我揶揄的背后,我也有同样的伤感和无奈。镜中的脸庞比之青春时代是有了一些沉稳的模样,然而两只手却是空的,不知道应该为它哀伤还是把它当作一种荣耀。“九”是我最喜欢的数字之一,我希望它能够带给我吉祥和快乐。能在绝望的时候刨出希望,就像安迪在肖申克监狱所给予的明媚世界。无论有怎样的境遇,都能够傲然而又谦卑地活着,不改初衷。
  
   年三十的时候,送给自己一个礼物:一场很完美的交响乐,包括巴赫的钢琴和勃拉姆斯的三号交响曲。钢琴一如西方乐器中的王者,优雅大气,后者给我的印象却更深,因为层次和主题分明,诠释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也因为它的风格让我想到古罗马哲学家所提到的“节制”。充盈而不爆破,激扬而不失优雅,静谧的十分很通透,悲怆却又胆气俱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渐渐能够欣赏节制之美,譬如也能够欣赏宝钗,而感慨于黛玉的过度。还好,给自己的评价是,在大事上是一个能节制自己的人,虽然在细节和兴趣上,有时也会放纵和娇惯那些飘荡在肺腑间的气息。留学的日子,我就会放纵自己去听各种音乐会和歌剧、观赏戏剧和舞蹈,去享受一场一场五官和心灵的盛宴。
  
   家里最近倒是人声鼎沸,我从前在法国的三年,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我家的访客,有来自越南的多娜和印度的尤纪塔,有对中国感兴趣的法国人阿妮,有淼和大厨,也有我初识的学妹。印度的同学回国探亲的时候,我还亲自下厨给她做了炒面,帮他提行李并把她送到火车站。也许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缘故吧,懂得一个异乡人在法国的苦和难,所以愿意及时地送出我的援助之手。她离开的时候,正赶上法国的大游行,是中心的广场人流汹涌,几乎堵住了来往的行人。中小学生也上街了,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诉求,有人要求教育改革,有人要求把最低工资提高到1600欧,不一而足。最高的呼声是停止对伊拉克的战争,看到这些热血沸腾的青年,我觉得这个民族还有希望。飘零久了,深谙人性恶,却从未因此忽略人性的良善和悲悯心肠,有时候也能跳出来,看看圈子里的芸芸众生。有趣的是,有一次赶巧,淼和尤纪塔一起在我家做客,我和淼互相嘲讽,翻译给尤纪塔听,让她十分惊讶。她说从来没见过我的这一面,前两天刚听过我抚琴,转眼就拔剑扬眉了;我说幸好她不懂中文,原话比翻译过来的锋利多了。后来吃饭的时候,我很洒脱地说了一句“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她说对我有了新发现,“你是个很复杂的人。”我很高兴我在一个外国人的眼中是多层面的,因为那意味着我们的交往有了广度和深度,而不是通常的单向度。
  
   学术压力很大。越接近我的主题,就越感受到它的难以驾驭和丰富变化,我是真真正正地站在两种文化的缝隙两边。缝隙是研究的焦点,更确切地说,缝隙中的一点才是研究的焦点,一定要说服读者是因为这个点的独特性和它的价值才作出的选择,而不是一种随意妄为。前两天收到国内方面导师的邮件,看到那些殷殷的指导和叮咛,心里的感受是沉甸甸的,发现研究不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它将拥有相关学术史上的位置,它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压力虽然巨大,但是却没有畏惧,知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总得把杂草理顺,开辟出一片灿烂的良田。寂寥也不是空的,它有一种气息,并且会渐渐地沉下来,沉到血脉和骨骼里,酿成一个人的学术品格和人文良知。偶尔也有逃跑的冲动,意志里真有甩手不干的念头,然而分得清压力产生的幻觉和必须“节制”到底的现实。于是知道要像绿色一样活着,蓬勃、坚韧、柔和,并且能够带给他人以欢畅和希望。不管风吹浪打,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不管繁花的诱惑和招摇。
  
   有一次看电视,偶尔就看到浙江国际在播05版的京华烟云。而那偶然的一幕却打动了我:孔立夫在监狱里,木兰为他唱李陵碑,唱着唱着两个人都泪流满面。狱卒带木兰走的时候,立夫感叹人生得遇如此红颜知己也算不枉,大有死而无憾的缠绵激情。所谓打动,是心弦被触动,与感动无关,却是共鸣,仿佛变成他们两个,去感受那种深入骨髓的人生悲喜剧。后来沉思,觉得两个相爱的人这样是最好的,永远有残缺的美,永远都只是一些美丽的瞬间,而躲开了属于日常的庸俗、乏味和互相厌倦。回想起林语堂这部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中文小说之一,深自叹惋中国家学的失落和学统的断裂,而今师徒情谊早被市井利益取代,大家闺秀的风华也成了只能想象的往日云烟。
  
   老妈寄的包裹到了,其中有一枚她亲手绣的书签。我把她放在书桌的手边,随时都能看到。书签上,一弯新月,繁星点点,共同照耀护佑着人世的居所,天幕是一望无际的深蓝。我想,有了它,就有了万里之外的叮咛和祝福,就能够在这个异乡逢凶化吉、锦上添花,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情感比慈母的爱更博大、更无私、更温柔。这手绣的书签也带来了我亲爱猫咪儿子(事实证明,它其实是个女儿身)的信息,我能想象老妈刺绣的时候她在旁边撒娇捣乱的场景,没有我的日子,它也算在老妈身边尽孝了,所以看到窗外的月光的时候,也让月亮捎去我对这小家伙的牵挂和感激。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10.29 03:53

    十三 何处是归程
  
  上个周末的时候,借着TVB当年的长剧“创世纪”中的HELEN--这个我最深爱的银幕形象之一--对自己一段执著的恋情抽茧剥丝的时刻,狠狠地抒发了凝聚在心里的淤痛,任凭泪水稀里哗啦的流,连晚饭都无法继续。我知道我这是借他人之经历浇自己之块垒,这样的释放和适度失控正是我所需要的。在这部长达一百多集的商战大戏里,打动我的不是兄弟情、父子情,不是商场的诡谲莫测,不是TIM的向善和成长,甚至不是阿姐所扮演的LISA方的智慧优雅,而恰恰是这个温柔婉约的小女子一次又一次揪紧我的心,竟然会让它疼痛起来,久久地难以释怀。我是在美学意义上疼爱着这个高贵的公主,被她的灵秀、安静、忧伤、无畏、甚至无所求震撼着。在flora所扮演的角色里,不是那些优雅干练的白领和职业女性、反而是这个最柔弱细腻的形象最得吾心,于是想到一个姐姐说过女人的心理年龄是逢七一转,我因此而明白,又是一个生命年轮开始了。
   比较明显的转向包括:原来不喜欢吃苹果,现在时间久了却会想念,想念那种酸涩而清爽的味道;开始关注一些基本的养生之道,在闲暇的时候,会烹茶、调蜂蜜、炸橙汁、煮红豆汤、冲金银花,会躺在浴缸里享受某种清芬的旖旎,会自动调配和均衡每餐饮食中的营养;个性开始变得柔和,不再像从前那样奔放豪迈,会对着橘黄色的温馨或者一个雪白的布娃娃发呆,会在一些雨天莫名就婉约起来,仿佛一个从不相识的自我;照镜子的时候,会憎恨自己的气质不够成熟,举止不够优雅,而不再执著于二十上下时所向往的青春靓丽;每天不止三遍自省,在自省中绝望、荒凉和幻想,也在自省中不断界定自己的人生位置和方向。其实我很喜欢这个转向的自己,因为从未遇见过,所以有一份初相见的喜悦,也有一种新鲜的激情。也许可以说我在向着更女人的方向发展,那是因为自然而然地看到了身为女人的差异和局限。但并没有因为这差异和局限而沮丧,却把它纳入可以融化蒸腾的美学维度,想起老子的学说,至柔驰骋至坚,想起古往今来的知性女子,她们所带给人间的丰润、温柔和典雅,也并不特别仇恨苍天把自己塑造成女人。
   不断地整理自己的家,从一月到现在添置了很多东西。我明白自己正在用一种“属我的空间”来悄悄地抵抗来自无限宇宙的虚空,只有这个空间才能罩住我灵魂中四处乱飞的漂泊之感,让我不用在游离的目光中犹疑和畏惧。坐在梳妆台前仿佛坐在海边的一角岩石上,在长天大海之间,我把自己交付给无穷无尽的自然,与造物主相对,而没有任何的戒备和不安。在这个角落里无论灵魂和肉体都很从容,因此我认为在这个空间里面对自己的时候我是优雅的,可以孤芳自赏、可以笑傲江湖、可以柔情似水、可以金刚怒目,更多的是属于对自我和宇宙的询问,有一种殷殷向天的敞开和谦卑。有时从窗口可以见月。深夜里像水银般在空中散开,悖论一样,有刺心的温暖。
   秋天来了,秋天总是让我感到荒凉寂寞的时刻。然而奇妙的是,我又不想让这种状态得到任何改变,就像看戏的人需要悲剧的洗涤。在这种美学的压缩里,我反而能找到一种深层的释放,与宇宙和自然的征候合拍,在黑色里沉淀和反省。我拥抱着一大堆寂寞,如同怀抱一大堆秘密,在心灵的空间里横冲直撞,有当局者的狂热,也有旁观者的清醒。有时就像第一段所描写的鼎沸时刻,会因为某些偶尔的触动潸然泪下,在别人的镜子里照见自己在岁月中沉积的伤痛和对未来的忧惧,但唯此刻的感受最深湛最不可捉摸。透彻的凉意在早晚波涛汹涌,然而这样的气息能平静暑期里的燥热,让天地变得踏实起来。
   很庆幸在学术之路上,有学妹与我同行。在我孑然独行的时候,上天忽然空降一个参照物给我,实际上是体恤我的辛苦。在这个荒凉的人生时段,我这个临近三十的女子,对友谊的渴望甚至超过爱情。之所以渴望,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识一个在人生中留得住的朋友比少年时更加艰辛。经历了太多的过眼云烟,眼前的人走马灯似的轮转,而遇见一个可以让人凝眸驻足的人,是应该引吭高歌的。我们有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可以从日出聊到月上,可以从她家聊到我家,一起唏嘘,一起开怀,陟罚臧否相识的人物,宛若拨弄口袋里的林林总总。我笑说她是在真空里长大的,从来与人间的兴衰起落无关。不像我,一只脚踏在仙界,一只脚踏在红尘,遂有无穷无尽的折磨。有一次到年长的阿姨家会饭局,认识了一些与我们隶属于两个世界的人。我是作为一个看客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仿佛与人隔绝了很久,再一次看见了人间百态。我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执着,自以为所选择的路和价值观就是真理;我看见商品时代对每个人的荼毒,深入骨髓阴魂不散;我看见文化的沦丧,在今天的社会里像一个搔首弄姿的戏子,仰仗他人的鼻息才得以存活;但我也看见阿姨那善解人意的面容所隐藏的犀利和洞彻,她历尽沧桑之后返回了婴儿般的童真和情趣,世界在她的眼中反而魔幻起来,有每一丝细微的色彩。与整个氛围格格不入的是学妹,心在天上飘,全不管他人善意的或者恶意的嘲讽,像一个亘古未变的神仙。我则双眼迷离,半开半合地审视着,有超然也有惶惑。
   拉丁文课程带给我一些思索的维度。这个年龄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自然难度不小,记忆力和反应与二十岁的时候相比差距是显然的。但思索能力是不容置疑的,那些细节也许不清晰,但是作为一种整体感觉,它把我带进了另一个世界。这个表达的世界比法语文学、简洁、弹性,跟法语的逻辑和数学性相比,更充溢着伦理世界的亲和力,似乎有一种人类原初的旷野之风徐徐吹拂,字里行间有乡间的醇厚,也有因质朴而产生的从容。这个彪悍的奴隶制社会,它的上层和文化内涵其实是温润的,它的语言泄漏了秘密,那里面装载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底蕴,即使被野蛮人征服之后,也是滔滔不绝地灌溉着后世,功盖千秋。
   现在再说说看“创世纪”时为什么会引发我的泪水。自然与HELEN的爱情无关,那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不是在激烈的时分,是在繁华落尽的时刻落泪。在她把那个宠物机放进抽屉的时候,仿佛也把一颗最纯净无染的心还给了TIM。在我的潜意识里,似乎自己也把一段华年封存了,那里面有青春的灿烂、有无畏的豪情、有晶莹的少女情怀、有来自亲情友情爱情的伤痛、更有数不尽的遗憾、鲁莽、青涩和坚硬,那是一个万花筒的青春时代,而今我把它还给了岁月和过往中的人,自己的行囊里便空了。然后想到此刻的荒凉,过去的不可追寻、此刻的一无所有、未来的叵测未知,想到纠集一身的伤痛、遗憾和零落,想到那些再也追不回的凝结在时空中的付出,想到在今天这个时代,即使付出了也不一定有相应的回报,想文学这个取向对自己也许一点儿也不明智,忍不住百感交集。看到自己在夹缝里喘息着,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却离法国人更远,有一种文化归属上深深的迷茫。知道精心营造的这个小家其实不是起点也不是归宿,只是一个驿站而已,它载不动我灵魂和肉体的重量。于是,行走间,就想起了庐隐的小说“何处是归程”,那是写当时的女子魂无所依的状况。今天的我陷入了更深刻的漂泊,也许终生也找不到那个可以让灵魂安稳的所在,有信仰和归属的人其实很幸福。但也许真地像格言里说的那样,I like to travel, but hate to arrival。等我抵达的时候,却开始怀念在路上的寻寻觅觅,和那些患得患失的心情。在路上的时候,聊胜于无的安慰就是,梦想和希冀一直在那里。其实它们的重量更胜于变成现实的那些物质含量,因为它们来自火星。告诉自己,在这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时刻,最可靠的就是踏踏实实的耕耘,学术见智慧更见坚韧,每个字里面深埋着作者的性情和汗水,从无空头支票的许诺。
   我总是习惯在文章收尾的时候给自己一些安慰和力量,虽然总是显得缥缈和自欺欺人。但此刻,我知道即使是自欺欺人,也有几分真在里面。如同HELEN把宠物机还回去之后,就站起了一个独立的自己一样,还回了青春岁月,另一个更优雅知性的我应该离诞生不远了。虽然,完全洗涤过去的痕迹还需要时间。于是很虔诚的祈祷,愿这些年里,增长一些岁月赐予的干练、机敏、了解、宽容,愿转身之际的荒凉与丰盛酿成一杯馥郁的美酒,可以自醉和醉人,愿女性的柔和与慈悲可以带给他人生命的愉悦和感恩,愿我即使在绝望里,也能刨出充满情趣和活力的鲜花,愿独立温暖的人格能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造福,愿所有的情感都向着圆满行走而不是在岁月的长河上留下诸多遗憾,最后,愿灵与肉满载着过程的精彩,即使找不到最终的居留,也能有丰厚的礼物钤印在记忆的河岸上,为未来的行走增添可能性。这样写着,指缝间似乎有些暖意了,驱赶了上一个雨天带来的冰冷的气息。蒙彼利埃充足的日照会带来天国的明媚,蓝天大海庇护下的众生有福了。
  
   12/10/2009

回    复    
回复人: 紫光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10.19 11:39

    每次赏读星月的文章都会似在酷热的里有一缕清泉涌入心间的感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9.13 06:32

    十二 文化思考琐记
  
   1 心路
  蒙彼利埃的酷热终于散去,早晚的微风传递着秋天的气息。万里晴空依旧,夜晚的月色也如水晶般玲珑,落叶飞舞,真有一种静美的豁达。城市的节奏开始回复到日常,轻轨车里人声喧嚣,这是创造的维度上耕耘的季节。我感受到自己骨骼里悄悄的变迁,散去很多两年以来的浮躁和懒惰,我知道,又一段紧凑而鼎沸的学术旅程开始了。
  心没有首段写的这么平静。有时狂躁,有时伤感,有时走到绝境里不能自拔,有时自己唱一些怀旧的歌曲来缓解疼痛。八月的一个傍晚,唱着“那些花儿”,想我在天涯的伊人,泪流满面。应该钤印下来,这次出国的第一捧泪水,是为了我这一生最爱的女人而流。其实也包括那些如歌的岁月,我们这些不知人间沧桑的小鬼爱得那样纯净而无私,我是在哀悼那些晶莹无瑕的情愫在今天和往后的日子里再也无处寻觅。比这刻骨的思念更多的是无法控制的零落,曾经在我的记忆里门庭若市的人与青春的繁花一起越走越远,我一个人在河流的另一端,在滔天的岁月的浪花中,看不清记不起对岸的人的容颜,也没有跨越河流去回溯的激情。知音难,一时的知音难,一世的知音更难。经历和世界不同了,总有一天要分道扬镳,走得远了,就看不见。不见得安然,却又对眼前的荒凉无可奈何。此刻,我只是看见海岸线,等我抵达沧海的那一天,也许其他所有的水都会蒸发。那时,沧海的意义是不是太苍凉、太寂寥?然而没有回头路了,焉知我不寻求沧海,所有的水也一样消失无踪?不后悔,但心里还是有一种伤痛,为一种选择等于抛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为灿烂后的寂灭,为鱼与熊掌终究不可得兼。
  洞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洞见所有的人多或多或少地妥协与无奈着。洞见是利而不是义主宰着这个世界。和淼开玩笑的时候,她不会想到我的心思百转。因为我在探讨她当年人生路的另一种可能时,确定她不会遇见大厨。我打趣她:“反正没有大厨你也消停不了,还得找别人。”她笑着说是,说无论如何有一群人排队等着。她不知道我陷入一种沉思,那就是:总能遇见正确的人吗?那些遇见的人,有多少是各种原因下妥协的产物?同一个屋檐下的夫妻,如果不是彼此正确的人,是如何共处的?等不到那个正确的人,就向不正确的人妥协吗?我其实知道答案,知道大多数人都是如此选择的,知道走进婚礼殿堂的人爱得纯粹的一直都是极少数,知道很多人都是一肚子的不满足和无可奈何。生活是世俗不是仙界,没有牛郎织女或者董永七仙女的传奇,生活首先要填饱肚子要身体的安稳要驱逐寂寞,大多数人为这些交付了对美好的幻想。在一个朋友失恋的触动下去翻看自己当年的过往。几乎三年没有碰触那些东西,再次回溯,只有深深地感叹。感叹即使今天自己虽然还固守着“找不到幸福就姑且享受自由”的理念,虽然还没有归并到妥协和无奈的地步,却再也找不回昔日的洁白和毫无保留。我一直是一个在该做什么的年龄却没有做的人,仔细品味,那伤痛和无辜也不足为外人道。
  
   2思考琐记
  阅读买的一堆历史杂志,心里的历史良知又开始作祟。我不知道我眼前波涛滚滚的世界,留给后人的是怎样一幅图景;我不知道每天在我眼前掠过的种种,有多少能够在五十年后还被人记起;我不知道很多人因为私欲而制造的遗留后代的罪孽,需要多少代的赎罪和偿还;我更不知道在学术和文学史上,我们这代人能有什么不朽。我不能在三维空间中展现一个清晰的今天的平面,更不能在平面中找到和自己有关的点,这巨大的空间在耗尽和燃烧,留下的仅仅是些灰烬。如同我们今天看到的从前。不同的是,今天的空间空前巨大,时代无与伦比的复杂,能留下的却只是些或真或假的吉光片羽,如果那些灰烬能够给人启迪还好,如果不能,真是让人情何以堪。想到此应该嘲讽自己,一些愚者为古人担忧,我这个更愚的人却在为后人不安。在历史的轴线上遥想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未来的走向。对自己的绝望比对有关历史的绝望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我质疑自己所走的路,以及幸福感缺失的部分原因。其实我也在质疑自己的创造力,质疑自己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因为生在这样的时代里,学术传承已经先天断裂和残缺,而大脑又在发育过程中被应试教育及其内容摧残得萎缩和畸形,我也许连点灰都刨不出来。但也不后悔,因为即使刨不出来,至少这也是一种证明---能够证明错误也是一种收获。所以才有首段很自然的宁静,无欲则刚。底线是一无所有,所以往上添加的都是额外收获。这既是减法又是加法。
  越是研究,越是深深佩服那些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异乡的传教士们。历史的天平没有辜负他们的付出,人类文化的交流史上他们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余韵流长,泽被深厚。他们为了上帝的事业,把一生抛掷在文化上完全陌生的国度,在生活和传教中饱尝艰辛,时常遭受各种歧视和冷眼,还要孤灯如豆,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字,以札记或者学术专著的方式记载该国的习俗、历史、宗教和文化。这真的是信仰的力量,可以融化一切伤痛、以人性和神性的温暖包容一切隔阂、用笑容去传递自己的信念。也许传教始终和商业与世俗绞缠在一起,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文化征服和殖民,但我们却必须为传教士们的无私和无畏树碑立传,那里有常人无法抵达的坚韧、执著、坦荡,有大写和沸腾的灵魂世界,也有杜鹃啼血天风海涛式的心路历程。
  订阅的哲学杂志,这一期叫做“离开西方”。的确,整本书的内容都围绕着西方以外的文化,对话或者论述。有些审视固然能发人深省,但总体看来,还是没有触及其他文化的核心。抛砖引玉的作用起到了,但毕竟是砖不是玉。我自己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既清晰又迷惘。有时觉得不同的文化即使相遇,也像同床异梦的两个人,似乎永远也没有和解的可能和相交点;有时觉得世界的文化其实只有一种,那些所谓不同的,只是看世界和人类的角度。就我日常生活的经验而言,文化的隔阂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深不可测,一个普通人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不见得比十六七世纪的人更多。网络时代人们热衷于外国电影,旅游的人在十几个小时内可以从一个大洲跨越到另一个大洲,然而人们对外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了解,依然如蜻蜓点水,甚至连胡须都摸不到。西方中心主义的那种高傲一直都在,他们摆出开放的姿态,其实固执地蜷缩在自己的堡垒中,从不踏出城墙和护城河,并为自己是领地的主人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我很不幸地总是能从各种人的眼神中窥测到这一点,又总是洞见法国人言语上的虚伪。没什么不自在,只是心中悲悯,悲悯他们在自以为是中看不见他者的存在,也丧失了文化生命的多重体验,他们丧失了多少,自己浑然不觉。同时,出生在这个空前时代的中国,我也辨不清自己的文化属性。我的混杂情况是无法理清的,唯一欣慰的是多元化可以互补,不至于在某一个方向过度缺失,对于一个个体生命来讲,这也是一种福祉,虽然经过了艰苦的磨砺并且还要继续被打磨。
  几天前和学妹有数小时颇让我感到愉悦的谈话。我很庆幸在蒙彼利埃的旅程中遇见了她,一个仙气多于俗气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遇到。我们在树林和动物园中穿行,阳光耀眼,有沙沙的树叶的声音。值得记录的是我们谈到我们跨越文化后面对文学的尴尬状态。在这一点上,在蒙彼利埃的中国人中间,我们两个也许是体验最深的人。我们打趣说,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像她的导师所带的黑人那样,快要毕业了,问未来何去何从,回答却是“aucune idée(没主意,不知道)”。不知道是应该为观点一致而欣喜、还是应该为学妹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式人物也如此认可而悲哀,我们说,文学不应该是我们这些城市平民学的,文学应该属于那些上层的贵族,那些衣食无忧的人的专利。然而目前的情况是,有钱人都去从商了,只剩下我们这些怀抱着所谓志向,既要忙碌生活又要啃熬书本的穷人在硬撑和打拼。我们不幸地生在一个人文学科彻底不景气的时代,连底蕴丰厚的法国都减少了资金的投入,其它各地就更可以想象了。我不知道等我论文答辩的那一天回首的时候,想到是粗活养活了一个留学的文学宗教博士,是骄傲还是悲哀。至少,读了这么多年书还要靠身体的劳动来赚钱,实在是讽刺多过成就感。以至于淼好奇地询问我们都说什么了,我半开玩笑地回应了一句:“我们说‘要啥啥没有,吃啥啥不剩。’”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决定每星期上六个半小时的课。其中五个小时是先生的课,内容包括帕斯卡尔和费内龙。剩下的一个小时是里程碑式的,我终于决定从这学期开始学习拉丁文,幸运的是有学妹与我同行。她的理想是能动听地阅读拉丁语诗歌,我的理想则是可以在各种文献中穿梭自如,跟罗马这个世界面对面。这么想着,心里是踏实而温暖的,因为学术的领域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在这个绿色的年龄不再执著于繁花,绿色的年龄耕种绿色反而更舒心和得其所。但愿我能在这秋冬之际埋藏下丰沃的种子,那样在明年春夏雨水的灌溉下才能长出嫩芽并且拔节成长,才能在下一个秋冬经历霜雪,然后开出花朵、结成果实。但愿我能在四季的轮转中更多地品尝人生的况味,把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真切地走一遍,那样,即使死去的时候两手空空,也是满载而归。
  
  12/09/2009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9.13 06:31

    十一 如果换一种生活
  
  最近以来,开始质疑我所选择的生存方式,包括亘古不变的追求。古人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担心自己是后者,没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高贵自我满足,反而有一种愚公移山的冥顽不化。质疑归质疑,这样的生存方式却是短时间之内不能改变的,也不可能在这个当口改弦易辙,但却不像缺失幸福那样安然,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怎样活着对于我比是否幸福远为重要。于是反问自己,究竟是什么使我不满自己的生存方式?答案很简单,是我的历史良知和价值观在作祟,是我已经开始厌倦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子和这个“无作为”的自己,是我想开拓生命的疆土、更多方式地钤印自己的足迹、把自己能给予的福泽流成江河。人生将半,至少已经过了三分之一,而我依然碌碌无为,这确实不让人愉快。
  如果换一种生活,有很多种幻想。我曾经想过以怎样的方式活着才能让我不憎恶存在本身,我脑海里的第一反应是一个会仙法的仙女或者精灵,自由地匡扶人间正义。我被自己这个反应吓到了:难道我的潜在理想是法官?这一点还不敢妄下定论,但我很透彻地明白了自己对于侠客的迷恋,陈平原说得对,千古文人侠客梦。还应该加上一句,因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开始想念家里那把花纹钢紫铜把手的龙泉剑,没有人明白我为什么要买一把价值不菲的剑放在家里,我开玩笑说是“避邪”,其实是给自己的灵魂找一种补偿。可是人生太短,错过一次就错过了永远,我知道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我都要像此刻这样活着,至于那些少数的枝杈,还要看我的勇气和决心。我相信那些枝杈会枝繁叶茂的,虽然一直都是“病态的灵魂”,但是我一直珍惜和尊重生命的既存状态,因为珍惜和尊重,所以会圆满地行走;如同我从来不觉得自杀是一件坏事,但却不会真正去自杀,因为这既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又是对伦理和神性的践踏,所以不为。总有一天我会大刀阔斧地活着,虽然此刻的丧失永远也弥补不了。今天的选择不能说错了,却是错过了人生中另外一种大爱的可能。也许对我来说,那是一种更正确更愉悦的人生,但谁也证明不了了,所以只能很意淫地“如果”。
  感念零落。在这个通往三十岁的路途上,很多东西已经彻底地终结。夜里仰望星空的时候,还是有一种淡淡的伤感滑过心瓣之间,在我窥见到这伤感的时候,我明白自己老去得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从容,那一瞬间我仿佛惊觉青春已经彻底地去了,人生最美好璀璨的十分已经结束了,不知不觉一层薄雾状的液体蒙上双眼。与此同时,那些年华中的过往有些灰飞烟灭了,有些变成化石状的一团不知道是蜷缩还是横亘在那里,却没有什么闪闪发光。我仿佛还没有“青春”过,就已经“过了青春”,原来这是我今生经历过的最奢侈的事情。对这些终结,有坦然也有不安,恰如对自己一无所有的状态,也是二者的杂糅。在我风驰电掣地走过人生岁月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以往珍视的东西已经看不清了,并且既不能温暖肺腑,也不能清醒灵魂,机械的生活扼杀着一切河岸边的青葱,唯有滔滔的流水奔腾不息。这里面没有爱与憎,也没有拿不起放不下的东西,有的只是一声叹息。
  买了好几本“历史”杂志的专刊。有法国千年来学校和大学成长的历程,有十字军东征,有巴黎这个名城的历史,有爱与性,有宗教战争的集成描述,有奥斯威辛集中营,也有中世纪的骑士美学和文治武功。在对目前生活方式的质疑里,有关论文的东西并不能拯救我,这些星星点点的阅读却像是可以救命的稻草,在水面上吸引我的目光。有关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惨痛历史让我感受到一种身为人类的耻辱,我们应该看到这些人性恶的极点,在认清之后才能懂得避免,才能深层地反省人性中的罪恶,其实古人早就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知道那段历史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执行者是穷凶极恶之辈,相反,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可见,净化人性和灵魂中的弱点和恶念,是一生中永不止息的事。看书之余重新看了一遍“辛德勒的名单”,少年的时候看的懵懵懂懂,今天才看懂了其中的震撼之处。不愿意分析为什么在结尾的时候自己掩面哭泣,那种纯净和罪恶交织在一起的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燥热中工作着,也弄得一身的伤痕和痛楚。这就是自由和独立的代价,所以无怨无尤。有时疲惫到极点就紧蹙眉头,积淤的愤怒随时可能暴发。有一次工作之后神志不清地让炉子干烧了四个小时,幸亏炉子没有烧坏。蒙彼利埃灿烂的阳光灼伤了我的皮肤,还好在我一个星期的精心呵护之下已经基本痊愈。腿上和手上的伤痕却一时好不了了,那么就让它在那里闪烁,作为劳动光荣的印记。人必得经历一段痛苦的磨砺才能有所成,它既是赎罪又是提前买单,所以肉体焦躁着,灵魂却很安稳,这也是二元论的典范。
  看到天涯的一篇帖子,叫做“假如时光可以退到你妈生你的那一年,你会跟正在怀你的妈妈说什么”。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一直以为我是人群里比较变异的一个,整天慨叹“生有何欢”并且宁愿从来不曾存在过,结果发现这个帖子里的人竟然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我的同道。他们都想跟妈妈说“堕胎吧”或者“别生我”,更有甚者说“把我流了,然后跟我爸离婚”。这是一个让人伤感的帖子,在我自己不愿存在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社会中的另类,但这么多人不愿存在的时候,就说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多么地让人感到不幸福。八零后九零后其实远比人们认为的复杂,所以对今天的家长和老师来说,关键问题是面对这样一个社会和世界,如何培养健康和健全的灵魂。虽然我自己总是看见阴霾,但我还是希望绝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阳光。即使有人预言说人类将在二零一二年遭遇大的劫难,那也愿我们在阳光和爱中陨灭。一个人带着哭声来到世界,但他应该带着笑容死去。
  无论如何,我相信自己三十五岁之后的日子一定比三十五岁之前过得更好。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实在是一种幸运。只是这幸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自年轻时每一秒钟的磨砺和承受。在我收获的时候,我会想想今天的付出,那么那收获也就不值得多么的趾高气扬。相反,那些收获适合在静夜里一个人默默地怀抱着,也许有一种丰盈的质感,可以触摸,或许充满弹性;也适合把它悬挂成一面镜子在书房的梁上用来自我反省,照见人生的有限和卑微,而不是真正地得意忘形。也许那时会为没有选择另一种方式活着不像今天这么遗憾,虽然也会有些天马行空的幻想,却会建立在坚实的果仁上,而不是像今天这样虚幻地漂泊,并且仅仅是虚幻地漂泊。
  
  23/08/2009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8.10 06:21

    十 幸福感的缺失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清醒的时候,也许一天能有一瞬间的幸福感,赶上俗事和烦恼缠身的时候,恐怕一瞬间的幸福感也是奢侈;熟睡的时候,就看老天是否眷顾,会赐予美梦了,然而早起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丝失落,因为美好逝去,只剩下冰冷而臃肿的现实敲打着床和白墙。发现自己的幸福感竟然单薄到几近缺失的程度,心中泛起一缕寡淡的苦涩。活着与存在是两个概念,很难说是幸福还是痛苦更能证明后者。
  就最近来说,幸福感的出处比较稀少。总结起来,一个是听音乐会的某些时刻:在那些轻柔或者激情的感染下,觉得人还值得到世上走一遭;一个是买书初阅读的时刻:在新鲜的阅读中感受一种形而上的腾云驾雾,感受历史和人文丰盈的传承,这也是少有的自由与幸福合一的时刻;最后是美梦的真切体验:与故人重逢,与未来神游,温暖与柔情丝缕缠绕。然而我也不纯粹是阿Q式的人,我不能欺骗自己痛苦和寡淡无味的时刻就是这些幸福瞬间的铺垫,为了这些短暂的幸福它们是值得的。我很清楚一点都不值得。佛教所说的八苦与这些幸福感相比更真切地拥趸在人的生活中,给人的灵魂和肉体以无数的折磨。我很羡慕如宗教经验种种中所描述的一类人,他们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生来就能健康而盎然地活着,永远看见阳光和天空,而对阴霾和暴雨视而不见。我恰恰相反,我总是看到人性的恶、私欲和弱点,并为人类不能超越它而感到哀伤。有人说人性本无善恶,可我偏偏看见整个社会的运作就是建立在私欲的争夺的基础上的,偏偏看见西方的政治之所以不是最坏的,恰恰因为它是以限制人性恶为手段建立的规则,偏偏看见良知和底线的荡然无存,恰恰证明了孔孟式道德训诫的深层无力。也许儒教更适合作为那些有菩提善心的少数人修身的方法,但对于无法遏制私欲和克服自身弱点的大多数人,冰冷无情的法律比礼乐教化之道更为有效。对社会的准则来说,永远是高的迁就低的,这可以与淼说一句话类比:两个生活在一起的人,共同的生活方式永远是高的迁就低的。
  尤其不幸的是,我上网浏览的结果,是发现大多数中国人和我一样缺乏幸福感。到处是民怨沸腾,到处是对权力和社会秩序的质疑,到处是弱肉强食的悲歌,到处是金钱的主宰和底线的沦丧。中国的矛盾在膨胀,像一个球悬在空中,里面仿佛无声,又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沉闷的轰鸣。有钱人和掌权者为了私欲毫不为人专门为己,无视社会的公正和人性的尊严,无视人性最基本的诉求,为所欲为到让人胆战心惊。零九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看似偶然,后面其实都是长长的链条,环环相扣,像一棵树通过藤和叶连到干和根。如果鲁迅活着,如果民国那一代有良知的人能看到今天,他们是不是会更加绝望。一百年了,物质上沧海桑田,物质以外的泥沙俱下,当年的问题还是今天的问题,今天的问题却是当年想不到的问题。中国像一个空前的怪胎,没有人知道它将去往何方。所谓的和谐更像一种挤压,让人无法喘息。在我审视元明清时,我不知道以后的人会怎样审视今天,我们这一代在历史中,究竟是悲剧还是闹剧的形象。前者还有一点庄严,后者纯粹是荒诞。虽然所有人都要灰飞烟灭,我还是希望灰飞烟灭得值得,而不是毫无意义地殒灭无踪。后人要为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买单,如同我们为先人的所作所为买单一样,如果让一群没有历史良知的人操纵社会,如果那些能够调动社会资源的人不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么末日审判的那一天,我们何颜去面对自己的子孙?于是对我个人来说,深层的绝望里,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在中国找不到归属--当然不是那个杏花烟雨江南的文化的归属--而是找不到一个秩序井然民众幸福的理想的邦国,无法给自己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和一个合理的解释;一种是在法国找不到归属,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本性,以异乡人的灵魂身份漂流,无论表象如何安稳也是枉然。所以在这绝望的夹缝里,我感觉到自己的宇宙意识在增长着,我开始以宇宙的方式来思考人生,让自己的文化属性归位,我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世界公民,一个宇宙的精灵。这不是自欺和虚妄,唯敞开心胸接纳宇宙和融入宇宙的人,是我的知音。
  做粗活的时候,告诉自己“下学而上达”。这是人生的苦,但也只是一个过程。疲惫的时候告诉自己,此刻的痛苦是为未来的幸福买单,而平衡的人生才是完整无缺的圆满。我还应该感谢我有一个平和公正、幽默而善解人意的上司,从不给我气受、从来尊重我的人格、从来给予我充分的信任,这不见得司空见惯,这也是一种苦痛中的至福。骑自行车的时候,最痛恨上下坡。而蒙彼利埃的上下坡正如恒河沙数,难以估量。因为我的思维方式是从负面入的,所以下坡的时候也并不愉快,因为我会想到返回时上坡的艰难。所以最爱平坦无垠的路面,如佛教的四大皆空。活儿多的时候,就到淼和大厨那里蹭饭,有时淼也会亲自送饭到我家。前天大厨看我辛苦,还特意包了饺子给与补偿。享受着与挚友在异乡比邻而居的奢侈,随缘而喜,友谊与福乐地久天长。
  挽救了一盆花。应该是隔壁的俄罗斯女子搬走了,把它遗弃在走廊。不忍看见它死亡,不忍伤害造物的心肠,不忍一株生命艰辛的生长被剥茧抽丝,于是用心关切着它,相信它会有一天像我的两盆花一样苍翠蓬勃,给人平常心的慈悲喜舍。从负面入反而心中柔软,时刻留心脚下的蝼蚁,怕自己的随意会毁灭一些勤劳无辜的生命。从自己做起广结善缘,积修福泽,但求心之所安,钢铁也能化为菩提的种子。会有一天,小小的意志也能汹涌成河海,在自己是意义,在他人是救赎。
  幸福感缺失,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也就安然着这种状态。而且在幸福感缺失的同时,还有自由来取代幸福的空间。一个独立的女人是一个女王,不用低眉顺目、不用退让妥协、不用患得患失,相反,自由让人曳着两袖清风在云端飞舞,骄横跋扈地在诗意的空间里泼墨挥毫,无所牵绊地选择,也无所畏惧地承担。所以还是应该鼓盆而歌:在人生最珍贵的两样追求里,我已经拥有了一样。至于缺少的那一样,就慢慢地在人生的河岸边寻寻觅觅吧。拣到珍珠自然是运气,只有沙子也不见得就让人沮丧失魂。无论是自由还是幸福,都没有河流本身重要。对我来说,这河流也许是天河吧,赫拉的奶水也好,王母娘娘的金簪也罢,都是宇宙和人生的映现。而那下面,有一双仰望的黑眼睛,以卑微有限的生命,尝试着理解和理解之上的创造,尝试着用温暖和爱来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记得我说过,万物各得其所是最深的幸福,那么放在这里,作为文章的收尾。当然,幸福的可能性与生活一样是没有穷尽的,那么就让它们顺着天意的溜索四处游走,也许终有一天被我捕获。
  
  09/08/2009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7.21 06:49

    九 两个神奇的国度
  
  与上一次的写作穿越几个月的光阴,这是蒙彼利埃的盛夏。时光的酒杯永远也不会等待人是否把它斟满,风驰电掣的就滑到下一个杯盏,唯独给人一双回首的眸子,让他看见那些斟不满的虚度,任遗憾在心灵的渊潭里越来越深。对我来说,从08年以来似乎就不是人生的丰年,经常在晴天和下雨的时候偷懒,所以没有金黄的秋天也是正常的。然而偷懒的节奏让人有一种行云流水的释然,所以很多很早生长的因素悄悄沉淀着,反而自由,反而通畅。既然时光以何种方式度过都是浪费,那么就大度地与过去挥手。
  没沉浸在回忆里,更多地活在当下和未来。烦恼丝还是千万缕,修炼成佛陀的圆满和无上正觉需要大智大勇,平凡的我们还是不要好高骛远,而是踏踏实实地从每日的细节里开始修行,从色空开始。其实人还是要尝试破执和破我,朝着这个近期的目标进发,很多烦恼已经开始淡然。想象着自己不过是偶然的因缘际会,想象着我们都是恒星爆发的灰,自我就开始渐渐宏阔和舒展起来,可以与宇宙相通,终有一天会化为空境,那才是大自在大慈悲。一切大都从小开始,如同做学问更要以小见大,从细节和不起眼处下功夫。
  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间游走,有一种内在的平衡。有人说人生是跷跷板,经历千山万水之后才知道平衡点是最高点。会心一笑,这是一个走过沧桑的人。对自己这个个体来讲,没有永恒的赢家,比如外在繁复的时候,内在就枯竭;比如拥有多了,就开始日夜不安地担心失去,没有一个鼎沸的最高点。在这背后,我总体察出神意,也有些宗教和哲学把它叫做宇宙的秩序。做着粗活,也读些书。从来不觉得做粗活卑贱,太阳底下没有卑贱的劳动只有卑贱的心。那些经历了岁月的风霜,却依然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人其实很值得悲悯,尘世的冰雪封住了他的菩提心,竟然没有配得上年轮的温暖。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法国,司空见惯了这样的人,看来修养对于大多数人无论教育怎样发达依然是奢侈和遥不可及。读书的时候更惬意,因为那是一个人静静地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他人对话,尝试用另一种角度和方法去理解和诠释人生,所以延展了人生的广度和深度。
  之所以取下这个题目,是因为这是最近比较强烈的感受。浏览中国的社会新闻的时候,那些不幸的和黑暗的事件层出不穷,可我不但没有麻木,反而更深地触及了某些隐藏的质素,在心里盘根错节。我们生活在一个空前神奇的时代,比五代十国和晚明神奇得多,有时候站在外在的角度去审视,惊诧至极。然而,在那些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人的利己和贪婪。中国的制度不是遏制它,不是漠视它,而是毫无羞愧地纵容它,任凭公正和律法以好听的名义悬挂在那里,被权力和金钱玩弄于股掌之上。那些并不神奇的国度,其实人性与我们是一样的,不过他们想出了一整套办法去遏制它,把它限制在一个度之内,不让私欲的波浪决堤。所谓的自由,其必然前提是承认他人的权利和自由,是每个人都让出一部分来达成公共契约,然后才退缩到自己的小天地里驰骋。这种文明的枷锁也是一种必需,否则就是野蛮。最近,我的一个朋友,他们精心经营六年的一个非政府组织被文革般地抄家了,而这个组织的宗旨和所作的事情,恰是为了社会的公正、法治和民主。从盖茨捐出自己绝大部分的资产以来我就开始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耻辱,这耻辱延续到今天绵绵不绝,像一个烙在心口的印,除非把心剜出来,否则绝无消失的可能。至于法国的神奇,非亲身经历的人不能感受,用汉语写作,有点不知从何写起。大厨说上帝创造法国人是为了证明智力的极限(后面还有一句:后来创造了美国人来证明负数的存在),我们都笑翻了天。法国在骨子里其实是和中国极相似的一个国家,只不过他们的智商欠发达,而中国则是过了度,所以过犹不及,殊途同归。比如,法国人显性自恋,中国人隐性自恋;法国人隐性关系圈,中国人显性关系圈;法国人隐性无修养,中国人显性无修养;不一而足。在法国,我们都出现过稀奇古怪的状况,除了文化差异以外,根本原因还是这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神奇的政府低效率、无作为,神奇的自以为是,神奇的冷漠自私,神奇的永远不满,当然,还有更多的隐藏在深处的我尚未看穿的神奇。最近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我们出生在一个神奇的国度,来到了另一个神奇的国度。”我想到北岛的诗,想到我们这些漂流的人最后必得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失去一样,心中总有化不开的淤伤。
  就学术的传承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彻底断裂的、荒芜的时代。荒芜到不管我觉得多么丰沛有力的时候,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无力。我们这些人是天然地被高考制度阉割的一类人,连满清制度下的考据学派都不如。因为后者虽然被阉割了灵魂,但还有踏实严谨的治学之气,而我们这一代是完全没有根基的浮躁,譬如专制还在,但专制下的道与德却统统荡然无存。淼说,如果中国传统的历史以宋朝终结,而生长出自己的萌芽,那么今天是法国人站在中国的大地,而不是倒过来。先不论这句话对不对,至少听来让人有些黯然神伤,那黯然的背后,是一个被自己珍爱和精华已经被毁灭的文明。那天和学妹聊天,聊到我们在学术上深层的绝望,我说也许我们只能留给后人一个姿态。她说没有肉体的灵魂存在么,没有土壤麦苗怎么生长?我回应说见过沙漠上的胡杨林么,灿烂得像火一样。也许我们就是胡杨林,即使没有土壤种不出苍翠,却也有一种顽强的艳丽,至少可以让后人歇脚乘凉。这种形容其实乐观了,我们并没有那种艳丽,我们很苍白无力,除了,沙漠深处与心灵有关的水源还在。百年甚至几百年以后的人,我已经开始乞求你们的宽容,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你们无法想象的年代和气候,我们为自己的信仰和信念付出代价,也许收到的是一片虚空。
  让我有点欣慰的是,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不是彻悟是水到渠成,原来我的到来是为了理解。所以我其实并不热衷于创造,而只是边走边看着,边唱边思考着,很从容很淡然,穿越了很多世俗的执著。然而理解本身也是一种执著,什么时候连理解都超越了,什么时候也许就达到了。我相信这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样看来,死亡可悲可喜,悲的方面在于一个消逝了的人就丧失了理解能力,喜的方面在于寂静了,和光同尘了。但理解不是生命的证明,爱才是生命的证明。因为只有爱才能超越自我的局限,与他者对话和融入,高于其他存在物。爱才能证明生命的温暖,而宇宙是冰冷的。
  前两天听了一场国家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我有生以来听到的最美妙的钢琴。我不知道佳人倾城是怎样的,但我知道了天籁倾城是怎样的。我闭着眼睛,感受着莫扎特的意境,听得眼中蕴含一汪泪水,轻轻在睫毛里颤动。钢琴家的最后一颤有一种绝顶高手的清澈和透彻,我的心跟着音符上天入地,有清溪之玲珑、月光之皎洁、空谷之深邃、海面之旷远。学妹说音乐里有发和西这两个魔的音符加进来,天堂就成了鬼蜮,所以中国的五音和谐,西方的七音冲突。而这一次我没有听见冲突,却有天上的乐曲洗涤我的身心,让我与音乐的意境为一,为我昭示了一个大美的极致。又想起一深邃的悟:如果没有音乐,人生将是一个错误。是啊,没有这些美妙的天籁,生活该多么缺少色彩,苍白到让人抓狂。所以临近三十的时候,总想遇见一些细节丰盛的人,因为他们能让周围的人在日常的枯涩中如沐春风、如临秋水。宏大只是黑白二色,不能用来生活,只有细节的雨滴才能浇灌出彩虹。
  前两天收到先生的邮件。他的邮件总能让我感到暖心,这种温暖的感觉让我感到自己鲜活的存在着。他嘱咐我在暑假也要安心宁静地做学问,并且一定要伴着琴香和茶香。他的言传身教所赋予我的相关于人生的意义,他本人所赋予我的却是生命的证明。理解和爱,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完整的人生。
  
  20/07/2009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4.16 03:38

    八 一个完美的复活节
  
  三四月间,就世界大潮来说,经济危机肆虐、索马里海盗猖獗、意大利发生让人惊恐的地震、朝鲜不断地搞各种充满威胁的武器试验;就蒙彼利埃的征候来说,时常阴雨、窗外的紫荆花(不久前我确定我窗子旁边的一树花叫“紫荆”)由淡粉转成深粉并夹杂绿叶、咖啡馆的人流依然鼎沸、校园先遭遇罢工后遇见复活节所以一直很安静;就我个人并流的各种意识来说,平稳的绝望始终是主流、有瞬间的愉悦和幸福感、孤绝到了极点是悲欣交集、有时烦躁无聊中却忽然惊觉时光飞逝。人间的不同维度像是一首繁复的交响乐,各自发生各自的,汇在一起却如大江奔流。
  平淡无奇地度过了二十八岁生日,甚至没给自己任何一点儿形式上的绚烂。这个数字完全不让人愉悦,它似乎是为年轻时代划上了一道隐隐约约的休止符,从而促使人进入另外的角色和人生旅程。只是听到那些和时光有关的歌声,会觉得心不断地被刺痛,那些最好的时光早已成为不知是甜蜜还是苦涩的远景,而下一次的相逢又不知何年何月。牛年我的侄儿侄女一大堆,瑶瑶已经钦点我为她的孩子取名。看来我这个无夫无儿的女人,却要先进入干妈的角色了。
  成了夜间动物。必得暮色四合才能读书思考,白天的大把光阴经常是虚度了的。每天在神学、新儒学和史学之间游弋,充实的时候恨不得高声歌唱,碰壁的时候恨不得落荒而逃,虽然外边看来完全是静静地沉淀着自己。叮嘱自己说下辈子如果投胎成女人决不做学问了,这么枯涩下去,早晚会变成窗台上凋零的马蹄莲。然而有时候细细静观,竟也品味出风中的残叶那参透大化的风姿,所以知道枯涩比之盛放也有一方傲岸的优雅。然而毕竟与绿色和芬芳无缘了,唯一的好处是自在自为,因为无人观赏驻足,所以完全舒心地为自己活着。只是看到海蒂拉玛和夏梦的绝代容华时,才想起来女人是应该美丽的,如果不美丽,那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悲剧。对大多数女人来说,这种悲剧被淡化了,因为生活中的悲剧总是纷至沓来,掩盖了上天这种或者奢侈或者残忍的偏心。
  半睡半醒之间的感受最耐人寻味。有时候听着古典音乐就睡着了,恍惚中仿佛寂寞凝成白烟似的一团悬挂在半空中,把自己也融进去了;有时候梦见自己在窒息或者某种绝境中死去,梦中的自己也不知道是欢乐还是悲伤;有时候梦见身在国内,一切熟悉的场景和人物宛在目前,睁开眼才发现原来是在异地他乡,梦中的一切转瞬间邈如云烟。我喜欢这些模糊的体验,因为它们让我了解自己的心路,自知比知人更重要。琴艺有了进步,因为我听出了自己的风格。同一把琴,不同的人弹出的意境是不一样的。到了我这里,声音的方面是倾向于浑厚,味道的感觉是临近于清寒。前者是思维性格,后者是人格性格。我一直弹不出轻灵的感觉,现在明白,那是人的本质使然。这些日子喜欢弹“出水莲”,本是孤标傲世、不染纤尘的曲子,到我这里就有了天风海涛的澎湃和怨断。会有一天中正平和、从容如水么?我想那是我找到信仰的阳光和天空之后。
  在吉尔大叔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跟我说:“以后在我面前经过的时候,不许就这么一溜烟不见了”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我将要度过一个完美的复活节。他邀请我参加星期六晚上的祭仪和星期天的午宴时,我便一口答应了。复活节前夜阴雨蒙蒙,但料峭的清寒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虔诚。每人手持一根蜡烛站在火堆周围,看火苗不断地窜向天空,听神父们动人的祷告,然后点燃手中的蜡烛,站在礼拜堂中唱圣歌。火光中,我领悟到西方的文明是火,我们的文明是水。前者是温暖的,后者是清冷的。所以前者要给上帝以热切地回应,要与耶稣基督看齐,要奔向光明和永生;后者却要秩序、逍遥或者灭度,冰冷排列、泠泠然飞翔或者灭欲而望空。两者的极限都是无我,前者是通过与基督的看齐,与神圣为一;后者则是灭我,融入宇宙秩序。虽同归,但殊途很重要。神父们制作了一套上帝造世的软件,在礼拜堂的墙壁上演示,美妙绝伦。半圆的穹顶仿佛某种天国的召唤,于是我想到我们的建筑端庄方正却昭示了某种道德理想,前者是形而上的神学宗教,后者则是形而上的道德宗教。领圣体饼的时候,吉尔大叔问我:“你受洗过么?”我摇摇头,于是他在我的额头上轻轻一点,算是领承了恩泽。我和教徒们一起唱“哈里路亚”,心中似乎也被荣光普照。但愿基督的复活能修复这个伤痕累累的人间,但愿耶稣的复活能够提升人性的纯度,来回报他的鲜血、痛苦和大爱。祭礼结束的时候已经凌晨一点了,我们这些人到内室去吃些小点心,喝红酒和威士忌,来庆祝耶稣的复活。
  星期天的祭礼就简单了,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主要是唱圣歌和神学阐释。十三个神父都有漂亮的嗓子,沉稳圆融,绕梁三日。我多次低下头,来表达我的谦卑。愿破碎的世界早日向完美行进,愿脆弱和伤害被爱和悲悯抚平。吃饭的时候,我向每一个人微笑,我知道在这样的场合,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它既表达了喜悦,也表达了认同,更表达了一颗追求完美的内心。吃了好几样从没吃过的东西,吃到一种很好吃的奶酪,还喝了一口很浓的白兰地,的确是很丰盛的宴席。我和身边的小伙子(他也是修道院的房客,我的校友,比我低一年级)边吃边聊,他的笑容和声音充满阳光。每次和吉尔大叔对视的时候都要轻轻举杯,相视一笑,然后抿上一口。我想说,亲爱的大叔我很爱你,你的微笑和亲和力让我觉得自己和神灵又近了一层,你的眼神告诉我,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吉尔大叔笑着跟他的同伴说:“她将在2011年受洗。”另一位大叔回应道:“不,很可能是2010年,”我哈哈大笑,不置一词。心里对他们的话有几许认同,因为我皈依基督教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不过神父大叔们并不知道我对基督教的关注已经有十来年了,他们以为我只是出于兴趣才会参加。会有一天,他们发现我是未来信徒的潜力股。散席的时候,吉尔大叔说:“什么时候你邀请我,我去听你弹琴。然后你把中国的世界展示给我。”我说好,心中佩服他用“中国的世界”这样精确的词藻。是的,我还是深信自己曾经的醒悟: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和文化都是同一个神明的不同呈现,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否则,总有缺憾。值得一提的是,午宴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幸福感,是最近绝望的状态中少见的。这是沾了耶稣基督的光吧,他把世界的前景呈现给我,把火炉般的温暖倾注给我,告诉我圣父在创造这个世界的时候,是倾泻了自己的大爱和向善的秩序,我应该对这样的未来充满信心。至于那些苦难,那些因为纤细的心而感受到的深湛的苦难,如沟渠镶嵌在人生中,虽然不可补偿,但终有一天会被“使在”的恩泽填平。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3.20 06:19

    七 还是病态的灵魂
  
  窗子旁边的树开了满满的花,簇拥成团的玫瑰粉就在我的视野里爆破着,宣布着春天的消息。我们校园里也是到处撒落着春天的痕迹,美得天翻地覆。我的两盆观叶植物还是泼天泼地的绿着,活得很昂然璀璨,仿佛在表达自己虽然没有盛放的狂喜,却也没有凋零的哀伤,而且筋骨强健,血脉充盈。也不特意要求阳光、水分和肥料,只要福泽能够顺便笼罩就好,平常心养育的植物自己也懂得修行。
  这是一段波澜不惊的日子。我肯定以后回想的时候,大多数影像都会无影无踪,如地中海的水汽一样蒸发于无形。然而正是这些让人想不起内容的日子,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广度和纯度,它们恰恰与那些绚烂的星辰无关,却属于无边的夜空。幸福或者痛苦的感觉也是靠日常积累起来的,那些与星辰相关的时刻虽然沸腾,却是虚幻短暂的,抓不住,也不能倚仗。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地守着自己的本分,在本分里还原着自己的真心和如如。偶尔与中西思想对弈,相信彼此的面容唯有在对视中才能逐渐清晰。我在心里暗暗地勾勒一个完整的圆,总会有一天如阳光朗照。和两位基督教的传教士聊天的时候达成共识:信仰也像拼图游戏,任何开始都是一点一滴,残缺不全的,并且看似不成逻辑,但会有水到渠成的时刻,一幅完整的地图豁然呈现在眼前。文明的相遇总是以幻想和妖魔化开始,不过今天的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融通,是把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纳入自己的怀抱,时而赏鉴之,时而融入之,甚或拉杂摧烧之。那将是一种圆融浑成的喜悦境界,然后才可以涉及属于自己的萌芽和小宇宙。
  日常的自己还是缥缈孤鸿影。一个人的日子,就把毫厘放大成无限,在蒸煮数种豆子中体会五谷的清静含香,在沐浴时仰卧着让鼻翼间充满橄榄沐浴香油的憨甜,在半睡半醒之间感悟着潜意识世界的蜉蝣与万里,在拨弄琴弦的适意中欣喜于偶尔拿捏稳了准确深入的意境,偶有芳邻叩门参观我的古筝,便沉浸在古人听琴的情怀里。淼对我的这种状态,是既嫉妒又看不上。嫉妒的是一个人的无欲则刚,鄙视的是不懂二人世界分享的乐趣。其实二者都好,只要安然就好。不要拥有其中之一,还觊觎奢望另一种,那才容易把生活植根在痛苦之上。这种和人攀比的痛苦,我和淼都是没有的。但我的痛苦来自于对普通人的悲悯,因为真正的苦难来自于细节,它们无处不在,与时代大背景无关。对于自己的痛苦感,我很相信是因为罪孽深重,所以需要苦难的磨砺来减轻和消除罪孽。这种想法能给我带来一种平和与顺遂天意的感觉,所以反过来看,苦难也是在积修福泽。我的传教士朋友赏玩我的器物,譬如紫砂壶紫檀琏金石篆刻之类,对法国的中国货深感不满,说我们把好东西都自己留下了,并声称有机会亲自去中国看看,并认为我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我却说:“懂得生活,得先尝过痛苦。”因为我想到了哈姆雷特说的,要慈悲必得先冷酷。与苦难同时的是生命自身的坚韧,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不屈不挠地意志在支撑着活下去的渴望,它不能消解痛苦,却可以给予一股反作用力,化砂石为珍珠。于是人生的纯度是苦难砥砺而成的,它是一种提炼,也是一种返还。有一次去后勤买剧票,受一位女士的嘱托把一位盲人带到我们学校。一路闲聊,得知他和我一样就读于博士第一年,社会学专业。心中是震撼的,为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所折服,一个盲人如何阅读资料是超乎我的想象之外的,这是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他说:“这是一个漂亮的城市。”我回应说:“是的,这里有很好的阳光。”因为对他来说,唯阳光可以感受得到,也能带给他地中海的消息。所以,他心中的万物即使缺乏色彩,也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丰盛。
  农奴培的儿子于3月20号满月。按照中国时间这个日子已经到来了。大寝室十二个人中最小的妹妹已经作了母亲,不得不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变迁。然而她的声音依然俏皮,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她,虽然她曾经说亘古未变的是我。对两个恋眷的人来说,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是幸福的,虽然彼此都知道,流逝了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唯珍惜的情怀还在那里,在角落里越积越深,在需要温暖的时候闪闪发亮。可是少女和母亲怎么能一样,跨越千山万水之后的人也找不回以往纯真的面容,总有一天,在真与幻之间游弋着,在流年的海边拾贝,在光怪陆离的记忆中狂歌当哭,在瞬间与永恒的闪回中百感交集。米海依把我曾经寄放在她家的衣服还给了我,整理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霉味。我称之为“岁月的味道”,并大规模清洗。然而味道可以洗去,逝去的岁月却一去不复返了,像一个千呼万唤也不肯回头的良人。我的屋子经我的装扮之后又是缤纷如画,色彩斑斓。有了古筝和绿色的点缀,就氤氲着一种峭拔清秀之气,有时竟也书香袭人。整个屋子是暖色调的,晾衣架上有我的锦衣华服,只有床单是釉青和细瓷白相间,一朵一朵的莲花让人觉得天清地宁。然而与论文拼杀的况味自有一种苦不堪言的放血在里面,当然除了那些偶尔的灵光一闪。
  歌剧和舞蹈看了几场。尤其歌剧,总让我神思飘忽,灵魂沸然。看“浮士德”的时候,就把它和自己正在阅读的书“宗教经验种种”联系起来。想詹姆斯的两种划分:健康合理的心灵和病态的灵魂。剧终的时候,对青春流逝的感叹、对爱情难以割舍的情怀、对生命至高无上的礼赞都隐去了,只剩下一片神圣的光明和人坚定的仰望。那一刻,我得出结论,伊始,歌德骨子里是病态的灵魂,有一种忧郁式的凄美,但他总想表现为健康合理的灵魂,一种宏大和包容,两者完全不一致。但到了最后,两者在绞缠的过程中融为一体,你已经不能说前者是根本后者是表象,而是水乳交融,连他自己也分不清自己的终极人格。当然,在歌德这里,健康合理的灵魂已经不再是詹姆斯描述的那样天然和纯真,但依然不失为某种内在的追求。然而追求始终是追求,不是初发心,所以让我给歌德定位,他还得归到病态的灵魂那一类。因为我自己也属于这一类,一种天生的秉性。游历人间的时候,看见的永远是痛苦、消极和无辜,永远在咏叹美的消逝,永远渴望被净化和救赎。却又总想望着圆满的境界,想望只看见人性的良善和和谐的万物,想望做一个纤尘不染的圣徒。其实游离于这二者之间既丰盛又痛苦,如同从残缺祈望圆满,永远是水中月与镜中花。所以就应该安于残缺,因为健康合理的灵魂苍天没有赋予我,即使仰望,也应该淡淡的。所以还是用减法计算着人生,那样就没有大的失落,却不失丰盈的体验。
  在基督教的天启神学和佛教的醒觉哲学之间,会有一天我尘埃落定。有时候觉得这两种人类最完备的宗教和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宇宙。有时候又觉得这两种宗教都太彼岸了,如果有中国传统的现世情怀就更完美。于是痛苦的行走中也感恩着,感激我终究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追问方向。也或许它如我的初心一直在那里,在几十年的岁月中沾上些许尘埃,找到也是一种还原,一种深层的明心见性。我相信,在我的博士论文交卷的前一天,我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3.20 06:19

    六 我深爱的先生一家
  
  从亲爱的先生家回来,心中如同轻轻沸腾的泉水,有轻俏的喜悦、有泠然的歌声、有流动的温暖、也有盛放的繁花。人生难得这样的灿烂时刻,于是跟淼迫不及待地戏谑:“为什么好男人都是别人的丈夫呢?”
  出发的时候,天气不好。前一天的太阳隐遁了,天上有无数飘飞的云。然而心绪轻盈,我爱的城市节奏一如既往,春天的气息不断地爆破。一树一树的桃花芬芳清溢,有泥土的香气。鬼使神差地,我完全准时出现在先生的面前,一分钟都不差。以至于先生打趣说:“你这是精确的顶点。最高点。”我俏皮地笑,心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今天一定大吉大利。院子里一树杏花开得灿烂,粉红的色泽都是春天的消息,把整个院子的生气都点燃了。先生说:“现在大部分的花儿没有开,还不是季节。等都开了就美了,那时你再来,如果天气好,还可以在院子里喝咖啡。”看来,热爱植物的人必然有情趣,反之亦然。进门之后,就看见一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青青嫩嫩的,滴出水似的青春,先生笑着介绍:“这是我的女儿。”随后先生的夫人安娜马上与我打招呼,眼睛里都是温和而真诚的笑意。她合中身材,神韵里都是贤妻良母的体贴,没来由地就觉得亲近,也不用太客套,很自然就熟埝了。不久先生最小的女儿从地下室跑上来,给我来了三下法国式吻,眉宇间都是孩子的活泼好奇,也只有孩子才有那样纯真清澈的眼神。安娜说:“我的大女儿在德国读政治学,当然不能回来。至于儿子,每天‘忙着呢’,跟伙伴们玩汽车去了。所以两个小的在家招待你,她们一个读初中,一个读高中。”仔细审视先生的别墅,发现是三层结构,布局非常有层次感,有种柳暗花明的梯度。窗子的外面风景辽阔,远处是丘陵,近处是阡陌田埂,别墅穿梭其间。家具和房屋摆设充满了生活气息,真有宾至如归的温馨情调。
  然后我们就轻轻松松地进入了各种话题,包括我所居住的城市的地理位置,中法两国的时差和飞机时程,中国的功夫和太极拳,汉字的特点和构成,法国的香槟和葡萄酒,中国的南北差异,中国手工器物的繁盛,中国最美的省份云南和最具文化气息的江南,等等。安娜说她正在练习太极,也曾经扎过针灸,尤其喜欢李白的诗。其间先生和我的安娜师母两个人交替在厨房活动,心中暗暗地想,原来课堂上文采精华的先生在家竟也下得厨房。
  吃饭的时候我在上座,也没虚伪地客气,大方地坐下来。比较简单的法式正餐,但很好吃,很有家的味道。先生戏谑说,说一个人法语说得不好,就说他说的像西班牙奶牛一样,然后学西班牙奶牛的样子,憨态可掬。谈到生肖的问题时,我也胡闹道:“因为我属公鸡,所以来到法国。”后来话题逐渐深入,涉及到中西方的哲学宗教和历史。这时两个孩子就插不上嘴了,是我们三个人谈得神采飞扬。席间得知安娜是法语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老师,意料之中,因为我早已发现她的谈吐儒雅深湛,贤妻良母的外表之下却是骨力劲健的知识女性,所以亲近感就又拉近了一层。我也知道安娜是喜欢我的,有些话不用非得说出来才知道。我们谈马勒布朗什伏尔泰狄德罗克罗代尔苏格拉底,也谈孔子老子朱熹四书金瓶梅红楼梦。我没办法忍住微笑,因为我由衷地喜欢他们两个,这个家庭让人感到从内向外绽放的美好。
  对我来说,谈话的高潮出现在主餐结束之后。因为先生忙里忙外地为大家服务,孩子要帮忙,他笑着说:“不用,爸爸才是奴隶。”我笑了,一股暖流从心中生发出来,我热爱这样的柔情。安娜却打趣道:“他是努力在你面前展示一个法国好男人的形象,让你对法国男人的评价好一点。”又补充道:“他在家很喜欢干活,尤其喜欢做饭,这倒一点不假。”我说:“所有的同学都说先生好,所有的。”安娜回答说:“所有人都有道理。他确实很好。他总是笑声不断,我本来是个严肃的人,因为他的缘故,我也笑口常开。我对他很满意。”她说这些的时候,眼神明澈,又如同有火焰在闪动。当我说:“我明白,这是一个女人的幸福”的时候,既感动、又嫉妒、又开心。记得我在卡昂读语言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曾经当着我们的面说:“我爱我的妻子”。这一次,四个孩子的妈妈,我导师的太太,当着自己丈夫学生的面,说出了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的话,又一次让我的灵魂在瞬间沸腾。这是怎样厚重的爱恋喷发出的质朴的话语,又是怎样坚毅的亲情转化的柔情。我静静地注视着收拾餐具的先生、跟我说悄悄话的师母、浑不知人间忧愁的孩子,深深地爱上了这一家人。后来得知我的先生是射手座的,更是欣喜,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星座,这也是为什么我由衷欣赏喜爱着他。
  离开的时候,放任自己的情绪在轻轨车中蔓延。确切地说,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发觉自己对先生的情愫里,有尊敬、有欣赏、也有广义的爱恋。做客的一天,他让我看到了课堂上风姿勃发以外的另外一面,一个宠爱孩子的父亲,一个体贴妻子的丈夫。我更感谢安娜师母,她让我看到了幸福家庭的一个侧影,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中年女子对丈夫深邃而朴素的爱,看到他们除了是生活上的伴侣,也是志趣相投的知己。这种幸福甚至可以传染给我,那样的喜悦、温柔、丰瞻、浑容。我知道我还会去做客,因为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乐于去感受那种思想和心灵的欢乐与温暖,可以给这异乡冷调的生活注入鲜花和美酒。是的,我亲爱的先生,我终于觉得,因为你和米海依的缘故,我不再是一个人了。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3.20 06:18

    五 像绿色一样活着
  
  最近,走在大街上,阳光鼎沸,草木舒展,风儿吹响窗棂,我闻到了春天的味道。平静的日子,对脚下的城市有一种雍容却又淡然的爱恋,就像对至亲的人浓酽若茶的深挚情怀。一个人特立独行着,淼说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就把MSN的签名换成了这个,并加上一句“羡煞天下人”。享受着一个人独享幽居的繁华,洗澡的水声也泠泠然动人,时常洒扫地板、清洁厨具,感觉自己就是这一小小角落的帝王。我的植物们长势喜人,犹喜其中不知名那盆的翩跹姿态,喜欢它抽出的新芽浅嫩的色泽,虽然没有花朵,却比盛开的马蹄莲更能带给人生命的气息和美的感受。把天鹅和青蛙黄杨木雕放在花盆中或者旁边,场景就鲜活起来,像一座动静兼备的花园。
  新的一年真正开始了,太阳和月亮都开始了新的轮转。小时候,觉得岁月的轮盘与年龄无关,尽管四季更替,苍穹下的自己却仿佛亘古如一日,从来没有改变过。过了十九岁,就觉得时光的后面有一个火箭在推,风驰电掣,转眼间就将近而立之年。此刻,如果不仔细去想自己的年龄,是不能精确的记忆的。因为不敢相信青春已逝,年华这样不待人。当我的印度的朋友尤纪塔说“目前尤纪塔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那自我揶揄的背后,我也有同样的伤感和无奈。镜中的脸庞比之青春时代是有了一些沉稳的模样,然而两只手却是空的,不知道应该为它哀伤还是把它当作一种荣耀。“九”是我最喜欢的数字之一,我希望它能够带给我吉祥和快乐。能在绝望的时候刨出希望,就像安迪在肖申克监狱所给予的明媚世界。无论有怎样的境遇,都能够傲然而又谦卑地活着,不改初衷。
  年三十的时候,送给自己一个礼物:一场很完美的交响乐,包括巴赫的钢琴和勃拉姆斯的三号交响曲。钢琴一如西方乐器中的王者,优雅大气,后者给我的印象却更深,因为层次和主题分明,诠释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也因为它的风格让我想到古罗马哲学家所提到的“节制”。充盈而不爆破,激扬而不失优雅,静谧的十分很通透,悲怆却又胆气俱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渐渐能够欣赏节制之美,譬如也能够欣赏宝钗,而感慨于黛玉的过度。还好,给自己的评价是,在大事上是一个能节制自己的人,虽然在细节和兴趣上,有时也会放纵和娇惯那些飘荡在肺腑间的气息。留学的日子,我就会放纵自己去听各种音乐会和歌剧、观赏戏剧和舞蹈,去享受一场一场五官和心灵的盛宴。
  家里最近倒是人声鼎沸,我从前在法国的三年,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我家的访客,有来自越南的多娜和印度的尤纪塔,有对中国感兴趣的法国人阿妮,有淼和大厨,也有我初识的学妹。印度的同学回国探亲的时候,我还亲自下厨给她做了炒面,帮他提行李并把她送到火车站。也许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缘故吧,懂得一个异乡人在法国的苦和难,所以愿意及时地送出我的援助之手。她离开的时候,正赶上法国的大游行,是中心的广场人流汹涌,几乎堵住了来往的行人。中小学生也上街了,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诉求,有人要求教育改革,有人要求把最低工资提高到1600欧,不一而足。最高的呼声是停止对伊拉克的战争,看到这些热血沸腾的青年,我觉得这个民族还有希望。飘零久了,深谙人性恶,却从未因此忽略人性的良善和悲悯心肠,有时候也能跳出来,看看圈子里的芸芸众生。有趣的是,有一次赶巧,淼和尤纪塔一起在我家做客,我和淼互相嘲讽,翻译给尤纪塔听,让她十分惊讶。她说从来没见过我的这一面,前两天刚听过我抚琴,转眼就拔剑扬眉了;我说幸好她不懂中文,原话比翻译过来的锋利多了。后来吃饭的时候,我很洒脱地说了一句“所有人都是要死的”,她说对我有了新发现,“你是个很复杂的人。”我很高兴我在一个外国人的眼中是多层面的,因为那意味着我们的交往有了广度和深度,而不是通常的单向度。
  学术压力很大。越接近我的主题,就越感受到它的难以驾驭和丰富变化,我是真真正正地站在两种文化的缝隙两边。缝隙是研究的焦点,更确切地说,缝隙中的一点才是研究的焦点,一定要说服读者是因为这个点的独特性和它的价值才作出的选择,而不是一种随意妄为。前两天收到国内方面导师的邮件,看到那些殷殷的指导和叮咛,心里的感受是沉甸甸的,发现研究不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它将拥有相关学术史上的位置,它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压力虽然巨大,但是却没有畏惧,知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总得把杂草理顺,开辟出一片灿烂的良田。寂寥也不是空的,它有一种气息,并且会渐渐地沉下来,沉到血脉和骨骼里,酿成一个人的学术品格和人文良知。偶尔也有逃跑的冲动,意志里真有甩手不干的念头,然而分得清压力产生的幻觉和必须“节制”到底的现实。于是知道要像绿色一样活着,蓬勃、坚韧、柔和,并且能够带给他人以欢畅和希望。不管风吹浪打,执著地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不管繁花的诱惑和招摇。
  有一次看电视,偶尔就看到浙江国际在播05版的京华烟云。而那偶然的一幕却打动了我:孔立夫在监狱里,木兰为他唱李陵碑,唱着唱着两个人都泪流满面。狱卒带木兰走的时候,立夫感叹人生得遇如此红颜知己也算不枉,大有死而无憾的缠绵激情。所谓打动,是心弦被触动,与感动无关,却是共鸣,仿佛变成他们两个,去感受那种深入骨髓的人生悲喜剧。后来沉思,觉得两个相爱的人这样是最好的,永远有残缺的美,永远都只是一些美丽的瞬间,而躲开了属于日常的庸俗、乏味和互相厌倦。回想起林语堂这部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中文小说之一,深自叹惋中国家学的失落和学统的断裂,而今师徒情谊早被市井利益取代,大家闺秀的风华也成了只能想象的往日云烟。
  老妈寄的包裹到了,其中有一枚她亲手绣的书签。我把她放在书桌的手边,随时都能看到。书签上,一弯新月,繁星点点,共同照耀护佑着人世的居所,天幕是一望无际的深蓝。我想,有了它,就有了万里之外的叮咛和祝福,就能够在这个异乡逢凶化吉、锦上添花,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情感比慈母的爱更博大、更无私、更温柔。这手绣的书签也带来了我亲爱猫咪儿子(事实证明,它其实是个女儿身)的信息,我能想象老妈刺绣的时候她在旁边撒娇捣乱的场景,没有我的日子,它也算在老妈身边尽孝了,所以看到窗外的月光的时候,也让月亮捎去我对这小家伙的牵挂和感激。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3.20 06:18

    四 楼外雨潺潺
  
  此刻,文学大楼外下着蒙蒙细雨,前天甚至飘雪,蒙彼利埃的冬天更像是北国的深秋,轻轻的寒意,有时雨雪,大多数时候天空很深湛。这个城市的节奏是轻盈而舒缓的,没有人打伞,也没有行色匆匆的面容,一切仿佛亘古就在那里,千年万年如是。
  算是初步安定下来,虽然在这个程序复杂的国家,很多有关身份的事情还需要一步一步地处理。人生就是在等待中度过。我已经有了一个让我觉得温暖而灿烂的家。晚上睡觉前,看到窗外的火树银花,能给人带来一点儿幸福的感觉。米海依送我的桌布、床罩和睡衣总是在打开房门的刹那扑入眼帘,不近不远的友谊最能在一些时刻给人鼓舞和勇气。把带来的茶壶、印章、玉器、剪纸和扇子细心布置好,整个屋子就辉煌起来,充满东方色彩,又显得有一种安怡。把格子大衣、迷你裙和宝贝姐做的中式家居服铺展开来,屋子里就充满了女人的气息。每天的打扫是愉快的,所以我蓦然明白一个人若是很爱他的家,就自然而然会变得勤快,因为那如同看见了一个明亮而充满意境的自我;于是推断一个人如果很爱另一个人就一定很愿意改变自己,那是一种深层的勤快,因为爱,所以流动、供奉、生成。最爱我的大浴盆,淡蓝色的水给人一种泡温泉的感觉,所以每次洗澡的时候都先在里面静静的卧躺十分钟,享受温水带给人的愉悦和舒适。喜欢现在的居住方式,一切都是一个人的,不用与任何人分享, 自由高于一切。因为洋溢的爱,买了一盆小菊花,一盆类似竹子的植物,把大半人高的翠竹盆栽放在古筝和织毯旁边,就自然而然散发出高华的气度。因为屋宇辽阔的缘故,古筝的共鸣效果极佳,使我不太熟悉的曲子也着魔似的动听起来。做饭的水准没有荒疏,也许沾了大厨的气,还略有长进,有空闲的时候熬些苹果罐头,蒸煮些红豆绿豆,拌点糖醋白萝卜丝。寻常烟火最充满音乐的节奏。
  淡淡的愉悦和略微烦躁的等待中,心情总体来说是平和的。有时候觉得这个异乡是全新的,似乎从来没有了解过;有时候又觉得我从生到死都在这里,仿佛从来没有离开过。只是半睡半醒之间还是经常忘记自己身在何方,睁眼之时才想到自己又回到法国了,有一种飘忽不定的荒芜感。不浮躁、不急切、不慌乱,只是越来越深的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让人很难完全敞开心怀。如果不是种种有形无形的提醒,我根本想不到自己是个博士,我是个亘古未变的人,又从来不觉得博士有什么了不起,只是不同形式的讨论会和论文的进程压迫着,才会注意到自己的身份与原来略有不同。也碰到了几个故人,印度和越南的同学也和我一样读博士一年级,亲切和沧桑之感是有的,想当年初到异地的青涩和对论文考试的焦灼宛然如昨,而今在这里却算半个资深的外国人了。于是恍然觉得不但在国内故人成堆,在法国竟也旧识满天下了。新年是和印度同学在一个罗马尼亚家庭那里度过的。美食不错,氛围不错,世界各国的人不错。唯一尴尬的是有人邀请我跳舞,我却显得有点不自在,他以为我是害羞的缘故,其实是我实在是不能适应和一个第一次见面的男人那么近距离接触,自然而然的就手脚僵硬起来。散场的时候,知道这也许是这些人今生唯一的一次聚在一起,没有伤感,觉得在一起的时候快乐就好。因为短暂,就更应该充分和彻底。
  与亲爱的先生在咖啡馆里对饮当然是值得铭刻的,它似乎成了一种宣告,宣告有关我和他的故事算是正式开始了,之前的都只是序幕而已,现在才算做了他的门生,成为真正的弟子了。我见过他雷霆暴喝的时刻,但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亲切而充满了解的。对坐的时候,他那具有亲和力的喜人的特质散发开来,让我觉得很舒适、很安心。有时不敢直视他的眼睛,也许有一种羞涩,也有一种敬畏。我们天南地北的聊着,聊中法关系,聊我这一年多在国内的观感,也聊未来的论文。一个小时很快过去,曲终了,心却未散,有一种情怀在静静地氤氲。
  经常走步去学校,既省钱又锻炼身体。有时嗅嗅花香,看看天空,想想故人,追思一些形而上,感觉自己还在蓬勃地活着。春天已经并不遥远,我等待我们校园里那几丛梅树的绽放,将新的一年的璀璨消息带给每一个人;我等待碧蓝的天空中太阳暖洋洋的照在身上,让人忘却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那时,我就可以再次与宝石蓝的地中海相逢,在沙滩上搁置一个下午的时光。生活除了需要情趣,更需要质感,仿佛可以握在手中掂量和体味,然后就恋上,不死不休,付出很多旁人无可理解的代价,不能舍弃了。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3.20 06:18

    二 返还
  
  我亲爱的蒙彼利埃,在阔别一年半之后,在经历了无数重想念之后,我回来了。我的另一个故乡,当我徜徉在你的大街小巷之后,我发现那么多角落都能勾起一些闪闪发光的回忆,我发现那么多人的笑容亲切得如邻家男孩,才发觉那泼天泼地的阳光其实一直照耀在我的心上为我驱开尘世的风雨和阴霾,才发觉爱与相识和相处的长短并无必然关系,也许只要一锥子,就彻底扎根了。
  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把心情散落开,让眼神在四方游走,肺叶也清爽起来。让人难以置信的阳光,让人难以置信的晶莹欲滴的绿色植物,让人难以置信的似乎亘古不变的容颜。时光流逝了,你还在,我还在。你在我的心中不是物理的集合,而是充满了爆破的生命力的生命体,你的万里晴空如神意在远方召唤我,我的某个角落不断地、不断地与你相看、相爱、相给予。我不再是一个在外围打转的异乡人,从现在起,我们彼此拥有。欧洲苍凉大地,有了你,我就有了家。
  我很爱修士大叔的笑容,我很爱他那因为慈悲和了解而绽放的雍容和高贵。你和他是一体的,从十七、十八世纪走来,深居简出,朴素的外表下面丰厚而博大。你们的臂膀是敞开的、心灵是柔软的、脚步是坚实的、面容是洁净喜人的。在你的怀抱里,我可以起飞,而不必担心猎人和鹰隼;我不去追逐太阳,我满足于在它的光辉里沉醉和歌唱,悲伤的奥菲已经化灰化泥,我是一个快乐和幸福的塞壬。
  我亲爱的蒙彼利埃,因为很多人,因为你,我感受到上帝的爱。否则,这千里迢迢的缘分该如何解释,否则,把异乡作为故乡又如何可能。幸福其实一直都与爱有关,即使有命定的苦,也因为爱的存在越酿越香:那是绝顶咖啡的味道。这种滋味的蔓延与比较和占有无关,与激情和浪漫无关,而是属于每一个慵懒却充实的日常。也许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日子,是抱着柔软的枕头在拥挤的阳光中醒来,远处有淡淡的人声,窗外有啾啁的鸟鸣,屋内有我珍爱的每一样事物,我心爱的人为我冲好香气四溢的咖啡,你的浓烈氤氲在懒散的节奏中,叶子的绿意滴落在庭院的空地上,地中海的晶莹和浩瀚荡漾在心里,沟通了所有的陆地和大洋。
  
   三 碧水寒潭,群鸟翩飞
  
  初到法国,又应了淼的一句话:“为什么和你同居的男人,总是我的男友呢?”我亦不知为何,仔细想想果然如是,真不知上辈子是什么缠夹不清的缘分。因为正赶上圣诞假期,我那边的房子还没有正式入住,就到淼和其男友的“贝村”小住半月。名曰“贝村”,因为在国人看来,那确实是一个规模很小的镇子,民风彪悍,见识也相对浅陋,但自然风光原始,风景宜人。
  我们的窗外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大多数时光呈蓝绿色。早晨打开窗子的时候,阳光大把大把地闯进来,外面的石桥也是一味灿烂,把山顶教堂的福音传导到我们的城郊荒野。河水闪着光泽,如翠带修长,如发晶幽邃,有群鸟或停留或翩飞其上,静若圣女的默祷,动若豆蔻少女游离的目光。有时出行,走在河流的两岸,到很远的地方去,风景更佳,连树都作出翩跹娇媚的姿态,而一汪临近静止的水却让我不知不觉想起.“倚天”中的描述:“碧水潭畔,紫杉如花,长剑胜雪......”的曼妙景象。偶尔踩着落叶和污泥前行,有沙沙的响声。喂鸟的时候,它们就如汽艇般划向我们,但觉鸭子的狡黠天鹅的痴傻。因为不能上网,也没有电话,所以就真真正正过了半个月远离尘嚣的日子,发现没有现代化工具的生活也不是不能忍受,而且自然的呼唤能让人神清气爽,心绪一如冬日的艳阳。
  淼的男友,我谓之曰“大厨”,虽然他也许更希望我叫他“大师”(大摄影师的简称)。犹记在蒙彼利埃的火车站,他忽发妙语:“法国和中国很相似。法国是把很严肃的问题变得很扯淡,中国相反,很扯淡的事情也弄得很严肃。”也许他觉得做饭不过小伎俩,他真正的心思全在摄影上,我们却觉得做饭一途功莫大焉,喂肥了两只小猪,新年完全可以上架待售。后来想想其实是三只,还有一只叫做“小黑”的猫咪,那小家伙在他俩到来之前一向朝不保夕,此刻却过上了猫族中富比王侯的的锦绣日子。我问为什么这么多只猫中单选择它来喂养,答曰“最傻”,才知傻亦有傻福,看来做人傻点也会福寿无穷。猪一样的生活自然奢侈,醒来即食,困来即眠,全不问人间日月。大厨的厨艺又好,刀工也佳,以至于“吃”几乎成了唯一的主题。我戏称“如果不是在吃饭,那么不是在做饭,就是在刷碗。”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他俩已经转化成了“西崽”,饭必红酒奶酪棍子面包,我这个在法国曾经生活很久的人倒像是初来乍到的了。犹喜和大厨在吃饭的时候臧否人物,有时还带着点“春秋”笔法,仿佛天下都在饭碗中了。大厨尤其崇敬陈寅恪,大有齐白石所谓“青藤门下一走狗”何其幸矣的无限怀想和追思,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陈寅恪,那是什么家底......”,哀叹陈注的世说新语在战乱中散佚,然后我附之以“今天的教育决定,一百年甚至三百年内,再无大师。”有时我们的见解出奇地一致,譬如说“中国的历史可以到宋朝截止了”,譬如说“中国的传统若能从晚明一直延续下来多好”,不同的是,我追思法国启蒙时代的时候,他却在追思中国的晚清和民国,仔细想想,却有点异曲同工的妙处。不知道是哀伤还是欣慰,大家总是谈及这些年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颠覆,而今中学那些本来就不牢固的积累更是灰飞烟灭。本来应该喜悦,至少我们看到了某种真实,然而心中却是刺痛的,那是因为爱才存在的深层的刺痛。泱泱中华的繁盛,让我们如同失去伊甸园的亚当夏娃,竟不堪回首。谈及星座的时候,他二位却给我带来无数的新奇,对白羊金牛这一复合星座的发现让人神经兴奋和紧张,希特勒和琼瑶皆属此列,其特点可想而知。淼说我是因为把四“相”占全了,所以完全自给自足,一个人很有趣,多一个人很可能就无趣了,深以为然。偶尔和淼联床夜话,聊那些过往,似乎遥远如天边云烟。这时大厨就插不上嘴了,所以我总觉得我们之间的“灯泡”不是我而是他。朋友之间老掉了牙,连掉下的牙齿的颜色纹理糟粕都一清二楚。当然拌嘴,有时戏谑自己“寄人篱下”,淼总是很无奈地嘲讽地一笑。大厨是我的一个收获,他带给我一个视觉的世界,让我觉得同是眼睛天差地别,可见三人行必有我师。借着大厨他们皮划艇俱乐部的出游,我看到了冬季的地中海。竟也是灰色的,很浩瀚,海边吹着透骨的寒风,有种天涯海角的淡然和无垠之感。
  平和的生活中不顺利亦俯拾皆是。譬如网络电话电视无一通畅,这全拜法国的效率所赐,譬如淼被另外一只黑猫狠狠咬了一口,不得不“跋山涉水”去医院打破伤风针还遭名医冷眼,譬如圣诞夜他们去参加中国人的聚会,回程的路上竟冒着有人耍酒风要出车祸的危险,譬如我到法国之前她给我转帐,却因为银行的失误转了两次,还要交涉讨还......不一而足。虽然抱怨着,却坦然地接受着生活的赐予,我和淼有共识,那就是如果忽然间太顺利了,那就小心点要倒霉了。三个人这般年纪还能执著于某种信念而不惜代价离开故国千山万水,体内是有一股奇崛之气在推动,所以对一切的烦忧,都是无怨无尤。小小的逆境如淡淡的苦丁茶,总给人些许回味,而如果忽然间换成极品龙井或者普洱,就容易让人弄错自己的身份,惹祸上身。异乡人谁没经受过一点波折,完整的人生苦乐俱足。
  大厨拍摄的吉光片羽留下了一部分这段闲散的时光。输入到电脑中之后,竟发现简洁的黑白两色最吸引人的眼球。走过了很多叮咚的繁华,开始遥想一种简朴悠远的意境,安徒生童话的构图悄悄地在眼前浮现出来。大厨说我和淼像两个蓝精灵,我就想不知把我们两个涂成蓝色会不会更妙。这时梅尔吉普森电影中的镜头就伸过来了,说不出的恐怖狰狞。于是还是觉得黑色天幕中满天星子的感觉最好,毕竟那离猪的生活最远(猪除了待宰那一天被绑起来四脚朝天之外,是看不见天空的),对猪来说最值得梦想和希冀,这也是我在圣诞夜看法国电影“两个世界”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3.20 06:17

    一 抵达
  
  离开哈尔滨的时候,天气已经很冷了。我曾经对今年的出发有很多种想象,但没有一种与真实的情况吻合。我以为我离开的时候或者应该是苍翠中的写意,或者是金黄色的萧萧胜境,却绝没有想到我走的时候,已经下了好几场雪,寒风刺骨。没有离别的伤感,倒是有离心似箭的急切,我是在凡尘中呆得太久,需要返还我的形而上和行吟如歌了。坐在火车上,心境平和得不起微澜,是该离开的时候了。
  然而到了北京却经历了很多波折,主要跟使馆的程序有关。没必要重复那些琐碎的细节,只说我的心被耗散着,几近绝境。还好在最后的注册期限之前拿到了签证,我的忍耐几乎达到了底线,在即将金刚怒目的时候,神灵终于给了我一点儿慈悲。这次的经历让我了解自己的心已经有多么坚韧和成熟,了解到自己百折不挠不畏天地的信念,也让我了解了我真正在乎的东西,这是法国人的冥顽不化给我的额外馈赠。
  临别前的晚上和松鼠姐姐在一起。我们在温馨的斗室里相对而坐。每次和她对望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对她有一种近乎怜惜的爱意,我们这天南地北的两个人,因为网络的缘分而走到一起,相聚的日子是有限的,然而倾盖如故,某种心灵的相知和击赏却超越了很多累计多年的友谊。我提到离开的前一晚上,是因为这个晚上让我觉得充实和感动。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如果不是这样,人生该多么苍白。我们紧紧的拥抱,因为在我凝视她眼睛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不知道下一次相见时是何年,不知道我们又要苍老几岁,忍不住有点忧伤。
  晚上没睡好,似乎不像年少的时候那样没心没肺了。去机场的时候,是阿萌和大表姐家的外甥送我。还好有个一米八十多的小伙子,否则天知道怎么把古筝弄到机场。提前四个小时出发,安检的时候一切顺利。古筝作为超常和易碎行李托运,没有加钱。记得上次行走在机场的时候泫然欲泣,觉得前途渺渺,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仿佛被放逐了,无所适从的慌乱。这一次却好像到隔壁出差,丝毫不觉得未来是千万里的茫然。
  在飞机上,我仿佛中了彩票。整个飞机上,只有我和另一位女士是两个人占据四个位置,因为中间无人。于是就成了一个免费的卧铺,坐过十个小时以上飞机的人才知道这是多么美丽的待遇。我和这个与母亲几乎同龄的华侨交换躺着,这样就避免了腿部的过分肿胀,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可是我在飞机上睡不着,从来都睡不着,这可能跟飞机的气压有关。与华侨阿姨和我旁边的一个也是学生的女孩聊天,算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相似的阅历让我们有很多有关生活的话题,旅程还是很愉快。但是临近下飞机的时候身体状况不好,头很胀,耳朵失聪,颈椎轻微疼痛。还好因为“免费卧铺”的缘故,脚不胀痛,我想这是老天对我被法国人摧残的补偿之一。下飞机之前心里是紧张的,因为我早就估算过,戴高乐机场是我的旅程中最艰苦的一段,我有一个将近二十公斤的古筝,一个二十二公斤的手拉箱包,一个十公斤的背包和一个装了很多资料的五公斤左右的手提电脑包。而六点以后就没有从机场开往蒙彼利埃的火车。所以我的打算是把行李放在机场存放一夜,自己到同学那里住,第二天再从机场回蒙彼利埃。尽管行李有些夸张,我却相信会有人帮助我,首先我是个女人,其次在法国人的眼中,我不过是个二十岁上下的小姑娘。
  戴高乐机场的这部分旅程仍然是艰难的。在机场的信息中心了解之后才知道从下飞机的地方到行李存放处还有很远。出租车虽然近,但我对于到巴黎市内的价格还是打怵,终于在一不小心摔了古筝和行李箱之后放弃了。一路上有几个女人帮我,虽然额头见汗,但还不算太辛苦。然而到了存放行李的地方,却发现总是有计划和预期以外的事情出现:行李存放处已经关门,而且没有隔夜的。那么只好夜宿戴高乐机场,这是一个瞬间的别无选择。坐上免费的旅馆巴士,心想它停到哪里我就住在哪里吧,谁让我愿意带古筝过来,自作自受。旅馆的价格依然出乎意料,又突破了我住旅馆的价格纪录,却安然着,告诉自己花了钱就好好享受。拿到房间钥匙之前一直很狼狈,别说风范,连普通人的平和淡然都没有。头发凌乱,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我能感到收账女人的淡淡蔑视,估计很少见过外表这么乱的人住这么高档的旅馆。我全然不在乎,只想暂时安稳一下好好睡一觉为未来积蓄能量。澡也没洗,脱了衣服倒头就睡。因为时差的缘故半夜就醒了,天亮了也浑然不觉,因为戴高乐机场一片大雾弥漫,根本看不出是黎明。那舒适的大床却是难忘的,所以尽管无眠却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于是心情平静,头脑清醒。痛快地洗了个澡,整理自己的凌乱和疲惫之后坐在电脑前敲击文字,等待再一次出发。走的时候旅馆的人态度很好,还有前台的小姐帮我拿行李。也许是我恢复了整洁和从容,看起来容光焕发。
  站在旅馆外等大巴,心中跃动着一种舒缓而轻盈的节奏,似乎振翅欲凌云,所有的污浊和滞重都随风飘散了,我轻装上阵,一段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不久就出现了一个也许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人。这是一个来自瑞士的中年男子,我心里称呼他为“瑞士大叔”。很洒落优雅的风度,有一种与修养和环境俱来的让人信任的气质。他里里外外帮我忙了半小时,直到相信我可以没有阻碍地登上TGV才离开。火车启动的时候,对一路帮忙的人们心存感谢。总体看来,我对这个民族的某些习俗虽然怨愤颇多,但对他们的品行却有着基本的信任,所以我敢把行李箱放在厅中暂时离开几分钟,所以不会对我的手提电脑提心吊胆,他们让我很久前就学会,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觊觎。一路上与一家三口对坐,看父母与孩子重新度过一次童年其实是一种厚赐,人生的彻悟本来来自观照。有时与孩子的父母相视而笑,有种来自异乡的温馨。抵达蒙彼利埃的时候,心中是欢呼雀跃的,失而复得比苦欲不得更珍贵。这是我的城市,这里有我的故人,这里有我倾注了整整两年的爱恋。不久我就看到了淼永远那么璀璨明亮的笑容,我在大喊了一声“靠,你怎么才出现呢”之后,知道某种幸福就近在咫尺了。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3.20 06:16

    “我的国外仙居生活”是“我的国外闲居生活”的继续。在国内整修一年多之后,我再一次跨出了国门,回到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名之曰“仙居生活”,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是我住在多明我修道院,整天与修士们为邻,与上帝的关爱为邻,修道院的东面是三月田园大花园和戏院,北面是法布尔美术馆,南面是喜剧广场,这世上没有几个同龄人比我居住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更奢侈了;其次是这次的旅程不再孤单,有了淼的陪伴,我们的关系早已逾越了友谊,如同有亲人长相伴,在这荒凉无助的异域,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了;再次,我这次与我亲爱的导师学习神学和传教的历史,每天接触的都是形而上,与今天的世俗很远很远;最后,只有离开蒙彼利埃一段时间,我才领悟了它的美好,明净如洗的天空、一碧万顷的海水和闪闪发亮的植物在我的心空照耀,空气和少年都很清朗,在我寂寞的时候,还有自己虽不动人但却足以抒怀解闷的琴声。
  “仙居生活”这个动人的名字对我艰苦卓绝的未来也是一种慰藉:路虽艰难,然而风景动人,有知己同行。这几年的生活,与从前在法国的生活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异。从心态上来说,没有新鲜感,却有深湛的信念;没有轻盈感,却有越来越沉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的压力;没有文化的疏离感,却不得不思索两种文化的交集和中国文化的出口;不会有不可救药的乡愁,却会有越来越真切的荒凉感包围过来,梦中的感受会出现在我清醒的时分;也许会出现一段难忘的情缘,与学术生活、旅行生活和寻常饮水纠缠在一起,大气、平和、又温暖。从生活上来说,要为未来筹划,经济上的、职业上的,走到此刻,相信人要想衣食丰足,首先要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大脑和双手。
  把这段经历写下来,是要记录自己人生的历程,二十七岁以上的女人其方向应该是明确的,心绪应该是平和的,头脑应该是清晰的,灵魂应该是鼎沸的,外表应该是优雅知性的。二十七岁到三十二岁应该是一段美好的岁月,走过青葱,人生将越来越辽阔。无论经历多少艰辛,多少燎泡伤痕,我都感谢命运的赠与,没有什么比自己想要的方式,更配得上这段踏实而广阔的华年。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为我的选择付出的思念和牵挂的代价,当我在远方飞翔的时候,你们的爱之线让我觉得完整和丰沛。不要为了分离而哀伤,因为爱的缘故,每一个人都在心里。
  
   ---------缘起
   16/12/2008 上午
   于戴高乐机场康帕尼旅馆
  

回    复    
回复人: 满亭星月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3.20 06:16

    谢谢寒鸦。如同人的动与静,内心与外表常常相反。
  
  其实这篇文章是“我的国外仙居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主要放在同一个帖子里,看见的人比较少。在这里我把其余的也贴上来,愿与大家分享。

------------------------
星落疑接汉,
月似倚楼悬。
亭幽闻嗅鹤,
主客共卧檐。

回    复    
回复人: 寒鸦 Re:像绿色一样活着 回复时间: 2009.03.12 16:12

    静态的文字覆盖面下,心灵的暗流从未歇停着。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