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影视戏剧 > 剧 场 收藏:0 回复:5 点击:781 | 本文来自:文学创作 主题区
 
海不扬波•之一(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文 / 海云轩主
发表时间:2006.03.18 13:41:26  
 
 

   海不扬波(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根据作家出版社萧鸿鸣《统一——康熙收复台湾》长篇历史小说改编)
  
   故事梗概
  
   “海不扬波”,是中国历代朝廷祈望海域边疆风平浪静和期望台湾能早日回归的良好祝福。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但一直被海外各列强所垂涎,被历代各种势力所割据。这个影片,反映和歌颂的就是清朝康熙盛世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故事。
   1662年2月,民族英雄郑成功带领部将施琅等人,驱逐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了台湾。然而,留守在金门、厦门的世子郑经,只顾自己与乳母乱伦,将郑成功交办的督粮筹饷放到了脑后。为此,郑成功执意要爱将施琅前去厦门杀郑经。施琅刚到厦门,便被另有所图的郑泰扣押起来,仅将郑经的乳母和私生子杀了回复郑成功。郑成功不知内情,以为施琅违令抗命,遂令斩杀施琅。施琅在部下的帮助下,越狱逃出了虎口,只身一人回到老家福建同安,投奔了大清福建水师。
   康熙元年,年仅八岁的康熙皇帝坐殿登基。郑成功却在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四个月二十二天后溘然去世。郑经世袭了“延平郡王”的爵位。大清朝希望台郑经能以中华民族的大局为重,回归祖国。但是,郑经采取两面三刀的办法,一方面假装与大清和谈,另一方面,却背地里执意要与大清朝分庭抗礼。
  投奔大清水师后的施琅,屡建战功,被升为福建同安总兵官。
   荷兰侵略者不甘心自己在台湾的失败,通过贿赂与摄政大臣鳌拜相勾结,试图与清朝共同出兵攻打台湾,以达到重占台湾的目的。
   康熙皇帝在还没有亲政,大权被鳌拜独揽的情况下,进行私访,并亲写密旨,派人送至福建前线,要施琅在荷兰人一旦攻台得手时,与荷兰侵略者同归于尽。施琅依密旨而行,在攻打澎湖时,将炮火倾泻在荷兰军舰上,使荷兰侵略者和鳌拜的卖国之举化为泡影。
   施琅违纪炮击荷兰军舰,被鳌拜剥夺了一切职务,为保全国家的利益慷慨赴死。就在行刑官砍头的一刹那,康熙皇帝的圣旨及时赶到,将施琅救了下来,并要求押往北京领罪。
   鳌拜擅政夺权,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里,经过一番精心动魄的搏斗,康熙一举将卖国贼鳌拜擒获。施琅也从此洗刷沉冤,恢复官职,被留在京城听候调用。
   康熙亲政后,施琅成为了康熙对台政策的有力助手。考虑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等诸多因素,康熙亲政后一直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在此期间提出了“一国两朝”的重大政治主张。但台湾方面在与清朝先后多次的和平谈判中,都以种种理由加以拒绝。
   大清朝在多次派员赴台议和均遭失败后,康熙皇帝把目光放在了一直主战的施琅身上。在康熙统一大业的筹划过程中,西南三藩先后叛乱,并派人与台湾的郑氏联合,在东南沿海烧杀抢掠,并掳走施琅全家73口。此间,京城和西蒙又发生了暴乱。在无兵可调的情况下,康熙果断地起用京城各王公大臣家中的家奴,组成一支平叛大军,平息了京城的骚乱和西蒙的叛乱。
   郑经反攻大陆无望,转而对主战的施琅实行陷害和谋杀。康熙及时派出兵援,经过缜密安排,终于将施琅救了下来,安排在寺庙里隐居养伤。康熙皇帝常来庙里与施琅谈论对台湾政策,在君臣共议之后,康熙终于下定了以武力解决台湾的决心。就在大清组建水师的过程中,台湾郑经将施琅全家73人全部处决。这一丧尽天良的举动,从反面打消了康熙对施琅的后顾之忧,将施琅重新启用。
   台湾的郑经在弥留之际,将位传给了儿子郑克爽。康熙皇帝决定利用台湾政局不稳的大好时机,武力收复台湾。
   康熙皇帝总结平藩时西蒙叛乱的教训,亲赴松花江,使东蒙的卓索图成为了稳定西蒙的有力助手,又起用年青有为的萨布素,新设黑龙江将军,大赦宁古塔流放人员、安抚北疆的政策,使攻台期间北方得以安定。
   征台前夕,康熙帝为了鼓舞士气,特派大学士李光地前往劳军慰问。此一举,极大地鼓舞了赴海作战的将士们。被卸去水师提督的万声色,被全军将士奋勇向前的气势所感动,改变了自己原先的想法,在军前请缨,随施琅一道攻台。
   大清水师浩浩荡荡地开赴澎湖,首战之时,施琅在激烈的战斗中,被敌箭击中左眼;前锋蓝理腹部也被击破,这更加激发了全军将士要收复台湾的决心。在全军将士的奋战下,大清水师终于先将澎湖岛拿了下来。
   施琅攻下澎湖,台湾岛内有人主张逃往吕宋,有的则想与外国势力勾结以图抵抗,在郑成功旧部刘国轩的力劝下,郑克爽决定回归祖国,并派出代表与施琅联系。
   康熙帝批准了施琅接受郑氏投降的建议,并授意施琅在台湾安抚岛民,慰问伤员,祭奠民族英雄郑成功等捐弃前嫌的事情,从而使全岛军民归附。最终以和平方式收复台湾,祖国又一次获得统一。
  
   主要人物表
  康 熙——大清皇帝,少年8岁-30岁
  施 琅——原为郑成功部,后为清福建水师提督,约40岁-62岁
  施大宣——施琅父亲,约60岁
  施显贵——施琅之弟,约30岁左右
  施 齐——施琅之子,约30——40岁
  鳌 拜——清辅政大臣,约60岁
  索额图——清大臣,约36岁
  施 母——约60岁
  施 妻——约50岁
  瑜姑娘——约16岁-30岁
  李光地——清大臣,约60岁
  万正色——清岳州总兵,后为福建水师提督,约50岁
  姚启圣——清福建总督,约60岁
  慕天颜——清福建兴化知府,约40岁
  张万强——清总管太监,约40岁
  魏东亭——清御前戴刀侍卫,约20岁
  吴三桂——清平西王,约6、70岁
  尚可喜——清广州平南王,约60岁
  耿精忠——清福建靖南王,约40岁
  蓝 理——清将领,约30岁
  刘 四——约40岁
  郑成功——民族英雄,南平延平郡王,39岁
  郑 经——郑成功长子,袭延平郡王,19岁-38岁
  郑克爽——郑经的儿子,约8岁
  郑 泰——郑成功兄,约42岁
  刘国轩——郑氏将领,约40岁
  揆 一——荷兰驻台湾总督,约50岁
  倭 寇——20岁-40岁
  
    海不扬波•之一
   (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根据作家出版社萧鸿鸣《统一——康熙收复台湾》长篇历史小说改编)
  
   序 幕:外景,鸟瞰台湾岛及台湾海峡。
   “哗……哗……”
   夜色中,隐隐约约的台湾岛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随即,波涛汹涌的海浪将银幕淹没。
   “啪……啪……啪”的打字声,黑暗的银幕上现出白字。
   画 外:这是中国领土中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和台湾海峡。台湾海峡水深只有80米,是祖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属大陆岛屿,在地理上与祖国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她东临浩瀚的太平洋,东北与琉球群岛相接,南部与菲律宾群岛,西南与福建省的金门、厦门相望,距离祖国大陆仅有130公里。
   由于台湾岛远离大陆,孤悬海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大洋交通枢纽,沿海诸省屏藩的战略地位,向来为外敌所垂涎,屡遭入侵强占。又因国内改朝换代,台湾也曾被割据一方,甚至分庭抗礼。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的统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战斗不息,曾先后多次收复台湾。
   公元1683年,我大清康熙二十二年,在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和平努力与斗争后,台湾终于又一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部影片里所发生的一切,便是这次康熙大帝收复台湾,完成祖国一统大业的故事。
  
   外 景:台湾海峡,夜色中的海岸边。
   咆哮的海面上,随着月光的映照,漂浮着许多的士兵尸体。
   海水正在涨潮,在灯光和火光的映照下,海岸边全是明朝打扮的战船和渔民的舢板渔船,军舰上隐约看得见上面飘扬着写有“大明”和巨大的“郑”字军旗。对面沙滩和礁石海岸上,高鼻子的荷兰侵略者正光着膀子在加紧修复工事。
  一位中年的战将与战士们在舰舷两旁肃立。
   身旁年轻的将军低声道:“国姓爷,进攻吧!”
   郑成功:“再等等!”
   远处,一艘小舢板急速地朝郑成功驶来。年轻的将军和旁边的士兵同时叫了起来:“使船,使船回来了!”
   小舢板上,只有一个被荷军画的满脸红绿的明军士兵在奋力划浆,舢板上是两具明军军官的无头尸体。
   将士们一个个咬牙切齿,双眼都冒着怒火。
   郑成功:“鸿毛居然杀我使臣!”让众军士将小舢板上的无头尸体抬上战舰,一位年轻的高山族姑娘扑在那无头的尸体上,哀泣地嘶叫道:“哥哥!”
   郑成功向那年轻的将军命令道:“施琅,准备战斗!”
   施琅向所有的战舰下命令:“准备战斗!”
   顿时,所有的战舰、渔船都在升帆、填炮、举枪,战舰船只乘风破浪,向岸边冲去。
   施琅在战舰上怒吼“开炮!”“开炮!”
   战舰上,身穿明朝服装的将士们在与荷兰侵略者激战。大明战舰已离荷军战舰越来越近,双方正在拚死的激战中。
   施琅在一旁喊口令,“瞄准开枪!”第一排枪打出去了,冒出了浓厚的烟雾。第一列快速地退到第三列后面,从药囊与散弹囊中取出弹药装填鸟铳。第二排在猛烈地射击,射完后又到后面装填弹药。
  
   外 景:台湾热兰遮城海岸。
   岸上,是荷兰兵在抵抗。施琅在指挥战士们登岸,战士和手持武器的渔民们纷纷跳下船往岸上冲去。双方死伤无数,血将海水染成红色。军民们在海岸边与荷军浴血搏斗。
  
   外 景:台湾赤嵌城内。
   施琅仍在指挥将士们冲锋。
   战士们手举火把,在用大圆木撞城门。
   战士们举着“郑”字旗冲进城里。郑军在与荷兰士兵拚杀。施琅正与荷兰一军官拼死搏斗。“扑哧”一声,一刀飞下来,血溅满了银幕,施琅将荷兰军官的头砍了下来。
  
   蒙太奇:
   荷兰军官的头被扔在郑成功坐的太师椅下面。定格。
   外 景:台湾岛海岸边。
   郑成功坐在太师椅上,施琅在身后,左右排列着其他的高级文武官员。荷兰侵略者揆一,单腿跪在下面将剑捧献给郑成功。
   四周全是高山族同胞与大明军队,军民共同高举手中的长矛大刀振臂山呼。
  
   画 外:公元1662年2月1日下午2时,民族英雄郑成功从占领中国三十八年的荷兰殖民者手里将台湾收复了。
  
   外 景:大海,台湾海峡,夕阳西下的傍晚。
   夕阳中,平静、一望无垠的大海面,被夕阳染成一片红色。几艘被打得破烂的舰船,毫无目的地在四周飘荡。镜头被远远地拉开,摇至台湾本岛。银幕渐渐昏暗起来。昏暗中,天空残月似钩,身着戎装的郑成功,身旁站着年轻的爱将施琅,身后是年轻的高山族姑娘和众多的渔民。
   郑成功遥望着西方越来越昏暗的晚霞,喃喃地道:“咳!大陆……我们哪天能回大陆的家啊?……”
   浓重的云雾之中,“哗……”一个浪头打来。
   “海不扬波”红色的片题字幕在浪中赫然推出,定格。
   伴随着女中音委婉、略有些凄凉地歌唱:别离愁绪明月盖,盼圆时,肠欲断,惊涛拍浪怒礁岸;阿哥被海拦,枉自襟带牵。鼓船帆,系桅杆,凭崖眺望南飞雁;秋去春来,溘然间,仰天长叹。朱弦唤,佳人咽;箫骤止,曲猛断。瑟瑟西风东渐,衣带更觉宽。梦天涯,执手相逢倾无限;思念!思念!何日君复还?!
   行路悠悠别绪愁,涛声起,似狮吼。倚舷扶桅遥望,天那边,父老家贫弟幼,阿妹牵挂心头。记不起,相拥几多回;数不清,从前多少杯酒,泪痕滴穿牛衣透。月欲出,乌云又遮不罢休。奈天涯,割不断,依然骨肉;骨肉!骨肉!团聚念难收!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海魂 Re:海不扬波•之一(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回复时间: 2006.07.28 15:32

    郑成功:“鸿毛居然杀我使臣!”鸿毛,红毛?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x烧X Re:海不扬波•之一(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回复时间: 2006.07.03 16:52

    嘻。。。
  了解。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海云轩主 Re:海不扬波•之一(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回复时间: 2006.05.05 20:53

    冷若冰霜110先生对央视《施琅大将军》批评的文章鄙人已认真拜读过了,文中的观点和对历史的了解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今蒙冷若冰霜110对鄙人的《海不扬波》再次提出不同的意见,鄙人希望能在冷若冰霜110对《海不扬波》的全部意见发表后,再作一个较为系统地回复。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冷若冰霜110 Re:海不扬波•之一(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回复时间: 2006.04.30 02:24

    历史上的郑经确实是和自己乳母私通,并且生下了长子郑克臧,这件事令郑成功很是生气,父子矛盾很大。但郑氏家人和下属大都支持会做人的郑经,所以郑成功是临死前才下令诛杀郑经,但别人也都没把这事当真。而施琅素来恃才傲物、气量狭小,不懂韬光养晦,多次触犯郑成功,所以曾解除了他的兵权。施琅心生愤懑,继续抗命不遵。后又因私怨怒斩郑成功亲信曾德,激怒了已发过“驰令勿杀”命令的郑成功,才杀了施琅的父兄。
  

回    复    
回复人: 多喝了三五斤 Re:海不扬波•之一 回复时间: 2006.03.18 20:31

    海云轩主又要出手了!关注!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