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年满四十二周岁的时候,遇到了单位要求签订合同的事。
我不怕签合同,也不怕失业或是下岗。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我之所以还有一些感慨,是因为本次并非全员签订合同,我们这里有三十几人,需要签合同的名单上只有十八人。加上一个合同未到期限的,还有十几人呢?一问,原来那十几人早就签过合同了,签的是终身合同,所以本次不需再签。
在如今人的眼里,企业和职工签订终身合同是职工得到的最高礼遇。按理应该是人才或是对企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员工方能享受。可是在我们这里那些签了终身合同的人又是一些什么人才呢?吃闲饭的、玩麻将的、做死事的、捞外快的、拍马屁的、找麻烦的等等。
所以,四十二岁我才明白,对于企业只有忠诚和能力是不够的。因为尽管企业的发展需要忠诚的员工,需要有能力有智慧的员工,但是如果忠诚和能力的背后没有背景,只能是落得下岗的下场。正所谓的“自古忠臣无好果。”
现代管理学的精髓是人,而不是机器、厂房。以人为本不是新东西,上个世纪初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了这一观点,而且近一百年来,所有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无不崇尚这一灵魂的理念。
如今,在我们这里掀起了强化基础管理的狂潮。我敢说,我身边百分之八十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管理,更不知道什么是基础管理。他们以为听听老板的讲话就是至高无上的管理,看看老板的录像就已经加强了基础管理。那些签了终身合同的人有几个知道管理就是一种实践呢?是把经济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作为工具的一种实践呢?实践的主体是人,是掌握了经济学、行为学知识的人。
企业管理的基础实质上是最高管理者的一种审美能力,一种道德观念。企业的效率取决于正确的价值观。可是我不敢肯定我身边有几个知道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这样的道理的。
简单地说,现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以成就与道德为中心的管理价值观,以自我控制为主的管理目标论,以实践为核心的管理本质论和以高层战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战略观等。德鲁克重视人的作用,“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最主要的观点。此外现代管理学强调成就,指的是企业的经济成就和员工的个人成就,企业是为了取得经济成就才存在的,经济成就在企业机构中是合理的;而要使员工具有成就感,就必须按照人的心理进行管理,从不同角度满足员工的需要。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现代的管理思想,才有了通用这样的企业,才造就了比尔盖茨这样杰出的企业家。
而我们呢?悲不悲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