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高考联想

写作者:hrg0410     日记本: 过石头坡

日期:2006年06月0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3

  昨天,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我内心有一种莫名的紧张,不知是因为儿子还是因为自己。
  对于高考我们都不陌生,甚至因为有了高考,象我们这样的农家弟子才得以走出家门,见识城市的天地。23年前,我两度参加高考,不为别的,仅仅就为考上本科。82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分数离大专录取差几分,中专倒是可以上。可是80年中考我就可以去读中专的呀。难道多读了两年高中还要去读中专?在急于跳出农门和进入更高一级学校之间我选择了后者,这样我又复习了一年。83年高考终于如愿以偿,分数超过安徽省本科63分,很自然地进了重点。
  那时我真的太不懂事。在学校从来没有考虑过毕业后干什么,在哪儿干,哪里有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机会等等。结果毕业分配时我放弃了北京、放弃了上海、放弃了深圳等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选择了黄山。仅仅为了黄山是我的家乡,仅仅为了黄山离家近些,也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我那年迈的母亲。
  毕业后的第五年冬天,我成了当时当地最年轻的正科级,在众多的羡慕的目光中,我很得意自己选择的正确。那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呀?
  很快就证实了这一点,改革开放速度慢的出奇,人与人之间钩心斗角的异常,还有当面请我喝酒背后用八分钱搞我半年不安宁的所谓的朋友,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成天做梦都在想继续享受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革命老干部都让我惶惶不可终日。96年我终于萌生离开黄山的念头,经过两年半的不懈努力,我带我们公司集体投奔于一家我当时看好的同行。2001年春天,经过13年的折腾,我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被陈旧和落后包围的我的故乡。奇怪的是,离开生我养我的家乡竟然没有一点伤心难过,更不会流下半滴眼泪。
  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儿子参加高考。多么希望新一代人能够杀出高考的重围,用一种崭新的目光和特有的方式和速度奔向自己的目标。

完成时间:2006.06.09 06:28:04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