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指导毕业论文感言

写作者:木鱼一声     日记本: 木鱼度日

日期:2006年06月0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501

  
  自回石后,一直忙碌。带学生实习、编写教材、职称英语考试、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准备职称计算机考试……中间又有和妻女的短暂聚合。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溜走,想想自己的毕业论文,感觉脑袋都大了。
  至上周五,即6月2日,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已告结束。
  这次共指导三类本科(二级学院)的毕业生7名、专升本毕业生3名、全日制本科生4名。成绩:两名为优,分别是二级学院的相同学和专接本的李同学。
  这次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研究以及如何做研究,而且,全日制本科的学生与专接本、二级学院的学生相比,一点也看不出他们的优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专接本和二级学院的学生。
  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研究乃是基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意识的缺失。众所周知,没有问题便谈不上研究。问题就是要研究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去研究。但要害的是,为什么要研究那个问题?这是必须首先要回答的,也就是说,你的问题从哪里来?
  问题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一个是直接的实践,一个是对实践的研究。前者多是对实践的反思,着眼于制度的建构(也不绝对),后者则是对前者的反思,这属于哲学层面的思考,也就是把批判的焦点置于支撑制度的理念方面。那么如何做研究?有了问题(当然,问题的选择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多和本人的知识积累有关),下一步是调动自己的资源进行分析。自己的资源如何而来?平时看书思考的结果。自己的资源其实决定了问题的择取、分析的路径。这很好理解,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你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的人,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主要是后天的原因,所拥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对于同一件事情便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所以,我们的资源,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决定,起码是极大的影响了我们对问题的选择和分析。也就是说,没有平时的系统学习和思考,便不会有自己的资源。
  回过头来,问题的来源,如上所述,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实践中出现或者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你要如何开展研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论研究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如何改善,这些构成了对问题的理论思考。从根本上来说,这二者是紧密相连的。首先是基于对实践的思考,然后考察已有的研究,进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什么叫创新?从无到有是创新。新,包括新知识、新方法、新角度等。没有对已有研究的综述与分析,哪里有自己的问题?如何能体现自己的创新?可见,问题的发现和对已有研究的把握有着直接的关联。
  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研究,不知道怎么做研究,就是发现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从何而来,也没有支撑自己的理论资源。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粘贴了论文来蒙我。全日制本科生四个同学中,竟有三个是贴的。多亏我有在杂志社兼职的经历,很容易就查了出来。我十分生气,在电话里大发脾气。学生辩解,一是和原来的指导老师联系不上,二是别的同学也是这样但是都通过了。我简直感到绝望了,这哪里是什么辩解理由,简直是强盗逻辑。
  生气归生气,我们还必须追问背后的根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主要是,第一,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的精心指导。这是很主要的。我一直认为,对大一的学生要手把手的教,尤其在我们这个以应试教育为典型教育特征的国度。教什么?主要是指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简直是一张白纸。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定型时期,很关键,会奠定学生以后生活的基础。大学里面要干什么,要有一个什么样的侧重?这是前提性问题。这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当然,个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来选择。就法学专业而言,大学生主要干两样活,一是要有解决现实案件的基本技能,一是要有初步的科研能力。人生选择不同,这两方面要有所侧重。老师要好好指导,和学生共同商量以后的路径选择。第二,科研能力指导不足。怎么读书?怎么思考?读书和思考不是简单的事情,是有着严密的规范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另一篇文章,即《学着读书》里面有所涉及,这里不赘。就机制而言,应该实行导师制和学年论文制度,通过这样的制度建立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第三,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够。学校对论文写作的要求中间有一个变化,我跟另一个老师说了,那位老师说,谁有时间管这个。还有老师说,我上课都上腻歪了。社会分工的结果,我们开始从事不同的工作。干就要干好,如果不感兴趣,可以走。但现实中,有一些老师,不走也不好好干。拿着工资,在外面做事,富了自己,苦了学生。职业伦理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我该怎么做?一是向领导建议,实行导师制和学年论文制。二是指导学生成立读书小组,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交流经验。
  但愿一切会有好转……
  

完成时间:2006.06.05 11:15:3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3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