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了朋友日记写满300篇再离去,今天是第300了,所以是尾声。
其实,中国人喜欢以零为结尾的数字——既意味圆满的结束,也可以理解为将有崭新的开始。我是地道中国人,所以也就信了这个,搞个整百数凑兴。而且,我是一定会回来的,下一个开始只是需要一些时间等待。
生活当然是一部小说,人,也是一部小说。这样绝妙的比喻不是我这笨人想得出的,借人家的聪明而已。李银河在怀念丈夫王小波一文里写道,她这辈子所做的最正确、最幸运的事就是挑了小波这本书来读。而且记得S也有过关于读人如读书的一番谈话。所以,人人都是“有故事的人”,这故事合起来就成了一本书,只是耐读与否、有趣与否......
我认真地生活,希望自己是本有思想、有深度但同时也有趣味的书,不一定能成为经典,但至少不要脏了读书人的眼。这只是我的希望。最终对书的评价,是要读者来给予的——那就是我周围生活的人。但是,现在还不是去求证评价的时候,因为很幸运,我还一直健康正常地活着,这本书还远远没有写完,中国的老话,盖棺才能定论,我非常庆幸还有时间可以不断地刷新自己,把这本小说曲曲折折娓娓地写下去。
不过一说写书,大多数也都有爱好,就是出书就出个十本八本,搞成一系列,搞个丛书。要么就象好莱坞的电影,但凡叫座的必挖空了心思拍续集。所以今天的日记我取名叫《小说的尾声》,并不妨碍我下次回来“写续集”,呵呵。
只是尝试玩了一把冷幽默,其实生活真是一卷卷地打开的样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旅途发生不同的故事。离开驿站的时候,一段心路、一个小故事、一些生活习惯、一种生活状态就到了尾声,下一步,是别的新的开始。
记得若干年前听说在网上有真人生活秀,就是吃喝拉撒全在摄象头底下公之于众而不保留任何隐私,很大胆。当时我就想,谁敢把自己心里的一点一滴、所有真实的想法也都公之于众呢?那更需要勇气。那样的心灵真正是坦荡无私得可怕。敢于暴露自己弱点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愚蠢就是因为有足够足够雄厚的实力,可以蔑视一切伤害。所以,更多的时候我在林子里是写日记,我没有把林子当一个纯文学网站来看,在这里我需要的不是关于文字技巧和写作水平的进步,我更多的是在尝试我裸露心灵的胆量,更多的是在体验心灵与心灵的交结可以深刻到怎样的地步。
非常谢谢林子提供了一个这样好的平台。从来不曾掺和什么“江湖”的事,我喜欢在这里安静地说自己想说的话。有时看见热心的林友和管理层叹气林子的“不长进”,说和同期创办的文学网站比林子进步很慢,我就想,为什么一定就只能把林子定位为文学网站呢,为什么就一定要以出了多少名网络写手为一种荣耀呢?以文会友,在忙碌紧张重压的现代生活之下,所存不多的爱读书、爱写字的人,很需要有一个温暖的地方诉说自己的心曲,和一些同样爱读书的人,散淡地谈字、谈生活。能谈出什么惊人的成果是次要的,能写出什么举世闻名的好篇章应该也可以只作为一种附带的结果,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地方,我们可以不一定要有见长的文字工夫也能安心坐下,就好了。林子也可以是我们互相为之煲心灵鸡汤的地方。
说跑题了。有着似乎清高孤傲名字的自己,终于是忍不住暂别前在“尘世”里搅和了一下,“大放厥词”。不如还是秉承一贯自恋的风格,不管有无人看着自己,继续说自己好了。说自己的骄傲,说自己的快乐,说自己的忧郁,说自己的思想......沾沾自喜也好,大惊小怪也好,龌鹾阴暗也好,平和安详也好,能表达出的,我都旁若无人地表达。
翻看自己这几年来的日记,发现的确还是成长了,愤世嫉俗少了,在与其他心灵有字无字的交流中,心在慢慢沉静和变得通达。距离自己想要的强壮丰富的心灵,还有路程,但是我知道自己是可以走上那条道的了。这就够了。很多时候我只是尝试自己有无做一些事的可能性。比如在多年前我投稿被采用了后就再不做这样的事,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做好这件事的可能就行了。生活的方向有很多种,但你能选择的只有一个。我只是好奇地验证一下可能性,浅尝即止。既不荒废自己的理想,又尽可能多地享受了生活的乐趣。
当事情到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习惯要做个总结。肯定成绩,还要谈自己的问题。成绩多谈一点,问题轻描淡写一点~ 在中国,不懂一点这样的“政治程序”和写作技巧,是写不好领导要求的材料的,是得不到提拔重用的,是开不了小车端不起架子的......
那么,我也反省自己的不足,就是总是把话说得太满。当真是有什么说什么,缺少诗意地留白。心灵对话,还应当给别人留下说话的空间。这个毛病,是我以后要改的。
结束的东西,总要精雕细作地好,但是看看时间,不允许我再慢慢想、慢慢敲下去。好在我的字从来不是要上舞台去面对观众的,不过是自己如票友般在自己家里清唱把玩而已,潦草一点也没对不住谁。
随意的结束,一如我最喜欢的穿着风格——休闲适意就好。下次回来,简单地说声“嗨”,不过是中断了的华尔兹舞曲接着响起,再一次我心伴你心,握手扶背,翩翩起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