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学生讲了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之后,感慨颇多。
常建的名气不是很大的,但那句“曲迳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足已叫他留名。
当文人的理想追求与现实生活互相冲突时,会有很多不同的抉择。桃渊明选择走向山水,让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灵性结合。常建不同,他让精神世界走向空灵,在花木深深的禅房,寻到内心的宁静。他们的做法,会有人认为消极避世。可陆游、辛弃疾等人,积极入世,可还是“可怜白发生”啊!与李贺郁郁寡欢英年早逝相比,入山水也罢,遁空门也吧,算是幸事!
文人的悲哀在于,他们的忧国忧民思想,他们的理想世界,他们的清高,很多时候是与现实世界相冲突的。所以,我们今天不绝于耳的,是那一个又一个士人的慷慨悲歌,令人唏嘘不已!
不管他们用何种方式释放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我们今天感受到的,依旧是人生的悲壮!
2004年02月17日22:02 [补记] 今天开会,通知假期补课到20号。真想高呼“万岁”!
说真的,老师,学生,都已疲惫不堪。有的学生开始溜号。想溜号的老师也不少啊,只是敢想不敢做罢了!
每天,大家苦着脸走进教室,都差不多和上绞刑架一样的壮烈了!
我觉得内心的烦躁愈来愈严重了!
如此上课,还有什么意义!
补课的必要,大家心里都亮堂:根本就是画蛇添足——多余至极!
反抗的唯一形式——消极怠工!
现行的应试教育,何时才是它的末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