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重视三道关
--------第十三届读书教育活动辅导经验总结
读书教育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次辅导第十三届小学生读书教育活动《红色之旅》,内容涉及“知识竞赛”、“征文”、“讲故事比赛”三大版块,能够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佳绩,殊为不易,归纳起来,与“三大重视”密不可分:
一、 重指导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教得好,不仅需要花苦功,还得会动脑子、用智慧。总不能让学生拿到书本之后,把它们一页一页地背下来吧?那样的话既费时、吃力又不讨好。细细思索,我决定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一番指导。
(1) 学生自学:每日阅读两个章节,全书计十二章,一周之内读完。自学的过程中注意边读边划边想,划出存在疑问、不甚理解的地方,先联系全文,相互启发看能否解决,实在不行的留待请教老师;划出读后有所感触的地方,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写在一旁。
(2) 教师编题:以上一步为基础,老师划出属于“基本常识”的内容,每个章节精选10—15个知识点,要求学生重点加以细读。我还相应地把它们制成填空、判断、简答等题型,以三章为一卷,共拟出四份模拟试卷。每周测试两份,在两次测试之间留一段空闲(一般为两天)给学生作充分准备。每次测完之后及时予以评议。
(3) 不定时抽检:接下来主要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熟读成诵,他们一起学习,彼此问答。老师则时隔一两天或三四天,不定时抽检他们记忆的进度:由正确率20%起步,逐渐提高要求,最后过渡到80%以上(抽查十题答对八题)。为了形成比学赶超的学风,我与学生约定哪个答对的,放学以后可以直接回家;哪个没有达到要求的,则由老师陪同,他必须留下来继续完成任务。由于每次要求分有梯次,难度不是一下子提上去的,加之学习有了动力,基本上每次都能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 重教育
这次读书教育活动名为《红色之旅》,当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走马观花,也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知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教育”。以我的理解,这种“教育”至少应包含两层意思:(1)书本中所蕴含的革命气节、民族精神、爱国情怀的教育。(2)在辅导过程中学生身上所出现的思想波动及意志品质的教育。
不少同学在了解了那一段革命岁月的历史后,写成读后感,表达了自己崭新的认识。有的说:“十几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没有退缩求全,她真不愧‘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个称号,如果换成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到呢?”有的说:“我终于明白‘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句话的含义了!”、、、、、、这些都是他们读后的真实感受。
在辅导过程中,第一步自读全文学生没有压力,显得比较轻松,第二步由“书”转“题”,有些学生开始觉得枯燥了。这时候我就根据讲解到的题目,适当补充文中所没有的新鲜事例,很好地排解了他们埋首苦读的厌烦情绪。从始至终,学生克服了不良的心理障碍,锻炼了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
三、 重参与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满园春。如果我们只重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讲解或辅导,而无视多数学生的知识渴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显得本末倒置了,所以我很重视扩展学生的参与面。主要通过下面两个渠道来实施:首先是利用学校刚刚建立的电脑室,组织全班同学上“春苗网”。大家注册,大家答题,大家参与,学生们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十分踊跃。其次,这个学期学校没有征订《地方课》教材,正好借此“东风”,把它们列入必学课程。每周上两节课,学生接触到许多他们先前所不知道的历史事件,对学习语文等其他课程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们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更为懂事明理了,这真是一举数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