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裁员。
开篇就说裁员,似有点沉重,但对HR们而言,裁员是一门必修课,尤其是经历过90年代IT业风起云涌,此起彼落的时代。即使今天,企业竞争环境越趋激烈,裁员亦是常见。
几年前在XX,我就经历过一次大地震式裁员。
对多数企业,能从大裁员中重焕生机,更上层楼的不多,倒有许多是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的。
裁员前,只要留心观察,往往会有征兆,如:
1、 连续较长时期的经营亏损;
2、 正在酝酿改组或并购;
3、 最高管理层/决策层人事斗争或变更;
4、 近期常有神秘会议,公司笼罩着阴郁气氛或流行各种诡秘传闻
那是一次董事会后,上面给我下达了40%的裁员额度,层面涉及中层经理,动作之大,可想而知。我知道,痛苦的一周开始了。
那么,屠刀将向谁举?
相对而言,最容易被裁掉的,往往是以下几类人:
1、 高层指定裁或留者(这类人极少,要么与高层有特殊关系,要么有特殊贡献或作用)
2、 相同或类似职位中薪酬较高的(裁掉你就能减掉一大笔开支)
3、 虽有一定能力或业绩,但恃才傲物,把谁都不放眼里的
4、 非关健效益部门或职位,如行政、客服、管理、文职等
看到那些昔日朝夕相处的同事一个个倒在屠刀下,口里还要重复那些不得不说的废话,那种滋味,不是一般人所能感受到的。
无论何种理由,裁员都是叫人难以接受的事,即便打算辞职,也不会乐于被炒。但现实有时就是这样无情,大多数人只得无奈接受。而有的精明者,会千方百计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
虽然不完全如俗话所说的天下乌鸦一般黑,但若你认为大多数企业主会主动为员工利益而不惜放弃公司利益,那你肯定脑子进水了。
依法规,合同期内炒人,企业应按月薪付补偿金,这点许多人都懂。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补偿金并非全都是一月薪金,而是应按工作年限支付的;同时,更多人不知道辞退员工未提前一个月通知,同样是要支付一月薪金作补偿。
当初做裁员方案时,我以上两种补偿金计法给上面一刀砍掉了,改为除少数老员工外,大部份人仅补一月,理由是,员工自己都没有主动提出来,公司没必要给。
拿老W计,他应是工作3年的3月,加1月未提前通知补偿,共4月计12000多,而非仅1月3000多元,方寸间天壤之别。好在老W等几位还有点劳动法常识,到老总处以上告相威胁,争取多2个月补偿,但另1个月的仍未拿到。而另一些情况相类的,就没去争取。作为该公司HR,我总不能说:各位,你们有权按工作年限向公司提出多M个月补偿,请提出来。
不会争取正当权益,只能说职员劳动法常识的欠缺。
同志们,所以说,知识就是金钱啊!
有人问,为何裁他,他哪比人差了。我真不知该如何说对方才明。
对于非公有企业而言,炒人还需要理由吗?
在当今世上,拥有资本/权力的一方总占有绝对优势,而出卖劳力(包括脑力)的一方无论人数如何众多,总是弱势群体,逃脱不了受宰割的命运,无论是在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代,还是今天的高科技信息时代,亦无论是在自号民主楷模的美国,还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
当我面对小M时,才知道以前所受的职业训练都成了垃圾。我把她叫进办公室,开始时她还能静静听我说,表示能理解公司的决定并接受,当问到她还有什么问题时,她的眼泪却突然哗地流了下来,搞得我我手足无措,知道说什么都无用,只能无言以对的坐了近10分钟,才待她平复下来。天知道,这是个刚毕业不到5月,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文静纤弱小女孩,这是她进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啊!
多少年过去了,小M那无助的眼神和泪水哗然而下的那瞬,仍深深的印在我脑海里,每每想起,心都会如针剌的痛。此后不久,我想把她推荐到朋友的一家公司,手机却已换号,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周末那天的天气特别的阴冷,下班时我谢绝了公车的接送,一个人走出四周高楼耸立的XX大厦广场,穿行在川流不息的车海人流中,XX大厦在我的身后,在渐浓的夜色中,发出依然迷魅的辉光。
我知道,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天,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也不会有人记起,那些曾经在此留下的印记和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