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立命之学

写作者:瑜珈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6年04月1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76

  了凡四训》大意-改造命运的秘诀
  
  净空法师讲述
   弟子邱淑真笔记
  
   ◎ 立命之学
  
   这是《了凡四训》的第一篇。全文分两段∶第一段讲「休咎有数」;第二段是主题,「立命之学」。
  
   【休咎有数∶慈云寺遇孔公,试数皆验。信生死荣辱、治乱兴衰,数皆前定。澹然无求。】
  
   了凡先生在慈云寺遇到孔先生,孔先生为他算命,断定他一生的吉凶祸福。「休咎」就是吉凶祸福。「试数皆验」,“验”是灵验、准确,屡次的试验都非常准确。所以算命、看相、占卜,不是没有道理的。真正有学问、有德行之人,就会算得很准确。一般江湖术士靠不住,他虽能说对几分,实际上那是全凭经验。因为他每天接触的人多,看的人多,就能揣摩一般众生的心理。看你的言行举止,就晓得你有什么困难,说些应付之辞,那个不准确。孔先生不属于江湖术士这类,他确实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
  
   由于试数皆验,于是了凡先生深信不疑,知道一个人「生死」有命,「荣辱」也有命。“荣”是一生发达,功名富贵;“辱”是所希求的得不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非常困苦,这都是命里注定的。「生死荣辱」是讲自己的一生。「治乱兴衰」是讲家庭、社会,即佛家讲的依报环境,就是自己居住的环境。“治”是社会安定,“乱”是社会动乱。社会安定、动乱也有数,国家的兴衰、家庭的兴衰,乃至于自己事业的兴衰也都有数。这是根据术数来推算的,就是现在讲的数学,数学为科学之母。中国最古老的术数,就是《易经》。一个人的一生休咎,一个国家的国运,乃至于整个世界的种种演变,都可以从《易经》卦象中推算出来。「数皆前定」,人的一生,乃至于生生世世,都按照定数过日子,很少人能够逃出定数。
  
   了凡先生经过孔先生算定之后,知道自己一生吉凶祸福都是前世注定的,所以「澹然无求」。他的心定了,真正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毕竟是个聪明的读书人,知道求也没用,争也没用,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了凡先生确实是个标准凡夫,完全顺着命运过日子,但这也比一般人聪明。一般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天天虚妄祈求,这是妄念。不但求不到,还造作许多罪业,不懂修福、培福,反而把自己命中原有的福报都折损了,这是最愚痴之人。
  
   【立命之学∶】
  
   分为两段∶「云谷开示」与「实行功德」。
  
   【山中对坐三日无念。师奇相问,知为凡夫。】
  
   了凡先生闲暇之时,喜欢到寺庙访问高僧大德,遇到了云谷禅师。与禅师在禅堂对坐三日,心无妄念,这是相当好的功夫。在日常生活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做到了。云谷禅师非常赞叹,问他平常用什么功夫?了凡先生是个老实人,他说∶「我没有什么功夫,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打妄想也没用,干脆就不打了。」云谷禅师一听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还是被命运所转。」被命运所转就是凡夫,能转命运才是圣人。云谷禅师就教导他,应当要转命运,不能随着命运转。了凡先生就怀疑了,命既然是定的,难道还能转吗?下面是云谷禅师对他开示的重点。
  
   【诗书∶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禅师先「引证」。诗书是《四书五经》。命运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你定的。一生吉凶祸福,是自己过去造作的因,这一生所受的是果报。佛家则讲,我们的身是业报身。诸佛菩萨应化世间是愿力身,是乘愿再来,不是业力,所以他的应化永远是自在的。我们被烦恼所缚,毫无自由,所以是业报身。业有两种∶「引业」和「满业」。引业就是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过去生中,五戒十善修得很好,这个力量就引导你到人道来投生。得人身,这一生当中的吉凶祸福,就是满业,这是另一个因。
  
   你前生处事待人接物,所修的善业多,这一生就得福报。哪些是属于善业?布施供养。财富是命里有的,前生财布施是因,布施得愈多,这一生所得的财富也愈多。命里有财,不管从事于哪个行业都会发财,工作的勤惰只是缘,过去生布施是因。聪明智慧是果报,这是前生修法布施,喜欢教导别人,这一生就得聪明智慧。如果修无畏布施,就得健康长寿。世间人希求的果报,总不外乎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类。这一生有财富、有聪明智慧、有健康长寿,是前生修得好。这一生生活很困苦,要觉悟、明白,现在亡羊补牢还不晚,只要懂得道理,认真努力去修因,修得非常殊胜,不需等到来世,这一生果报就现前。
  
   绝不是说赚了钱储蓄起来,就会有钱,这靠不住!佛经上讲「财为五家共有」,世间财物为王、贼、火、水、恶子等五家所共有。这两年,在新加坡的经济风暴中,有很多财产上亿、上千万的人,股票跌了,一文不值,最后走投无路,跳楼自杀。有一个同修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有上亿的财产,在这次经济风暴中,全部赔光了,只剩下三百多万,结果跳楼自杀。其实三百万也不少,也能过日子,何必要死!所以,财靠不住。倘若他在有钱时,拿这些钱来救济贫困,做社会福利工作,就不会受经济风暴的影响。在经济风暴的浪潮中,还是有人做生意会赚钱,我们同修当中就有一位。命里有财,肯布施,欢喜布施,经济风暴对他就毫无影响。所以财富是果,布施是因。
  
   聪明智慧是果,法布施是因。法布施包括的范围很广泛,印善书劝人为善是法布施,以自己的智慧与技术能力教导别人也是法布施。现在科技发达,制做讲经的录影带、录音带、CD,与人结缘,劝人修学佛法,都是法布施。只要认真努力帮助一切众生,自然就会有福报、有智慧。
  
   健康长寿是果,无畏布施是因。所谓无畏布施,就是别人有恐惧,身心不安时,给予安慰、保护,让他离开一切恐怖。中国佛教徒选择素食,不吃众生肉,不伤害一切众生,这是属于无畏布施。
  
   修什么因,得什么果报,这种果报称为「满业」。得人身是属于引业,修三种布施是属于满业。若过去生中没有修这三种布施,虽得人身,生活就非常艰难、困苦。世间有些人有富贵而没有智慧,有些人有智慧而没有富贵,既有福报又有智慧之人不多。既健康长寿,又有智慧,又有大福报,这才是真正圆满。
  
   办老人院,这是属于无畏布施。很多人的晚年生活很痛苦,尤其在现前社会,儿女不孝,父母老了就住进老人院。老人院固然在物质生活上照顾周到,可是精神生活上非常贫乏。我参观过世界各地许多老人院,澳洲黄金海岸有几个退休村,我也访问、参观过。老人福利事业,以澳洲办得最好,但仍缺乏精神生活的照顾。所以住在老人院,吃饱了没事做,一个人晒太阳,连说话的人都没有,生活非常苦闷,等于坐吃等死。今天看到这个去世,明天又有一个,天天看这种情形,难免有恐惧感。所以,办老人院不仅是物质生活的照顾,要特别着重精神生活的照顾,宗教修学上的照顾。对于病苦的老人,年岁大的老人,要特别照顾。每天要有人去跟他谈话,一天两、三次,一次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劝导他们念佛,并将三世因果的道理,讲给他听,让他明了,让他不要对死亡产生恐怖,这是无畏布施。
  
   生死只是一个转变,这个身坏了,再转一个身,再换一个生活环境。他果真明白,就不会贪生怕死。年岁大了,想到来生的生活环境,比这一生还要殊胜,自然就不会恐惧。用我们的精神、体力,照顾、帮助老人,这是内财布施,比外财还要殊胜;外财是身外之物。为他讲解因果道理,佛法的道理,劝导他念佛,这是法布施。他接受之后,心里很安慰,没有恐惧,这是无畏布施。老人院里,三种布施具足,纵使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的果报必定非常殊胜,得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所以老人院是真正的道场,天天劝别人往生,自己哪有不往生的道理!决定得生净土。
  
   这几年,经济不景气,而居士林的收入却月月增加,原因无他,居士林依照佛的教诲修布施,愈施愈多。新加坡居士林的餐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免费供应饭菜,无论什么人,不学佛的,甚至毁谤佛法,都来者不拒。自助餐有十几道菜任你选择,还免费供应水果、咖啡、牛奶。每天来居士林吃饭的有一千多人,星期六、日约有四千人,非常兴旺。居士林从未买过米、菜、油盐,因为大家晓得此地是无条件供斋,所以自然有人送米、送菜、送油。送的东西吃不完,放久了会坏,所以每天用卡车转送给老人院、孤儿院。所以,真正发心做好事,必得三宝加持、龙天护法。
  
   【佛曰∶有求必应,内外双得。】
  
   云谷禅师引用佛家所说的话。佛家讲「有求必应」,凡是有求而不得,都是有业障,能忏除业障,就能称心满愿。何谓业障?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是业障,所求就没有感应。没有一点私心,完全为众生、为佛法,感应不可思议。「内外双得」,“内”是智慧、健康、长寿,“外”是财富、功名富贵,你统统得到。理论明白了,你就建立信心。从何处做起?
  
   【指归实学∶】
  
   “实”是真实,实实在在,不是玄学、空谈。
  
   【断恶修善,广积阴功。】
  
   要想改造命运,就从这两句做起。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想,不善的言行,要将之改正。修是修正,修正过来就是善。凡是为自己的都是不善。我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就不善。念念为众生、为社会,这是善。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都是以此为标准。起心动念一切所为,帮助社会,帮助苦难的众生,奉献自己的身心;奉献就是「广积阴功」,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功德。何谓阴功?做好事不让人知道。因为别人晓得了,一称赞表扬,功德就报掉了。做好事不宣扬,这是阴德,此善德愈积愈厚,果报就不可思议。恶事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个人骂你,那个人指责你,恶就报掉了。所以恶不要隐瞒,要宣扬出去;善要藏起来,才积得厚。现在人没福,做一点好事唯恐人不晓得,大肆宣扬,立刻报光了;造的恶隐瞒,不让人知道,所以恶愈积愈厚,善没有积到,将来的果报都是恶报。这两句真正能做到,就不失人身。
  
   【改过指入不二法门】
  
   不二就是平等。我们所有的过失,根源何在?就在不平等。我总比别人高一点,时时处处有高下的念头,这是烦恼,是严重的分别执着。所以佛家讲要断烦恼,儒家是世间法,虽然没有讲断,但是也教人要控制。《礼记·曲礼》一开始就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贪嗔痴慢是一切众生与生俱来的烦恼,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薰习成种,不需要学习,贪嗔痴慢就现前,傲慢的习气随时就表现出来。
  
   有傲慢,只能生欲界,色界没有分。傲慢、嗔恚断掉了,禅定修成功,才能生色界天。所以这是大烦恼,严重的烦恼,能够断掉,心就平等,这才能与大乘佛法的不二法门相应。不二法就是平等法。真正明了,法法第一,法法平等,有什么好傲慢的?怎么能在别人之上。《华严经》讲,法法第一,没有第二。第一就是不二,智慧才能显露出来。有定才能生智慧,有智慧才能改变命运。
  
   【义理再生之身-乘愿再来】
  
   没有断恶修善、广积阴功、认真改过,就决定被命运所转,一生脱离不了业报;要认真努力修学,命运才会转变。义理再造之身超过数量,看相算命就不准了。这就说明命确实能改,有改的道理,有改的方法,有改的效果。真正改过来了,就与诸佛菩萨应化一样,是「乘愿再来」。以上是云谷禅师开示的大意。
  
   要晓得,十法界里的菩萨、佛都还有过失,我们怎么会没有过失?必须是一真法界里的佛才没有过失。我们天天造作无量无边的过失,自己完全不知道,麻木不仁,这还有救吗?现在众生确实是如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听经、读经、研教,希望用这种方法提醒自己。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从未中断。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天天讲、天天劝,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才能产生效果。三天不听经,面目全非,这都是事实。由此可知,我们的烦恼、业障、习气是多么深重,还自以为是,有什么值得傲慢?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真正是大慈大悲,天天劝勉、教导我们。
  
   自己若能反省,就能发现自己的过失。有些同修告诉我,我们看到别人的过失,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怎么办?我说,你回过头来就看到了。如何回头?别人是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过失,想想自己有没有,就能发现了。六祖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修道人是指转凡成圣之人,凡夫决定见到世间过失。过失从哪里来的?过失在于自己,世间并没有过失,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起现行,才看到过失,所以见到别人的过失,正是自己的过失。但是世间人不知道照看自己,不晓得是自己的过失,总以为是别人错。真正觉悟之人,会修行之人,见到世间过,立刻反省自己。能发现自己过失,这是觉悟;改正自己的过失,才能转凡成圣。
  
   过失无量无边,其根本就是自私自利。好事归自己,恶事推给别人,这是过失的根本。大、小乘佛法都讲究从根本修,效果非常显著、快速。妄想分别执着也是根本,六根对六尘起分别、执着,执着就是烦恼障,分别就是所知障。执着里最严重的是身见、我见,以为这个身是我,于是就产生自私自利,产生我痴、我爱、我慢,这是唯识讲的「四大烦恼常相随」。真正觉悟了,所谓是「义理再生之身」,这是明白身不是我。谁是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
  
   晓得为一切众生是真正为自己,那是正知正见。念念为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纵然行善也不是真善。何以故?不能脱离六道。行善在三善道受果报,出不了轮回,那就是恶业。所以一定要做一个大转变,没有学佛之前,念念为自己;明白之后,念念为众生,活在世间是为众生服务的,为佛法服务的。佛法是觉悟一切众生的方法;换句话说,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佛法。我们到世间来,就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不是为自己。一切众生里,当然也包括自己,自己不在一切众生之外,心量就扩大了。时时刻刻想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念头就转过来了。
  
   【疑为罪根,信为福母。】
  
   对于道理,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不能照做,每天的生活还是造业,此罪根就是怀疑。能够断疑生信,依教奉行,就是自求多福。「母」是比喻能生之义,是讲「信能生福」。有好老师也要有好学生,好学生是对老师的教诲不怀疑,决定相信,并能懂得教诲的意义,又肯依教奉行。这样的学生是老师心目当中的传人,决定有成就。
  
   【实行功德∶】
  
   「功」是功夫,功夫是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下面列了五条∶
  
   【一、体悟凡圣实学,改号了凡。】
  
   了凡先生接受云谷禅师的教诲,觉悟了。圣贤人所教导的是真实的学问,不是空谈,确实能够改变人生,改造命运,这种学问才是真实的。他改号为「了凡」;了是明了,明了过去凡夫的这些习气。名是表法,别人见到他称「了凡」,是提醒自己,我是否真的明了,是否真的觉悟。名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否名实相符。古人起名号意思很深,父母给子女起的名号,一生不能改变,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愿望有没有做到,名实相符才是大孝。
  
   【二、解行相资,誓行善事三千,定数不验。】
  
   他接受云谷禅师的教诲,断恶修善、广积阴功。解是解其理,解帮助行持;行持又帮助深入理解,这称作「解行相资」。他虽然发愿要行三千件善事,但是不够积极,时间拖得很长,十年才做圆满,所以感应就没有那么快速。可是命运改变了,孔先生算的渐渐不准了。他作官升级,俸禄也增多,与命运不相符,有此效果,他信心更具足。
  
   【三、二次誓行善事三千,求子生天启。】
  
   因为他命里没有儿子,所以此次行善事为「求儿子」。他后来得到两个儿子,是命里没有的,是求来的。这三千件善事不到三年就圆满,可见得他做得有信心,也非常积极,而且是全家人都做,果然求子得子。
  
   【四、三次誓行万善事,求进士丙戍登第。】
  
   进士是功名,这是他命里没有的。从前的学位是考试得来的,县考秀才,省考举人,进士是皇帝考的,也称殿试,是国家颁发的最高学位。那时他做宝坻知县,看到农民生活困苦,所以实行减税。此政策全县几万人都得好处,所以做一桩善事,一万件善事就圆满了。梦中有境界告诉他,他的善行已圆满,他半信半疑,请教高僧大德,确实无误。所以公门好修善,有机会、有权力做这种好事,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全县人都能得到利益。一个好政策是万善,一个错误的政策是万恶,道理一定要懂。
  
   他求功名果然得功名。他命里无子,求子得子;他没有求寿命,但是寿命延长了,命里是五十三岁,最后活了七十多岁,因为他积功累德,寿命不求自然就延长。因缘果报的道理,我们要懂得。他以一生的经验,一生的实学,教导儿子。
  
   【五、训子闲邪存诚,知非改过,齐家报国。】
  
   《了凡四训》这四篇文章是教训他的儿子,内容是「闲邪存诚」。“闲”是防止,“邪”是错误的思想、行为,要知道预防。“存诚”,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福报就大了。要晓得,心地虚伪是造作一切罪业的根本。处事待人没有一点诚意,这种人决定堕地狱。我们用真诚心待人,别人欺骗我们无所谓,不必介意。人生短暂,以真诚心待人,来生有好去处,至少生天享天福。他用欺罔心对待我,他造罪业,堕三恶道。各人有各人的去处,各人有各人的因果。「知非改过,齐家报国」,心量逐渐扩大,不为自己,能够为社会、为众生,福报就大了。
  
   【云师教诲,精邃真理,熟玩勉行。】
  
   这是结论。云谷禅师的教诲是非常精深的真理,要细心研读、玩味,勉励自己努力奉行,决定改造命运。自己命运能改,家运、国运也能改。今天世界上有这么多灾难,只要我们真正觉悟,真正回头,一切为众生、为社会,求佛菩萨加持,就能消灾免难。为自己是自私自利,为众生是功德无有穷尽,念头一转,这是真修,真正的实学。
  
   ◎ 改过之法
  

完成时间:2006.04.11 14:50:4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