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赏梅的季节,我都要去西溪小住几日的。为早春含苞未放的梅花而来,也为梅花之灵魂而来。
天空声声莺语,明媚地写在清溪、灵峰湖上。山更朗丽了,西溪更清明了。满山遍野的梅花饰粉弄黛,笑逐言开,竟相踩着莺歌的韵脚,以各自的意境,开出满山田园的兴高采烈。以前和朋友看花,大多很随意,似乎走马观花就可以了,唯独对梅花是个例外,不但看还要赏,还要探,还要寻。且对观梅、赏梅的环境氛围还很讲究。
灵峰探花之闹:山并不险峻,却声名招远,誉满八方。据说灵峰占地150亩,在清朝时,这里的僧人就开始种梅,就已有“灵峰探梅”的雅称。时至今日,园内已种有5000株梅树,几十个品种,即便在风雪飘摇的隆冬梅花依然美丽绽放。大概是因了梅花格外繁盛的缘故,使这里的山有优雅的情致,更有溪水婉约的灵气。一到时令,灵峰山上一片香海,气色大增。山因梅花神采焕发,情醇意浓,让纷纷纭纭的探花人无不动心动情。
这里有淡云、轻烟、细雨,夕阳、晚霞、湖泊,小桥、清溪、竹松,在林间晚笛、松下抚琴等情况下,对梅的欣赏才富有诗意。而这里特定的人文地理,正好符合我们赏梅的氛围。
孤山探梅之幽:孤山在重湖之间,碧波环绕。已是孤立了不知道多少年。孤山梅花早在唐朝就已著名,白居易在他的一首诗中就有“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的诗句。北宋诗人林如靖选择孤山作他的隐居之地,实在是修身养性的绝好环境。它孤绝西湖,四周湖光明滟、碧波环绕、古木参天。林如靖梅妻鹤子,居孤山二十年未入城市,亲手植三百多株梅花自不说,身后依然安伴孤山梅花至今。孤山的梅花究竟有多少品种?近年来人们又在孤山补栽了大片名贵梅品,扩种红梅、白梅外,还有紫梅、绿梅、鸳鸯梅。有白如雪玉的,有如红似火苗的;有紫如烟霞的,有黄似金币的。甜笑的,娇羞的,温柔的,静思的,豁达的,腼腆的,千姿百态。花辫大小错落,在空旷中构思生命的热烈。寂寞地长着,寒冬独自地飘香着,将这里点缀得如霞海般美丽。
边看边行,想得多了,走得累了,我便在梅树下静心而坐,一股股淡淡的清香,沁脾透体。是那梅花魂吗?置身梅园的簇拥之中,以花香清心,以花露洗尘,馥郁之气沁骨入魂,情融融,直看得眼醉、心醉,我被这一片缤纷的梅花溶化了,溶为一瓣自己喜欢的梅花,溶为一片飘香的激情。
西溪探花之幽:花港公园有牡丹园,燕子在天空飞翔。牡丹亭下有一块小小的空地,并无梅林,只有一株老梅,稀疏的枝叶透出一种苍凉。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能否得到赞誉,依然该开放则开放,该飘香则飘香。开出热烈,开出坦诚,只为弘扬自己的特色、展现自己的美丽、树立自己的品格而存在。质本洁来还洁去,乃是梅的一种美德。梅树旁的空地上有黑白鹅卵石拼出的一幅横斜梅枝图,树下一块太湖石有马一浮先生所题“梅影坡”三字。
于是,无论季节更替,此处梅影依旧。一身自然气度,不卑不亢,满面天生丽质妩媚动人。让珠光宝气的牡丹亭有了一笔疏朗的沉静。
西溪探梅在杭州西湖旅游史上也曾有过篇章。清代的“钱塘十八景”,其中就有西溪探梅。早春季节,湖边梅花盛开,西溪于孤山、灵峰并称为西湖的“三大赏梅胜景”。西溪的水路,溪窄水浅,稍大一点的船很难通行。故而只有一叶扁舟,载着游人漂进西溪。两岸芦苇重重,梅竹绕村,渔翁撒网、船娘唱晚,一派田园风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西溪是一个可以让身心都得到解放的都市净土。这里有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宁静、和谐,这里是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是我向往美丽的地方。
即使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船上,你也会觉得这一刻心境和那湖水一样平静,总感觉心与梅花相通了,魂与梅花相融了,命与梅花相连了。而回来以后,就更觉得这心也不知怎么就留在了西溪的梅园里了。
心有灵犀一点通。知梅花者自知,爱梅花者自爱。在这里浏览几日,被梅花魂所感。梅花的品格,给我的生命注如了一支坚强美丽的歌。我便自信:自己是最知梅花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