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常吃一种菜,就是妈妈做的土豆丝。
这道菜说简单也挺复杂的,因为首先要将土豆切成薄片,然后再切成细丝,没有一定的刀功是不行的,那时心目中的母亲可真能干,切出的土豆丝不仅纤细而且均匀。
说起土豆的做法那可多了,它可炒,可炸,可煮,可凉拌,还可几种做法混合......因个人口味喜好做成酸辣的,麻辣的,醋溜的,甜味儿的......近些年来交通便利,科技进步新鲜的蔬菜大量流动,我们家的餐桌文化也日益丰富,土豆的出现的频率渐渐降低,这就使我更加怀念母亲的那碟土豆丝了.
二十年前“菜篮子工程”还未启动,当然只能自产自消了。农村家庭的主食是面,主要蔬菜就是自己种的土豆,有时土豆可代替主食。母亲只好每天换口味,换做法,来引诱我们的胃上钩。小时候哥哥和我贪玩顾不得挑三捡四,长大了就不那么乖了,这不是味儿,那不是味儿的。弄的母亲整日为三餐烦恼。偶尔做一次土豆丝吧,爸爸闲炒的太脆,妹妹闲太辣,我喜欢酸辣而且脆脆的。这样一碟菜很难折中,让每个人吃的欢心。我们三个人在饭桌上嚷个不停,母亲笑了笑说:“下次保证你们都无话可说”。
怕母亲辛苦,我私下偷偷地出卖了自己,“妈,我不吃辣椒,你就按照爸爸和妹妹的口味做吧!”“乖,没有其他菜,只是土豆,妈妈能做好的。”妈妈微笑着说。
不知道又过了多久,我们再次见到它,熟悉又陌生。大家突然满意了,因为我们大家在同一碟菜里分别尝到了自己想要的味道。原来母亲将土豆丝切好后,分三次下锅,做出了三种味道。最后又将它装到一个盘子里,我们的饭桌上第一次出现了和谐。这碟包涵母亲心意的土豆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前些日子我去了姑姑家,姑姑款待了我,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有各种新鲜蔬菜,各种肉类,其中就有土豆。婆婆笑着对我说这土豆是自己种的,还给我讲了关于土豆的好处和用途,它还可以做油灯,挨饿的年代全靠它生存......席间姑姑几乎不曾吃东西,只是顾着我,还有他的儿孙,媳妇,一个劲儿的劝我们“赶紧吃,趁热吃”。
那天我吃了很多土豆,仿佛回到了童年,看见母亲又在为我做土豆丝。原来姑姑也和母亲一样用心,用心照顾家庭,用心爱护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现在和母亲相隔千里,我多想再让母亲为我做碟土豆丝,回味童年的记忆,更回味天下母亲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