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那些狂恋书香的时光

写作者:借借     日记本: 艳影中的梦

日期:2006年03月2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49

  鲁迅年轻的时候,大概是在一九0一年初即旧历庚子年除夕,写过一篇《祭书神文》,文中有“钱神醉兮钱奴忙,君独何为兮守残籍?”“绝交阿堵(钱)兮尚剩残书,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宁召书癖兮来诗囚,君为我守兮乐未休”。这些少年鲁迅天真的雅兴,我在少年时期也曾有过。每年除夕,父母亲戚给的压岁钱,多半送给了租书的摊子。鞭炮与糖果是不肯花钱买的。一个寒假,我就如书虫般扎进书堆里,那时并不知道“胸有诗书气自华”的说法,当然也就无附庸风雅之意。我的爱书,也许缘于好奇的天性。那个时期看的多是图画书,当时日本的动画书不仅装桢精美,里面的人物也一律可爱,更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所以一度被吸引狂看。上了中学,我开始看武侠与言情:金庸,古龙,温瑞安,琼瑶,后来是王朔,陈染,贾平凹,张贤亮,看到后来,将五四时期的作品也都啃了一遍,正是青涩的年纪,看了志摩的诗,就幻想做个诗人;看了郁达夫的《沉沦。迷羊。春风沉醉的夜晚》,又幻想自己是一名忧郁的散文家了;及至看完整套《鲁迅全集》,看事物的眼光便也常常要自以为是地深刻一翻,现在回忆起来,那种深刻是多么幼稚可笑。
  
  高中了,闲书还是看,却没有什么时间与机会了。父母的苦口,老师们的婆心,我看得最多的书是课本。唯一收获的是对文言文类书籍的涉猎,那是父母与老师公允的,可以提高文言文之阅读能力也。《史记》,《资治通鉴》,《聊斋志异》,四大名著等等,虽觉得晦涩难看,多少解了嗜书的瘾。如此书奴的我,最终却选了理科。当时怎么想的,我已模糊。只依稀记得高二文理分班的时候,老师与父母的意见是主张选理科。
  
  以后的求学时光,又有大把的时间与精力看书了。却少了从前沉迷的劲头,又重复看金庸的武侠,然后是借完校图书馆的外国名著:《战争与和平》,《白夜》,《呼啸山庄》,《老人与海》,《百年孤独》,....许多尘封的书被我借出。管理图书的师傅,我现在还记得他每次搭梯子为我找那些书时温和的目光。在图书馆处理旧书的那一个下午,师傅找到宿舍里,给了我一捆外国名著,也给了我再度迷书的热情。因为书,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没有血脉因缘也无言的关怀。那时,我的父亲已经过逝。父亲一生爱看兵书。我每年都要翻翻那些兵书,父亲的气息永远徜徉在那些字里行间。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一本好书,其中的乐趣难描难写。真正爱它定会专心待之。
  
  工作了,看书的时间又少起来,报纸是每天能看到的,却对那薄薄的几张纸怎么也打不起兴致来。即使看了那些国际国内五花八门的政治经济八卦不到日落就成过眼云烟了。只能在睡前看几页,几乎成了催眠工具。应酬的逐渐增多,更是远离了昔日看书的时光。心中的东西越来越多,没有时间静下来检视哪些是垃圾,哪些是“气自华”。只有在朋友偶尔问:“没参加工作之前,你最喜欢做什么?”时,那些与书牵扯的岁月汹涌迩来,漫过有些疲倦的心灵,往事已飘逝在流失的光阴里。怀念那些看书的时光,与“胸有诗书气自华”并无干系。只是一种怀念。
  
  PS:刚才看到寻梦日记里他看书的逸闻,不禁心痒,附之。

完成时间:2006.03.23 21:21:0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3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

看上去数据库发生了轻微的错误. 请再刷新尝试一下.

如有不便, 敬请原谅.